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月記(13)
8月7日晴
今日先到月湖堤畔的假肢廠,看了看製作的進展情況,回程乘坐3路公交車到了終點站漢陽鍾家村。
鍾家村的得名與知音故事的鍾子期有關,這和俞伯牙琴台撫琴、琴斷口摔琴一樣,都是一個十分感人的民間傳說。不過子期所住的鍾家村比不上龜山和琴台有名,還是得益於五十年代的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漢陽大道的形成,才使得鍾家村一帶成了漢陽的六渡橋。不過現在的地名改為新建村,本來也是事實,就是少了些文化底蘊。
鸚鵡大道與漢陽大道的交彙處就是新建村,十字路口很大氣,就是在街心花壇裏分別豎起四塊*天立地的語錄牌似乎有些煞風景。過街走進那座漢陽最大規模的漢陽商場,不過也就是走馬觀花瀏覽一番,空手而出,如今商品供應越來越充沛,武漢特產也隨處可見,就沒有必要東奔西走、四處采購了。
8月8日陰
今日天色較暗,微風拂來還有些許涼意,上午兄弟倆乘12路車到中華門,改乘輪渡過江,江漢關上岸。
江漢關(如今被改為武漢關)大樓,在沒有萬裏長江第一橋之前,一直都是武漢的標誌性建築,也是漢口租界的核心建築。這座建於二十年代的歐式建築據說無論是外觀還是質量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不僅是漢口開埠的見證,也是武漢滄桑曆史、半殖民地的一座紀念碑,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
我們在《東方紅》的樂曲聲中繞過這座大樓,就可以**江漢路,這裏以前是英租界,道路不寬,兩邊全是高大、堅實的歐式建築群,走在那條幾乎看不見太陽的街上,心情莫名的有些壓抑,那些曾經屬於外國冒險家樂園的建築依然存在,隻不過已經換成了湖北日報社、省醫藥公司、各種大大小小的商鋪和大大小小的機關單位。隻是順道而過,就隻是進了一家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新再版的魯迅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