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浪(8)
“晚上到哪裏去玩?“小夥伴中有人在問。
有人在建議:“白骨塔去搬蛐蛐!“
彭峽在一錘定音:“今晚有球賽,燈光球場看球去!“
每一個人對少年時代的回憶各有各的深刻,可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留戀夏夜豐富多彩的活動:樓下先是成了各家各戶晚飯的聚集地,一家一個小桌,幾個小凳,幾碗小菜,再就是綠豆稀飯、饅頭花卷,也許有的家裏還會攤上一些麵餅,孩子們會端著碗邊走邊吃,到處嚐人家的菜,那就成了真正的大鍋飯;然後的“鬼捉人“百玩不厭,一座大大的人委宿舍到處都可以藏人;“搬蛐蛐“樂此不疲,那些牆角下、石頭縫裏被不知翻過多少遍,然後就找個地方,頭抵頭的圍在一起*蛐蛐。
體委的燈光球場就在公園和兒童遊泳池之間,建成時間已經很久遠了,那些木質的看台經不起風吹雨淋還有太陽暴曬,不僅變黑,而且腐朽,搖搖欲墜,體委的人扛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旗幟到處疾呼,終於有了全新的改造。前不久剛剛重新開放,既有了標準的籃球場、有了主席台,也有了磚砌的四麵看台,更有了懸在球場上的照明燈光。那天晚上,軍分區和駐宜部隊有一場比賽,誰都知道我國的籃球精英都在軍隊裏。
看完球賽回家,當然要洗澡,洗完澡再吃一碗稀飯,搬一把椅子、或者叫大人把家裏的竹涼*扛到樓下,點上一根用鋸末和雄黃做的蚊煙,蚊蟲就會聞風而逃,喜歡下棋的可以找人捉對廝殺,喜歡看書的可以借著路燈挑燈夜讀,喜歡聊天的可以指點江山,喜歡神話故事的看見天上的明月就會想起嫦娥,也會想起那些天知道是否存在的各路神仙,夜深了,閉上眼就睡,醒來的時候快天亮了,也有些涼意,就各回各家睡覺去。
“嗚--“長長的汽笛聲在江麵上莊嚴的響起。
孩子們一片沸騰:“大船來了,抖浪去!“
“彭濤,你別動!“彭峽自己卻躍入了水中。
“抖浪“是一句地方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進行解釋。簡單的說來就是:當馬力大的船隻經過江麵之後,因為自身的重量、也因為螺旋槳的轉動,就會攪起很大的浪花,那種浪花在船尾會形成兩道不斷向岸邊延伸的水波,那就是浪花;浪花會隨著水波推進的速度變得越來越有力度、越來越有起伏,“抖浪“的意思就是那些善遊者迅速的投身到那船尾留下的波紋之中,就能領略到那種隨浪起伏、隨波逐流、忽高忽低的奇妙感覺。
彭峽會用自由泳加快自己前進的速度,隨著與那艘行駛在漢渝線上的客輪越來越近,不僅可以清醒地看清那艘客輪的船頭優美的流線型,也可以看清甲板上的房間和站在船舷欄杆邊瞭望這座城市的旅客;不僅可以聽到客輪機艙裏發出的隆隆的機器聲,也能感覺到江水在機聲中微微顫動;稍稍放慢一點速度,客輪就在他的眼前威武雄壯的開了過去,還看得見那個橢圓形標著所在港的地名的船尾,還看得見那麵被曬的有些褪色的五星紅旗。
浪來得很快,一下子就可以把人抬得很高,於是就可以看見岸邊的一些平時看不見的情景;一下子又把人落到水裏很深的地方,明明已經在水平麵之下,眼睛也僅僅隻能看見江水,可就是依然還可以呼吸,還依然可以看見藍天白雲。人可以在水的浮力依托下用仰泳舒舒服服的仰麵朝天的躺在水麵上,人的身體就可以在那些還在不斷湧來的浪花裏上上下下,看得見天上的藍天白雲,看得見江南的那座葛道山,也看得見江北那熱氣騰騰的城市。
真願意就那麼一直浮沉下去。(謄正修改於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