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武漢月記(2)(1 / 1)

武漢月記(2)

7月23日晴

昨夜睡得太晚,今日一覺醒來已是上午9點,荊江之九曲十八彎早過,堤畔江塗上成片之蘆葦也不見蹤影,隻是窗外陽光如洗,江麵波光粼粼,客輪平穩順流而下,輪機運轉正常,有音樂聲飄來,客艙中人或躺在*上看書讀報、或倒頭就睡、或去船舷邊一邊吹風一邊看風景,或是買一瓶小酒、一包五香蠶豆,獨自享受。

吃了些早點,在船上信步走走,也叫“人生何處不相逢“,這正是至善至美之言。先是無意中遇見我的孩提之時朋友、也曾是我家熟人文潔冰之母,她是去武漢看病;轉個彎,又意**見四中的幾名教職員工,其中有曾經教過我之數學老師詹吉丹,還有教俄語之劉老師,還有校醫彭醫生,他們是到廬山參加教師療養。與自己過去老師重見,除了誠惶誠恐,便是有些愧疚,因為辜負了老師期望,是不是也得“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船上11點就開始賣午餐,完全是為了滿足那些在武漢下船的乘客,我們兄弟倆也就順水行舟提前吃過了午飯。轉目一看,船已過金口,乘風破浪再過那座高大過江電纜鐵塔,又見右岸之武昌造船廠慢慢駛過之後,兩岸江堤上茂密護堤林帶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日漸增多的工廠企業與成片之居民建築群;遠遠看見武漢長江大橋雄姿,心情竟然異常激動,大概,畢竟自己在這裏度過很多難忘時刻,感情自然十分真摯。

下午1時30分,東方紅38號輪正點到達漢口沿江大道上的武漢港。十分輕鬆走下躉船,特地從武昌趕來迎接的有我們以前的大玩伴小姨媽,還有昕昕和昉昉兩位表弟,這是我們的小玩伴,幾年闊別,自然也有幾番思念,更多的卻是喜悅,畢竟無論是已經結婚生子的小姨還是讀中學的表弟,都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過他們的足跡。

一切均是和原來一模一樣,我們一行人乘著3號渡輪過江,依然是那棟英國建築下的漢口江漢關到武漢長江大橋下的武昌中華門;依然是那種刷成紅色、被稱作“通道車“的鉸鏈式公共汽車,依然是黑壓壓一片等車的人群,依然是全力以赴、互相照顧、一起擠上一輛由中華門開往關山的102路公交車;等到在洪山一站再擠下公共汽車,每個人衣服都已是汗透,這同樣也是和以前一模一樣。

武漢軍區總醫院的大門也依然如故,那個站崗的哨兵和以前一樣,看見生人照例會盤問一番,殊不知我在這裏跟隨總院長大之時,他還不知在哪個地方呢!*場還是那個*場,道路還是那條道路,正是夏日午後暴熱之時,總院和以往一樣,顯得一片安靜,隻有那不怕熱的知了和洪山上的小鳥仍在叫著。

走進那棟白色圓框中寫著紅色“17“字樣的兩層小樓,推開位於一樓的17號房的紗門,無論是變得越來越蒼老的外婆、還是那個猶如自己母親一樣的二姨媽;還有那個第一次見麵的小姨的女兒小勇,都有極大的親切感;那兩間分隔成裏外兩間的房間幾乎所有陳設都認識我,那房間裏的味道我熟悉到骨子裏,就有了些眼睛**,就有一種到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