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了四五十米,洞體突然變大,火把已經照不到側麵的洞壁了,馬鴻陵打開頭燈,看樣子已經走出了山洞的狹窄部分,進入了一個碩大的圓形大廳,大廳的另一端幾乎是在頭燈照射的邊界,也就是說,直徑有近百米,高度也有四五十米,非常壯觀,三人仿佛變成鑽進蛋糕盒的螞蟻。
在大廳的邊緣處每隔一段距離,均勻環繞著一座座黑影,似乎還在輕輕晃動,馬鴻陵心裏咯噔一下,連忙把頭燈對準最近處的一座黑影,原來是一棵樹,而且還在輕微搖晃著,象是沐浴在初春的暖風中。
小措也打開了頭燈,兩盞燈光的作用讓這個巨大的洞廳稍稍明亮了一些,三個人被眼前的景物吸引住,瞠目結舌的上上下下的望著。
震驚過去後,馬鴻陵說:“我們去看看這些奇怪的樹,先不要用手去碰。”
三人走到最近的一棵樹前一米多的位置停下,
小措驚訝道:“這不是桃樹嗎,你看這枝葉,哎喲,還有桃子。”說話間就要伸手去摸。
馬鴻陵用手擋開小措:“先別動!這究竟是什麼還不知道,你也不想想,這黑漆漆的地方能有活的桃樹?”
小措悻悻的抽回手:“這和我家的桃樹簡直一模一樣啊,而且還在自然晃動!”
劉曦顏說:“我看不象真桃子,所有的樹葉是一樣的,桃子長的位置和大小也都很規則。”
馬鴻陵說:“還是曦顏仔細,我也覺得是假的。”說完拿過小措手裏的冰鎬伸向桃樹,輕觸一片長在最外側的桃葉,發出了輕脆的金屬相撞的聲音,又伸向一顆成熟的桃子,這次則發出了沉悶的撞擊聲。
馬鴻陵示意二人留下,自己走近桃樹,在頭燈的強光下近距離觀察了一會,然後又伸出手指尖輕輕觸摸了一片桃葉,繼而又摸了一下桃子,然後說:“這桃葉是青銅做的,桃子可不得了,應該是玉石雕刻的!”
小措和劉曦顏走了過來,一起觀察著這株奇特的桃樹。青銅製成的桃葉細長而自然伸展,厚度薄如一張IC卡,葉邊的鋸齒清晰可見,甚至還可以看到葉上的脈絡,葉片布滿青綠色的鏽跡,象極了真桃葉。而白玉雕刻出的桃子渾圓飽滿,最難得的是每個桃子的最頂部還有一抹暈紅,在青銅桃葉的襯托下,鮮活無比,頭燈的強光照射上去,幾乎穿過了半透明的桃子,溫潤的流動感似乎充滿了水蜜,引誘著每個看到的人去摘下並狠狠咬上一口。
樹幹似乎也是青銅所鑄,樹皮褶皺的節理十分逼真,樹幹卻沒有直接固定在地麵上,而是伸向地下,地下是一個石條砌成的圓形水塘,如同一口淺淺的水井,樹幹從水塘中一個直徑約一米的巨大石球中的圓孔生出,石球的一半沒在水下,塘內的水緩慢而有力的從一個方形孔洞流出,環抱過石球後,又從另一端的孔洞流出,在水流的推動下,石球輕微晃動,帶動整棵桃樹在婆娑起舞。
突然,此處的水流不知為何增大,這塊石球的晃動加快,桃樹也隨之搖動的劇烈起來,樹葉相撞發出了一片叮叮當當的,在巨大洞廳中回音交織,不絕於耳。
正當三人看得出神,此處水流忽減,聲音消停,而相鄰的另一株桃樹搖動加快,發出更加明快的叮當聲,接下來,所有的桃樹依次響動,兩分鍾後,又歸於沉寂,桃樹複歸於輕輕的晃動。
馬鴻陵靜默了許久,環顧了一周桃樹,說道:“桃樹在演奏一首曲子,我曾經聽過。”
劉曦顏問道:“會是什麼曲子呢?”
馬鴻陵說:“不知道,我大學時的曆史老師愛好古樂,他用古琴彈過類似的曲子,曦顏,一會如果再有動靜你用手機錄下來,我好找老師請教一下。
劉曦顏拿出手機,調到準備錄音的狀態,靜靜等了四五分鍾,除了洞中持續傳來的沙沙聲,桃樹的音樂沒有再次響起。
馬鴻陵說:“不等了,還不知道要多久,我們四處再看看吧,不知道這沙沙的聲音從哪裏來的。”
劉曦顏點頭稱是,小措又看看眼前的這株桃樹,不禁感慨道:“我現在才知道什麼叫巧奪天工。”
三人仔細尋著沙沙聲的來源,走進洞廳正中央,中央的地麵是一座直徑十幾米的圓形石砌平台,高約半米,平台最中間突兀著一塊黑色大石盤,有載重卡車的車輪大小,並且在緩慢的順時針旋轉,發出輕微的沙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