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浪(7)
彭峽在叫著:“看見那條拖輪的那根纜繩沒有?“
“看見了。“彭峽在問:“幹什麼?“
彭峽在解釋:“等一下我們遊到船邊的時候,你抓住纜繩爬上去!“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除了*****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也是這個國家工農業生產得到突飛猛進大發展的年代,這座處於川鄂咽喉的沿江城市在出現越來越多的碼頭的同時,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船隻。像一棟活動建築物的是客輪,有著白色指揮塔的是貨輪,有著寬寬封板的是駁船,有著高高煙囪的是拖輪,當然還有船頭船尾兩邊都可以靠岸的渡輪,還有千百年長盛不衰的柏木船,那天在長江上被他們看中的是一艘停在躉船邊的拖輪。
兩兄弟一邊用手腳劃動水,一邊從“遊上水(宜昌話:逆流而上)“的姿勢轉為順流而下,人是沒有*鰭和*鰭的,所以沒有魚兒那麼靈活,尾巴一甩就可以掉頭,可是他們早就會利用水流改變方向,從那艘船的上遊開始之字形、斜斜的一點一點的靠近;他們知道應該放棄拖輪那尖尖的船頭,也應該放棄船頭那粗粗的錨鏈;順流而下的時候,同樣應該放棄那長長的船舷,也應該放棄那條白色的吃水線。
彭峽會在他們的身體飄過那艘船的大半個船身的時候,用踩水的技巧先穩住身體,再看準時機伸手一推,彭濤就成功地抓住了那根被他們看中的鋼纜,他一個順勢翻身,就已經抓住了船舷的欄杆,剩下的就是輕而易舉的翻過去,腳踏著堅實的甲板;當哥哥的動作更簡單,一把就可以抓住船舷上掛著的一個防撞輪胎,為了脫離水的挽留,就必須多費一些勁,好在他已經不知做過多少次那樣的動作,即便費力,也不是不可以達到目的的。
有人在甲板上和剛上船的他們打招呼:“你們也來了?要不要上去跳冰棍(宜昌話:直**的入水)?“
彭峽在顯耀:“我哥哥會跳‘燕式‘!“
彭峽在補充道:“還會跳‘剪刀式‘!“
因為父親來自北方,兩兄弟就有了北方人的耿直,當然說的是真話;因為母親曾經當過老師,兩兄弟就有了老師的那種認真,不喜歡吹牛,這樣的秉性是一種優良家風,曾經被視為有知識、有教養的。喜歡實話實說,為人光明正大,做人真誠可靠,本來就是國人標誌性的品德,可是那時的他們怎麼也想不到會有一個完全顛覆的年代出現。
他們就和那些在船上遇上的幾個男孩子一起,從外甲板繞過船頭的錨鏈機,從內甲板中間的樓梯上二樓,再順著一個筆直的鐵梯爬上去,那裏就是這艘拖輪的上層建築了。船上沒看見一個船員,要麼就是回去休假了,留在船上值班的基本上對在江裏玩水的孩子們的來來去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誰都有過少年時代,畢竟那個時候小偷小*也很少。
拖輪的最上層不過就是一層塗上黑漆的鐵皮,除了高高的煙囪口,就是更高的旗杆,上麵有些紅紅綠綠的信號燈,也許還有天線;那艘拖輪馬力不大,噸位自然也不大,站在高高的船*,船身就在波湧浪推之中有些晃來晃去,那艘船就似乎有了生命力,如果不暈船就會感到很舒服的,有時候船底還會發出很大的聲響,那是船底有了些空氣的緣故吧。
在船上跳水必須掌握兩條鐵律:一是隻能往外跳,如果往裏跳,碼頭上到處都停著船,浮起來的時候頭會撞到船底,那就會是很大的麻煩,有些溺水的就是這麼死的;二是跳下去入水後隻能往外遊,因為跳水隻能往外跳,而船的外麵又是船的航道,冒出水麵的時候,如果就在船附近,有可能被水流“豁(宜昌話:吸)“到船底去,就極有可能被船尾的螺旋槳將身體打成一堆肉醬,所以牢記這兩點很重要。
而在遵循著兩條鐵律的情況下跳水其實很簡單:太陽還是那麼**辣的,可是在江麵上沒有那麼熱不可耐;跳水者打著赤腳,在被曬得發燙的船的上層甲板上一路小跑,跑到甲板最前麵雙腳一蹬,身體就已經在空中了,就可以讓身體先是穿過江風、穿過陽光,緊接著穿過江水、穿過水流,等到再次露出水麵的時候,如果跳得不錯,會有人鼓掌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