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吻(13)
十三、林姐
對女人的稱呼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是和男人一樣用“你“,新文化運動期間,曾經有人建議將女人稱呼改為“伊“或者是帶女旁的“妳“,於是就有了《秋水伊人》那首歌,也有了那麼多帶妳字的文學作品的誕生;不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到最後返璞歸真,隻有那個男女通吃的“你“才有了流芳千古的機會,這也許就是男女平等的具體體現。
上午九點三十,完成了早讀,叼一支煙站在廠門口看風景:鮮紅的太陽就掛在對麵老陳家那棵梧桐樹梢上,那些橫空而過的電線就像五線譜,而那些在電線上蹦蹦跳跳的麻雀就是活動的音符;上班的大人走了,上學的孩子也走了,不算是商業區的新街就安靜了許多,隻有側對麵的建築工地圍了一大幫男人在開會,其中就她一個女人。
她絕不是在我們辦公室露麵時的那種和藹可親、笑臉頻頻,也絕不像在我麵前顯露的那種嬌小羞澀、脈脈含情,她的身邊站著甲方代表、乙方代表、施工方負責人,就她一個人對著一張圖紙指手畫腳,有著領導者的氣魄,也有著指揮員的堅決,當然還有女強人的那種灑脫,就有了些不一樣的感覺,就叼著煙靠在門柱上望著她的豐滿身段發呆,就明白了為什麼人們崇拜那些能掌上舞的輕盈女子,可幹起男女之間的那點事來卻更喜歡白肥美的婦人的原因了。
她的側麵像似乎比正麵像差一些,有些努起的桃腮、還有一個雙下巴,不過,*脯顯得更加隆起,藕節般的手臂更有魅力,有些搖動、依然很結實的臀部很有吸引力,還有勻稱的大腿。突然想起列賓的一幅人物肖像,那表現的是一位男爵夫人。公侯伯子男,男爵夫人卻僅僅隻比勳爵夫人高一丁點,也許就是如今中國某個地區書記的老婆。她的男人隻是一個公司裏的科級幹部,她自己也就是一家副食商店的副主任,大不了也就是個科長,連勳爵夫人也不是。
也許是因為她的才華,也許是因為她的領導藝術,也許是因為她在運動中當造反派所得到的饋贈,***後來一步登天,也依然沒有忘記“一月風暴“、“安亭事件“裏的那些難兄難弟,她也是這樣得到提升的嗎?或者憑著媚眼和嫵媚也可以得到一些人的青睞,由此可以一步一個腳印的爬上去,也許就會在不久的未來變成一位勳爵夫人!到那個時候,她還會記得我嗎?還會記得我們這一段很有浪漫色彩的交往嗎?
她的一次無意的掃視之中一定碰見了我的視線,一個是領導,一個是普通辦公室人員;一個目光堅定,一個懶散而隨意,我沒有想到我衝著她的一笑能有那麼大的魔力,就像達爾文發明了進化論,愛因斯坦發明了相對論似的。雖然她依然臉不變色心不跳,依然還是在主持會議,但明顯加快了進步,三言兩語的總結、快刀斬亂麻的決定,然後,散會!開會的人四散而去,她卻一個人向我走來,走在我的目光之中。
我叫了她一聲,她意外的表現出不滿意的神情,幾乎是撲到我的麵前,帶著命令般的口吻對我說:“叫人家的時候別帶姓行不行?人家不也是隻叫你的名字嗎?“本來是細微之處見真情,我卻有了些好笑:“叫你姐姐嗎?那就是名副其實了!“
“誰說的?“她有時在我麵前也很霸道的:“應該是劉三姐與阿牛的那種關係!“我們也找時間看過市文工團演出的歌劇《劉三姐》,那中間有些愛情的成分,雖然我們還是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可是她馬上又有了些後悔:“不過人家劉三姐是個黃花大閨女,而我不是!“我就很簡單的把話挑明了:“誰知道阿牛有沒有和劉三姐那個過?反正劉三姐唱過樹纏藤和藤纏樹之類的歌,兩個人的事誰能說得清!“
她嫣然而笑了,回答的有了些針對性:“反正至少我們沒有?“我就豁出去了:“你說該有還是不該有?“她嘴唇在微微顫抖,多少有了些猶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唱的就是《劉三姐》中我剛剛提到的那段唱段:“山中隻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收你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繡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