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張小紙條(3)(1 / 1)

一張小紙條(3)

那張寫得密密麻麻的小紙條上還有別的字跡,另一種字跡端端正正寫的是:“我去看過了,鐵路壩遊泳池的水都沒有放滿,可能還得幾天才能開放。我建議到白骨塔搬蛐蛐,隻是學校大門口有兩個高中生執勤,恐怕不好出去。對了,我給你們都做了一把彈*,是鋼絲做的呢!“

猜都不用猜就知道這是彭峽的另一個初中密友小培寫的。那是一個個子不高卻身體強壯、言語不多卻心靈手巧、麵帶笑容卻意誌堅強的男孩子,他家住在人委宿舍後麵木橋街上的那兩棟鶴立雞群般聳立在一片土磚、板壁房中間的紅磚青瓦的華僑宿舍裏。那是為了照顧歸國華僑而興建的,小培的父親聽說是一名工廠的技師,也沒有什麼海外關係,他們家為什麼會住在那棟大樓裏麵,沒問過,也不知道。

小培在小紙條上留下的那段話傳遞了N多的信息:第一,這三個男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天性,課餘生活安排的豐富多彩;第二,雖然在當時那種把所有人分成“紅五類“和“黑五類“的年代,他們的家庭出身完全不一樣、處境也完全不同,可他們就是好朋友;第三,當時的鐵路壩、現在的夷陵廣場原來有一個遊泳池,那是夏日不少大人和小孩的樂園;當時的紅軍宿舍、現在的盈嘉酒店的街對麵,原來有一座不太高也不太大的白骨塔,是解放前一些善人為了收斂散落在珍珠嶺荒草中的屍骨而修建的,也是孩子們搬蛐蛐的好地方。

最重要的就是也許是父輩的遺傳基因,小培會動手做很多的東西。他和他哥哥所住的房間的窗台上就有一個他們自製的風車,人家是紙做的,他家是紫銅做的,可依然很輕盈、很靈活,隻要有風拂來,便會吱吱呀呀的轉起來;彭峽當年羨慕的要命,很想占為己有,可從來不好意思說出口,他也是很怕別人對他說“不“的人。再說,小培本來就經常會送給他和改生一些自製的小玩意,那種男孩子必有一把的彈*就是小培提供的,先是木頭的,後又變成鋼絲做的,光是那纏著漆包線的鐵把、麂皮的彈***就值得驕傲。

彭峽習慣性的把自己的那支銥金筆的筆杆放在牙齒之間上下碰撞了一下,趁著班主任在黑板上寫板書的機會開始在那張小紙條上寫回信:“有執勤的怕什麼?從二號聯絡點翻出去不就行了嗎?我就喜歡搬蛐蛐!聽說外國人過年的時候就吃火雞的,以後有機會支援亞非拉、解放全人類的時候,也一定去嚐嚐火雞的滋味!“

他的動作很隱蔽,那張寫得滿滿的小紙條轉瞬之間就又變成了小紙團;他的動作很小心,王老師在黑板上寫字,同學們在記著課堂筆記,不過一揚手,那個小紙球就穿過兩個通道向位於教室另一側的改生飛去。那就叫做“無巧不成書“,彭峽有些不經心的瞄準肯定有問題,小紙球飛行的方向也就出了問題,加上風速和其他因素,那道拋物線並沒有飛向正在焦急等待的改生,而是砸到那個胖胖的、膀大腰圓、正在專心聽講的李戈頭上。那個男同學自然嚇了一大跳,慌亂之間居然把自己桌上的課本和文具盒全推到地上了。

推動課桌的聲音,加上文具盒落地的咣當聲,全班所有人的注意力自然就全集中到他一個人的身上,班主任飛快地轉過頭,臉上的那道疤痕紅得發紫,那是她生氣的信號:都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是教書育人的傳播者,道德修養和品質素質都應該是出類拔萃的,可是不能不承認還是有不少像王老師那樣心*狹隘、為人陰冷的人。她幾乎沒有半點遲疑,就摔下備課本、大步走下講台,急匆匆地向那個還在莫名其妙之中的李戈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