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月記(17)
8月14日晴
漢陽的月湖堤據說原來是沿著漢水河邊的一道土埂,後來張之洞在武漢搞“湖北新政“,在漢陽建起鐵廠,就選在月湖和漢水之間鋪了一條輕便鐵路,將鐵廠產生的廢渣運到月湖傾倒。久而久之,鐵路的北側,漢水南岸的月湖就淤積幹涸,越變越小。後來,清王朝被推翻,先是軍閥混戰,再就是抗日戰爭爆發,要死不活的鐵廠又內遷往四川,工廠不存在了,鐵路也蕩然無存,隻留下這條路基,人們稱它為月湖堤。
而現在從漢陽文化宮轉乘的公共汽車經過的漢水橋下一直延伸到省假肢廠去的那條不寬的柏油路就是原來的月湖堤,防禦漢水洪水的重任早就交給了那道更高、更寬的在1954年新建的沿河堤了。今天的月湖堤早就形成了很有些規模的街道,熱鬧得很,有些小城鎮的感覺,那條街就自然是月湖堤街。
每次往返於假肢廠,都得經過那條很有些熱鬧的月湖堤街。那裏有銀行、有飯館、有旅社,有副食店、水果鋪,也有理發店、肉食店,一家接一家,雖然規模不大,很有些繁榮。今天上午,我們兄弟倆站在一家棉花零售商店對麵乘上了一輛13路公交車,車窗外全是熟悉的地方:一邊是雜草叢生、水質還算得上清澈的月湖,一邊就是高高的漢水堤。道路兩旁還看得見一些加油站,一家油脂加工廠、第五米廠,當車窗外掠過延安中學的校門的時候,就快到我們下車的地方了。
8月15日晴
我一直對位於漢口中山大道上的礄口公園印象淡薄,所以今天專程去參觀一番。
礄口公園的門票2分錢,很便宜,不過進去以後才明白為什麼這樣低廉。這座建國後新建的公園實行的是西式的園林格調,少建築、多植物,除了大片大片的草坪,就是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順著一條林蔭道向深處走去,看得見一個兒童遊樂園,有些小孩子的歡聲笑語不時地傳來;還有一個不要門票的小型動物園,似乎隻有最常見的獼猴、鸚鵡、鴿子和狗熊,都關在鐵籠裏,就是有些臭氣熏天。
不能不承認這裏是一個休閑納涼的好地方,空氣十分清新,廣場寬闊平坦,坐在參天大樹的綠蔭下麵,一人泡一杯清茶,也就有了些文化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