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產業轉變的密匙在哪裏?(3 / 3)

第五,突出特色,突破藩籬重繪版圖。

隻有突出特色,並通過有效的市場拓展,才能形成品牌效應,才能突破世界上現有的文化產業格局,創出自己的文化品牌。在世界範圍內,文化產業的大格局雖然沒有定型,但已經相當程度地固化了。中國的文化產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動力和拓展市場空間,就必須把自己的文化特色做成優質化的產品序列,突出產品效應,做強品牌。做時尚流行文化產品,中國目前未必是美國、日本、韓國的對手;做高端工業產品設計和開發,中國不一定能和德國抗爭;做高端文化產品生產,中國暫時還難以在現有格局中占據主導地位,法國、意大利、美國都是高手;說到做電影產品,大片的強手是美國,說到搭建高端文藝範兒的大電影節,現有的戛納、柏林和威尼斯在擔當著主角,中國的北京電影節、上海電影節都隻能算地區小品牌、小角色,一年級小朋友。隻有做好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在世界大格局中爭得新的重要位置,變成誰也不能忽視的關鍵角色。

第六,突出特色,開拓思路促進勤政。

《指導意見》中特別強調了“轉變”能力,而轉變之功是否見效,關鍵在於“轉變”什麼要理解深透。中國文化的特色序列繁複多樣,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地域風貌、民間風俗風情風物蔚為大觀。但由於轉變成市場產品的思路不夠廣闊,行銷手法單一直白,赤裸裸地想從人家兜裏掏錢的行為指向非常明顯,高大上產品放不下身段,小件手禮全國一副麵孔,景區收益主要靠提高門票價格……凡此種種,都屬於懶政思維的後果,也是文化產業內容構成單一、文化內涵貧乏的表現。杭州西湖景區整體取消門票,看似是在為人們減輕旅遊負擔,但實際效應卻遠遠超越這一目標。實際上,杭州是把文章做在了勤政上,單一的收益模式打破之後,必然促使經營者去做更多的文化文章,去拓展思路,豐富旅遊文化內涵,好好講述文化的故事,形成豐富多樣又地域特色突出的產品序列,形成以核心景區為引領的,以周邊景點延伸開發、文博文化豐富拓展、節慶活動精致化安排、本地特色商購推展、杭幫菜係整理、本土工藝產品和本地特色突出住宿交通環境,以及娛樂休閑、保健養生、品茶問道等多個品牌延展的大格局,形成目標清晰,核心凸顯,延伸廣闊的整體品牌格局。

(簡介)

陳宇飛

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世界上引人矚目的文化產業發展優秀樣本,都在做優做強上下足了工夫。特色是他們的立身之本,品質是他們的營銷底氣。

文化與經營的關係,萬萬不可顛倒,內容就是文化的生命,而經營永遠隻能是手段。

中國的文化產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動力和拓展市場空間,就必須把自己的文化特色做成優質化的產品序列,突出產品效應,做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