廣播應對突發新聞事件的方式
廣電視聽
作者:胡潔
突發新聞事件在美國新聞業界被稱為:Breaking news events。其類型分為四類:第一類為自然災害,第二類是事故災難,第三類是公共衛生事件,最後一類是社會安全事件。
突發新聞事件的突出表現是偶然突發並帶有很強的破壞性,它是客觀事物急劇質變的狀態,呈現的是一種與正常情形相反的態勢,並且這種偶發的質變與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突發事件的報道是衡量新聞媒體綜合實力、組織指揮水平和新聞隊伍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此外,在媒體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對突發新聞事件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彰顯了媒體的實力。因此,美國廣播業界一向把應對突發新聞事件作為電台新聞報道的重點,並形成了一套應對突發新聞事件的理念和方式。
與電視、電台聯手
傑瑞·拜耳,是美國丹佛KOA電台的主編,從事新聞行業近30年;李·哈裏斯,紐約1010電台的早間新聞主播,也是電台的前所有人。他們一致認為“和當地的電視台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和電視台建立合作關係並不意味著電台要依靠電視台才能生存,這是一種雙贏合作模式。電台和本地的電視台都擁有相同的目標:建立合作,共用傳輸線路,資源共享,包括本地的音樂電台、轉播站,都要納入合作計劃。
美國紐約公共廣播電台前節目製作人、資深新聞編輯艾因森建議,也要和本地的其他電台聯手應對各種危機。兩家美國首屈一指的廣播電台,曾經是競爭對手的克裏爾頻道和恩特網,在新奧爾良的颶風災難發生後,精誠團結,一起共同應對災難。他們資源共享,聯合報道新聞,互助互惠。
製定應急預案
新聞記者不可能預先知道會發生怎樣的災難,所以艾因森建議:“事先就要做好應急聯動合作計劃,尤其是人員的分配和聯動。”要盡可能多地在突發災害出現時播報“安全警報”,還要和本地電視台聯合報道。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記者要出現在現場,要記得教會記者如何去做。要在一整夜都采訪報道,不要遺漏重大新聞。報道成形後應該如何發稿給本地的電視台,如何在電台和電視台同步播出,這些都要事先計劃好。
美國電台要求台裏的每個人(包括非新聞從業人員)都要具備應對突發新聞事件的能力。因此美國電台經常組織員工進行消防演習,借此積累火災新聞采訪技巧和經驗,以防萬一。在緊急情況下,電台能保證手頭的人手能派上用場。而電台的新聞團隊也被要求做有針對性的訓練演習,確保在突發事件發生後,他們能夠從容應對。在美國廣播業界比較知名的突發新聞應急預案是蓋勒國際傳媒的突發新聞應急預案,其細節為:
必須傳達到每個員工;
在發稿前,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和當地政府建立信息聯係,從政府手中獲得可靠的信息;
聽眾的電話應及時接進來;
重視Twitter以及其他社會傳媒在突發災害麵前起到的作用。
精確無誤地報道
在美國廣播業界的突發新聞報道中,精確無誤是報道的理念。在突發新聞事件麵前,美國廣播業界一致認為安全可靠是第一位的。如果有人打電話提供新聞線索給電台,對電台提供突發新聞線索,報料人說:“剛才發生槍戰的那棟樓是安全的,你可以進去。”如果裏麵還有持槍者,記者能冒險進去嗎?記者進去隻會讓局麵更惡化。如果播出和報道錯誤的新聞,比如報錯了傷亡的人數,就會直接傷害到他人的家人,同時觸犯法律。因此美國廣播界都慎之又慎地報道災難的傷亡人數,一定要等到官方確認數字出來,反複核對之後才發稿。
雷切·雷琦是RR媒體服務機構的總裁,在美國國家新聞部工作過。幾年前她製作了《吉姆·巴哈農秀》。現在,她是顧問、新聞培訓指導,也為美國紅十字會工作。她堅持:你要訓練自己的新聞團隊精確無誤地報道災害信息。
雷切·雷琦說:“事前要做準備,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我最恨的就是高深莫測,神神秘秘。這本不是火箭發射科學,也不是核物理科學,你能夠拿起話筒,清楚說話,你就能夠把有用的信息傳遞出去。你在采訪災難受害者時,要逐一核對他們的名字。你一味趕時間忙著發稿的話,會讓自己變成業餘水平的記者。”雷切·雷琦的這段話正是“精確無誤”這一理念的體現。
對聽眾應該透露哪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