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輿論宣傳理論及實踐活動
傳媒史話
作者:劉家林 侯娟
輿論宣傳思想是孫中山思想體係的重要部分。作為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在領導資產階級進行武裝鬥爭的同時,還積極開展內部宣傳,並製造外部輿論。
孫中山的輿論宣傳理論
自從撰寫《教友少年會紀事》投寄於上海《中西教會報》之後,孫中山就踏上了輿論之旅。①在其革命實踐中,輿論宣傳一直伴隨始終。
孫中山非常重視輿論宣傳。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在總結經驗時指出:“宣傳要用九成,武力隻可用一成。”②他認為,“一份報紙猶如十萬大軍”。③1912年4月27日,孫中山在對記者的演說中開門見山地指出:“此次中國推倒滿清,固賴軍人之力,而人心一致,則由於各報鼓吹之功。各報之所以能收效者,由於言論一致。”④在資產階級革命實踐中,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輿論宣傳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活動不僅傳播了革命思想,籌集了革命資金,還壯大了革命組織,拓展了群眾基礎。
孫中山一再強調黨員在輿論宣傳中的重要作用。革命輿論宣傳不僅要依靠報刊演說等方式,而且要重視組織內部的人際傳播。依靠有組織有紀律的黨員群體口口相傳來進行輿論宣傳,能夠使黨務宣傳更加係統,革命輿論更加統一。因此,當報刊輿論難以控製的時候,為了進行革命動員,孫中山就發動黨員進行輿論宣傳,利用黨員的人際傳播來製造輿論。
孫中山主張排除異己輿論。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輿論宣傳時,麵臨的勁敵是保皇派。為了排除異己輿論,孫中山以革命報刊為輿論陣地,領導革命派與保皇派前後進行過三次論戰,分別在《檀山新報》上撰寫《敬告同鄉書》,揭露保皇派的騙局;在《民報》發表《論滿洲雖欲立憲而不能》、《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等文章,批判保皇立憲;1908年,他還領導當時同盟會機關報《中興日報》與保皇黨機關報《南洋總彙報》進行大論戰。⑤通過這些論戰,孫中山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孫中山的輿論宣傳技巧
孫中山是一位屢敗屢戰的革命戰士,對革命充滿了熱情。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諸多宣傳技巧。
一是見縫插針,鍥而不舍。為了宣傳革命、製造輿論和籌集資金,孫中山曾四處遊說,逢人就開展宣傳,積極鼓吹革命。1895年1月,孫中山從檀香山登船歸國時,就“曾在舟中向歸國僑胞演講逐滿救國”。⑥1904年,他在美國宣傳革命時,常在宰也街華僑黃二嫂的麵食館吃湯麵。在此期間,他經常“在她的麵館裏講中國革命的道理”。通過不斷“鼓吹”,黃二嫂最終被打動,開始同情革命並轉而支持革命。同盟會成立時,她是16位發起人中唯一的女性。⑦
二是掩人耳目,靈活多變。孫中山在早期進行革命宣傳時,受到不少阻力。他在傳記中寫道:“初次起義失敗,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⑧孫中山在檀香山進行革命宣傳時,有人聽後覺得這是“作亂謀反言論,鹹謂足以破家滅族,雖親戚故舊亦多掩耳卻走”。⑨之後,他常用避諱、隱語等辦法,掩護革命的真實意圖。⑩如香港興中會的新《章程》就打著愛國救亡的旗幟,避開清廷和港英的耳目。章程中說道:“開會之日,每股可收回本利百元。”⑾“開會之日”其實就是暗指革命勝利之日。
三是依托強力,貼近群眾。孫中山常在各國遊說,結識了不少外國友人。據統計,在孫中山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與其有過直接交往的日本人達四百人以上。⑿孫中山在美國宣傳革命時,曾加入了當時在美國華僑中影響巨大的洪門組織,並被封為“洪棍”。⒀這些友人給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提供了巨大支持,他們不僅積極捐款,而且幫助其動員革命。在輿論動員中,孫中山曾到亞洲、北美、歐洲等多個國家尋求支持。在指導報館改進宣傳工作時,他指出:“對群眾不要講大理論,多講事實,如講滿清政府壓迫人民的事實,這樣使人民容易接受。”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