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1966:新的體育場和新的明星
在1961-62賽季活塞隊開始在底特律的庫波體育場舉行主場賽事,一直到1977-78賽季。在豪威爾的帶領下,球隊獲得了隊史上的單賽季籃板球總數的最高紀錄5,823個,成績為37勝43負。在1月5號對陣錫拉丘茲時,活塞隊得了創球隊紀錄的48次罰球紀錄。他們同樣進入了季後賽,但在拚掉辛辛那提後,不敵洛杉磯。活塞隊在1962年選秀大會上挑選了戴維·德巴斯切爾(又譯德布歇),這名身高6-6,體重235磅的大漢率活塞隊從1965-66賽季連續三個賽季在籃板上領先。他在底特律也三次入選全明星陣容。作為一名技術全麵、能力顯著的選手,尤其是籃板高手〔嗬嗬,看來在活塞隊拚搶籃板球有著優良的傳統啊,德巴斯切爾在1968年被換到紐約,在那裏他成了尼克斯在20世紀70年代獲得總冠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巴斯切爾還在籃球場上取得多項成就。他曾是芝加哥白襪子棒球隊的一名投手,在1962-63賽季的主要賽事中還參加了36場比賽。接下來在回到職業籃球比賽之前,他在低級別的賽事中又呆了兩個多賽季。在職業生涯結束後,他先後擔任了網隊和尼克斯隊的行政主管,並是1975年ABA的委員會成員之一。在NBA執教史上最不同尋常的一章也是由德巴斯切爾所譜寫的。當他還在底特律打球時,在1964-65賽季隻打了11場比賽後,這個24歲的前鋒就被提名為球員兼教練,使他成為聯盟曆史上最年輕的教練。他依靠團隊獲得了29場勝利,球隊是31勝49負。活塞隊的喬·卡爾威爾在賽季結束後被選入最佳新秀陣容。在1965-66賽季球隊隻有22勝58負。這個賽季唯一的亮點就是湯姆·範·阿賽戴爾,他入選了NBA新秀陣容。
1966-1970:活塞隊選到了未來的名人堂成員
在1966年NBA選秀大會上活塞隊用第二順位挑選了戴夫·賓,一個身高6-3的後衛,他後來成為球隊曆史上的頂尖得分手之一。他於1966-67年榮獲了NBA最佳新秀,是活塞隊唯一獲此殊榮的球員。良好的開端鑄就了他的名人堂之路。在1966-67賽季末,多尼斯·布切爾取代戴維·德巴斯切爾成為球隊的教練,最後幾場比賽球隊2勝6負。在1967-68賽季球隊平均得118.6分,是球隊最好紀錄,並因為西雅圖和聖迪亞哥兩支球隊的加入西區而被移到東區。賓平均每場得27.1分,成為聯盟的得分王,並與德巴斯切爾一起入選全明星。戴夫·賓還入選NBA第一陣容。底特律接著又打出一個40勝42負的戰績,在七個賽季後又一次打入季後賽。但是,這次活塞隊在分區半決賽中遭遇了強大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在六局後被擊敗。在1968-69賽季球隊隻獲得32勝50負,在賽季初教練布切爾就被保羅·塞默爾換下。賓的表現還是那樣不可思議,場均23.4分和7.1次助攻,並第二次出現在全明星陣容。德巴斯切爾於1968年12月19日被交換到尼克斯隊,換來了沃爾特·貝拉米和霍華德·科米弗斯。布茨·範·布萊達科夫在1969-70賽季成為球隊的教練。球隊31勝51負,戴夫·賓場均得22.9分。
1970年,身高6-11,體重265磅的中鋒鮑勃·拉尼爾成為活塞隊選秀大會上的狀元之選。在70年代早期這兩位準名人堂成員使球隊成為一支裏外結合的團隊。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他們的數據幾乎一致——拉尼爾是球隊場均得分最高的,是22.7分,而戴夫·賓緊隨其後,是22.6分。在1970-71賽季,球隊以九連勝開局,成為曆史最佳開局。隨後球隊漸入佳境,賽季結束後45勝37負。這是球隊移師底特律後第一次勝率過半的情況。賓創造了單賽季得分2,213的紀錄。在2月份對陣芝加哥公牛隊時他創造了球隊命中率的紀錄,投進22個;他的單場得54分打破了喬治·亞德禮於1958年創造的紀錄,並且這個數據直到1983年凱利·特樸伽大發神飆時才被改寫。賓場均27.0分位居聯盟第四。但活塞隊45勝37負的成績並不能把他們帶入季後賽。最終的總冠軍密爾沃基雄鹿隊66勝16負,芝加哥公牛隊和菲尼克斯太陽隊在這個新成立的中西區的戰績都略優於活塞。布茨·範·布萊達科夫在1971-72賽季執法了10場比賽後就被解除職務,俄爾·路易德,這位曾在50年代後期在底特律打過幾年球的球員,充任教練,成績是26勝56負。這一年,球隊開始更多地進入到內線而不是依靠外線。鮑勃·拉尼爾以場均25.7分為全隊之首,是他連續8個賽季得分列球隊之首的第一年。他還有場均14.2個籃板的成績,列NBA第九。賓和吉米·沃克也場均得20多分,沃克與拉尼爾同時入選1972年的全明星陣容。也是拉尼爾連續8年入選NBA全明星的第一年。 雷·斯科特,在60年代早期曾為活塞隊效力的球員,在1972-73賽季成為球隊教練。在他九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場均得14.9分,包括在1965-66賽季獲職業生涯最高分17.9分。在1973-74賽季他率隊獲52勝30負,並因此獲NBA最佳教練獎。整個賽季球隊都在和芝加哥公牛隊猛烈拚搶中西區第二的位置,最後是落後兩場,第一名是理所當然的密爾沃基雄鹿隊。底特律自1968年後第一次殺入季後賽,便在分區半決賽中大戰七局不敵公牛隊。這個賽季拉尼爾場均22.5分,為全隊第一。這個高大的左手球員同時創造了0.504的命中率紀錄,此後他每個賽季都有提高,在1977-78年達到巔峰(0.537)。拉尼爾還是一個強勁的防守者,場均3.05次封蓋,在NBA列第四。他在1974年的NBA全明星賽上得了24分,被譽為賽季中期的MVP。自1941年就擁有這支球隊的弗雷德·佐爾納,因為球隊戰績和票房均不景氣,在1974年將球隊賣給比爾·戴維森,後者也是球隊的現任老板。戴維森對於處於底特律市中心的主場並不滿意,便在1978年將主場遷至郊區的龐蒂克地區的龐蒂克銀穹體育館,這裏也曾經是美式足球聯盟的底特律雄獅隊的主場。在1974-75賽季球隊重歸平庸的40勝42負。活塞隊在接下來的賽季中繼續沉淪,36勝46負。此後賓外加一個第一輪選秀權交換來華盛頓的凱文·波特。在1976-77賽季團隊44勝38負,並創下了搶斷的紀錄877次,其中克裏斯·福特斯一人就搶斷179次。底特律在1977-78賽季是38勝44負。在常規賽的最後一場對陣丹佛掘金隊時,球隊成了受害者:大衛·湯普森為得到聯盟得分王的頭銜大開殺戒。後來湯姆森與聖安東尼奧馬刺的喬治·格文有了同樣的場均得分,湯普森得了73分,讓在當晚晚些時候比賽的格文倍感壓力。但格文“冰人”的綽號也不是白叫的,他在對陣新奧爾良時砍下63分,以場均27.22 分比 27.15分的細微優勢擠掉湯普森。
1978-1980:獨一無二的迪克·維特勒
在1978-79賽季球隊開始在銀穹體育館打球,在那裏他們呆了十年。球隊有了新教練迪克·維特勒,他後來因為作電視轉播而揚名立萬。維特勒並不能提出解決的辦法,球隊又是30勝52負。球員陣容也不穩定,有20個不同的選手在球隊中先後打過球。不過球隊還是有個亮點——凱文·波特以場均13.4個助攻列聯盟首位。他曾兩次達到賽季中最高的25次助攻,一次是在三月九日對陣波士頓時,一次是在四月一日對陣菲尼克斯時。波特的助攻很多都給了鮑勃·拉尼爾,他場均得23.6分,但由於膝蓋受傷錯過了29場比賽。底特律在1979-80賽季的16勝66負,不僅是聯盟本賽季最差也是球隊曆史上的最差紀錄。波特在季後賽時重返華盛頓子彈隊,反過來又給他的老球隊帶來噩夢:在三月20號對陣活塞隊時,他得了24次助攻,是所有的對手中給球隊帶來最嚴重的傷害。球隊在賽季中期還將拉尼爾交換至密爾沃基。他帶領雄鹿隊連續五次進入季後賽。
1980-1983:活塞隊中得頭彩
在1980-81賽季略有回升後,活塞隊終於中得頭彩。在1981年NBA選秀大會上,底特律以第二順位摘得“微笑刺客”伊塞亞·托馬斯,一個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多才多藝的後衛。身高6-1,體重185磅,托馬斯曾率印第安納人獲得1981年的NCAA冠軍,並成為錦標賽上的MVP。底特律師同時用第12順位挑選了諾特·戴姆的凱利·特樸伽。活塞立即有了起色,他們在1981-82賽季39勝43負。這兩名新秀還入選1982年的全明星,而托馬斯更是連續13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在1981年11月一次人員更迭中,底特律用格雷格·凱斯換來了西雅圖超音速隊的後衛“微波”威尼·約翰遜。1982年2月俱樂部還以費爾·胡巴德,保羅·莫科斯基和一些選秀權為交換,幸運地從克裏弗蘭騎士隊得到了中鋒比爾·蘭比爾和坎尼·卡爾。蘭比爾是一個身高6-11,體重260磅的彪形大漢,一個粗獷的籃板球隊員和一個精準的外線投手。球隊在負重小車般的吱呀前行中,形成了自己未來十年的陣容:特樸伽,托馬斯,約翰遜,蘭比爾,而蘭比爾成為幾年中球隊的得分核心。特樸伽在1982-83賽季打出漂亮的數據,場均26.5分,占據NBA第三的席位。蘭比爾場均12.1個籃板,也是聯盟第三。但球隊在板凳席上缺乏支持,教練斯科特·羅伯森獲得37勝45負。
1983-1986底特律得到戴利和托馬斯
在1983年活塞隊起用了查克·戴利為教練。戴利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蓬格斯蘇塔尼高中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接在在大學和職業隊中執教,曾擔任過克裏夫蘭騎士隊一個賽季的主教練。在1983-84賽季之初,活塞隊參加了一場可以列入NBA曆史的高比分的戰鬥,在12月13號與丹佛掘金隊的比賽中,他們通過三次加時,以186-184勝出這場拉鋸戰。這場比賽是NBA曆史上單場比賽最高分。伊塞亞·托馬斯得47分,約翰·龍得41分,凱利·特樸伽得35分,而丹佛隊的卡基·範德威奇得了51分,亞裏克斯·英格裏斯得47分,丹·伊塞爾得28分。受這樣的戰績所鼓勵,以及戴利的到來,底特律戲劇性地獲得了49勝33負。比爾·蘭比爾場均得12.2個籃板,而托馬斯和特樸伽不分伯仲占全隊之首,場均得21.3分。在一月份與芝加哥對陣時,特樸伽打出了球隊得分的新高56分,超過了戴夫·賓1971年的54分的紀錄。托馬斯在2月還創造了另一項球隊紀錄:在對陣克裏夫蘭時連續投中13個。托馬斯的本賽季204次搶斷也創造了球隊紀錄,他也因此連續三年入選NBA第一陣容。在全明星賽上他轟下了21分並有15次助攻,最終獲MVP獎杯。底特律在1984年重返季後賽,但由於缺乏經驗,在首回合就輸給了紐約尼克斯隊。在1984-85賽季,球隊略有下滑,是46勝36負,托馬斯以場均13.9個助攻,賽季總助攻1,123次勝出洛杉磯湖人的魔術師約翰遜,成為助攻王,他這一紀錄直到很久後才被尤他爵士隊的約翰·斯托克頓打破。在對陣達拉斯小牛隊時,托馬斯同時平了凱文·波特的球隊紀錄,送出25次助攻。蘭比爾場均12.4個籃板僅次於費城76人的摩西·馬龍,列聯盟第二位。活塞隊在季後賽中第四次橫掃一支球隊:在首輪將新澤西網隊斬落馬下。在與波士頓凱爾特人對決時六場敗下陣來。在1985年選秀大會上,活塞隊挑中了麥克尼斯州的喬·杜馬斯,確立了球隊未來奪冠的鐵三角。在賽季開始前球隊還從華盛頓子彈隊獲得了強力前鋒裏奇·莫霍恩。球隊在1985-86賽季又是46勝36負。蘭比爾以場均13.1個籃板成聯盟籃板王,在賽季末銀穹體育館受損,活塞隊剩下的15場比賽是在喬·路易斯競技場和庫波體育館舉行了。伊塞亞·托馬斯第二次榮獲全明星MVP稱號,在達拉斯的該場比賽中獨得30分。底特律在季後賽中1比3不敵多米尼克·威爾金斯的亞特蘭大老鷹隊。(查克戴利後來擔任夢一主教練)
1986-1988:微波開始工作,活塞也是如此
在1986-87賽季,艾德裏安·丹特利以場均21.5分得分列活塞之首,他是以凱利·特撲伽和肯特·本森從尤他爵士隊換來的。丹特利也是一個防守的主要隊員,盡管他已經到了他職業生涯的後期,他仍位列NBA頂尖十大得分高手之列。伊塞亞·托馬斯和喬·杜馬斯的統治性的後場又有了“微波”威尼·約翰遜的支持,他一上場就能發揮出效果。活塞隊也因他們強硬的防守和激烈身體對抗,獲得了著名的“壞孩子軍團”這個綽號,開始進入輝煌時期。球隊常規賽52勝30負,數十年來第一次進入季後賽更深輪回。他們在前幾輪拚掉了華盛頓和亞特蘭大,接著在東部決賽中將波士頓逼到命懸一線的地步。在波士頓花園的關鍵第五場比賽中,底特律以一分領先,並擁有球權,而且比賽隻剩下五秒。但拉裏·伯德搶斷了皮球並傳給了隊友丹尼·約翰遜,後者上籃並確保了這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勝利。底特律贏了第六場,但凱爾特人在第七場優勢明顯,最後以117比114晉級。在1987-88賽季球隊以54勝28負獲中區冠軍,這在球隊曆史上還是第一次。丹特利在得分上為全隊之首,接下來是托馬斯,杜馬斯,比爾·蘭比爾和約翰遜。蘭比爾,丹尼·羅德曼及裏克·莫霍恩每人都抓下超過565個籃板。這些有深度、有才華的活塞球員輕而易舉地擊敗華盛頓,“飛人”喬丹領軍的芝加哥和波士頓凱爾特人,獲得東部冠軍,和洛杉磯一起爭奪1988年的NBA總冠軍。底特律在洛杉磯輸贏各一場,但在主場比賽中三場贏了兩場,從而帶著三比二的優勢回到洛杉磯。湖人隊以103比103在第六場險勝,盡管托馬斯表現神勇。這個全明星後衛單節斬獲25分和6次搶斷。他本場得43分在總決賽曆史上列第八位。但在比賽中,他扭傷了腳踝,在戰鬥進入最高潮的第七局中,無法有效地發揮作用。其時,洛杉磯先是輕鬆勝出前幾節,待活塞隊追趕得氣喘籲籲之時,才以108比105結束戰鬥,獲得二連冠。湖人隊也是自1968-69年的凱爾特人以來首支連續獲得總冠軍的球隊。但底特律缺少的僅僅是運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