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武漢月記(1)(1 / 1)

武漢月記(1)

7月22日晴

三鎮無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雖然不過分別幾年,也早存重遊武漢之念。這次得以借著個人私事之極,攜弟再赴白雲黃鶴之處,實乃幸耶。

7月22日中午1時20分,乘由北門開往紅衛的1路公共汽車前往11碼頭,3點登上東方紅38號輪,上船驗票,二樓甲板分配房間和*位:4等15號房間,14、15號*位。逝者如斯夫,轉眼就是3時20分,汽笛長鳴、錨機轉動,輪船徐徐離開躉船,站在甲板上與送行之徐安潔、孫逸林、**告別,此番暫別,得一月之久方能重逢。

兄弟倆一邊散步一邊參觀了這艘1969年青山造船廠為慶祝“九大“勝利召開而建造的客輪。這艘客輪是從武漢到**之間的長江航運的一艘新船,據說航速很快。有三層艙室,未設1、2等艙,除了3等艙,4等艙共有33個房間,每個房間24個由高低*組成的*位,除了2樓中部設有小賣部,每層都有茶水、醫務、洗浴、廁所和餐廳,設備還算齊全。

傍晚6點,船抵枝城,6年前經過此地時曾上岸一遊,幾年過去似乎無甚變化,還是那座土裏土氣的寶塔,還是貨車駛過以後遺留下的煤灰遍地皆是,很有些偏僻之感,隻有那座興建於1970年的枝城長江大橋很是叫人大開眼界:門字形引橋從兩山之間鑽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鐵道線和公路在同一橋麵上實屬罕見,更有大觀:一邊是武漢大橋似的,一邊是南京大橋似的,據說是兩個大橋局分別施工,所以才會有一橋兩種模式這種咄咄怪事。

晚9點,客輪徐徐靠在沙市碼頭上,高高的江堤、一城的萬家燈火,還有那座荊江分洪紀念碑。這裏也是曾遊之地,遙想當年,五中的老師受我母親之托,帶著我們兄弟倆買舟去武漢,就曾經遊玩過這座城市,一晃多年不見,不知還是舊時風采,還是今非昔比?意欲上岸一觀,卻因停靠時間過短,隻得倚欄遙望了。

晚10點**睡覺,一覺醒來已是深夜2點,悄然起身出艙,獨立船舷,天宇下已是一片黛色,不高之連綿群山、變得越來越寬之江麵、不遠處之臨江樓舍、一直蔓延開之遼闊原野全都已在黑暗之中,靠在欄杆邊,抽著煙,任江風將煙霧拉得很長也是一種樂趣!有機會重訪江城,與第二故鄉再次重逢,也是人生一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