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紅色的海洋(1)(1 / 1)

紅色的海洋(1)

已經是十一月的京城了,那個時候很少有揚沙,也沒有霧霾,冬日新鮮空氣裏還浮動著花草綠葉的氣息;陽光在很遠的空間旋轉著,溫暖而美好。於是那些年輕人的臉上就仿佛鍍上一層金,顯得格外精神;有風從行道樹的樹梢掠過,還沒有完全發黃的樹葉就會搖搖擺擺;那陽光在**的陽光中顯得更加明媚,碧玉彩霞般地鋪展在每個人的身上,就使得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紅衛兵小將更加朝氣蓬勃。不知是誰說了一句:

--“你們聽見了嗎?“

青年學生的眼睛肯定是有些近視的:課本、作業、小說、電影、期刊、晚自習,躲在被窩裏看小人書;不過對於一個愛讀書的男孩子來說那是常態,並不以此為恥,即便是看對麵街旁大字報欄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些模糊,可聽覺卻依然靈敏。當然聽見了那句提示,當然會和周圍那麼多同樣聽見這句話的紅衛兵一樣一下子蹦起來四下傾聽:說話聲、唱歌聲、喇叭聲、嬉笑聲、哭泣聲、背誦《語錄》的聲音……亂七八糟、五花八門,一下子就充斥了自己的耳膜。許久,不隻是誰回答了一聲:

--“沒有,什麼都沒有!“

二十四小時以前,這些人的耳邊響起的可是震耳欲聾的時代最強音的《東方紅》樂曲,那首對於紅太陽的讚歌響徹雲霄,就在東西長安街、就在***廣場、就在***城樓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之間的大道上回蕩。噴著草綠色的車身的解放四輪卡車上站滿了人,和沙丁魚罐頭似的擠滿了人,全都站著,一個緊貼一個,神情亢奮和嚴肅。不像是去接受檢閱,而是去奔赴戰場,隻差鋼盔、子彈帶和步槍、刺刀,還差那首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那首歌:“青年共青團員們,穿上軍裝,拿起武器,走向戰場。“站在街邊的人都會很羨慕:

--“這些人真幸福!“

橡膠車輪碾壓著平坦的水泥路麵,發動機在平穩地運轉,看得見淡淡的尾氣,嗅得到淡淡的汽油味;車上的那些沙丁魚帶著高傲的眼光蔑視著那些眼巴巴站在路邊等待著下一輪的紅衛兵小將,自然就會有無上榮光的豪情在*中激蕩;街道兩旁的牆壁上滿是大大小小的語錄:從“事業的核心力量“到“政策和策略“;當然有“五湖四海“和“下定決心,不怕犧牲“;街道兩邊當然有軍人,肯尼迪遭到槍殺的教訓,還有不得不防的階級敵人的報複。那個崇文門小學接待站的指導員銳利的眼光從每一個年青人臉上掃過:

--“除了《語錄》,什麼都不許帶!“

正常人走路,三步可得兩米;年輕人走路,大步流星、一路披風,不可阻擋,就是全程走完十裏長安街也不過就是個把小時的功夫。然而,那些從晨曦未升起就已經出了崇文門小學校門的來自全國各地數百名紅衛兵小將合在所有的人流中摩肩擦踵、走三步停兩次,走走停停,大多數時間都在原地踏步,就是一上午快過去了,也依然被堵在那條從崇文門內大街到***廣場的東交民巷裏,有人在領唱胡鬆華唱的那首《讚歌》。對不起,那些人裏麵沒有幾個是從草原來到***廣場的,況且到現在還在胡同裏呆著,可是一切行動聽指揮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就會五音不全、參差不齊的跟著唱:

--“高舉金杯把讚歌唱!“

解放軍無疑是強有力的領導者,可以輕而易舉的把那些來自全國各地、思想千差萬別、習慣五花八門的青年人組成一支還算得上整齊的臨時連隊,就站在那條不太長的東交民巷裏一首接一首的拉歌,一段接一段的背誦,根本不給那些因為等待時間太長有些懈怠、也有些散漫的紅衛兵小將半點懶散的機會。可是看著那些裝滿人的軍車一輛接一輛的從自己身邊呼嘯而過,看著那車上的同齡人用可憐和歧視的眼光望著走了一上午也沒走出小巷的那些人,那些人自然會感到委屈,也會不厭其煩的去打聽:

--“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我們?“

京城冬天即便是有太陽,也會有風呼呼吹過。如果是在陽光裏走動走動,活動活動筋骨,那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可是先是碎步向前,再變成走走停停,再變成呆如木雞的傻站著,最後變成一人一張報紙,就坐在那水泥塊組成的人行道上,時間長了,聽著那些大字報欄上麵的紙張被風刮動的嘩嘩聲,就有了些涼意,坐上幾個小時,就會被凍僵,就會跑到不遠處的臨時街邊廁所方便,不想卻聽見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

--“***已經下了***!“

很簡單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一個很殘酷的現實:這就是第七次檢閱已經結束了,這些從天還沒亮就眼巴巴的等候在東交民巷裏的成千上萬的紅衛兵接受偉大領袖檢閱和見到心中紅太陽的願望徹底落空了。傳聞是真的,很快就宣布了“回到接待站等通知“的命令。如果說出來的時候是步調一致、精神飽滿的話,回去就隻能用上“潰退“這個詞:遍地狼藉不說,滿街亂竄不說,唉聲歎氣不說,最重要的還是擔心:

--“難道就這樣離開北京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