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尋找解藥(1 / 2)

今天先是致幻倒地,後來喝了被下藥的扁擔藤水昏迷,清醒後再經過幾個小時的跋涉到達湖心,馬鴻陵的體力和意識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磨練。而現在,在沒有充分休息的時候再一次踏入叢林,盡管雙腿移動的很有節奏,呼吸也調節得十分均勻,但這並不表示輕鬆,恰恰相反,馬鴻陵的全身仿佛僅靠植物神經在指揮,一味省力省氣的行走。

“從湖邊到韓湘子中毒的地方大約要走3個小時,現在我們是輕裝,所以2個小時應該能到。”在第一次休息時,漢鍾離計算著路程。

“還得加快,冷霧很快就來,到時候我們還得有一個小時不能動彈,再加上找藥的時間沒有計算進去,回來時天肯定全黑了,速度提不上去,一來一回起碼要7到8個小時,不知道韓湘子能不能等到。”馬鴻陵休息後智識也恢複不少,不由得擔心起來。

“不要走的那麼呆,每走一步要想著離目標越來越近,還要發現林子裏的好東西,比如這根檀木,要是運出去能賣多少錢,比如這個草,連走也不會走,你能動彈比它幸運多了。”王平罕見的多話起來,說的道理雖然簡單,但也是避免枯燥的一個好方法。

馬鴻陵知道,在長途跋涉中最折磨人的不是艱難,而是枯燥,自己曾開車走過甘肅定西的華家嶺,這是一座名不見經轉的黃土山嶺,但是進去後才發覺實在龐大,國道盤旋了很久轉了很多山彎都看不到盡頭,每每以為下一個彎道就會出山,可是轉過後才發現新的彎道就在前麵等候,折磨得人想大唱大鬧。最關鍵的是景物的單調,每一個彎道都那麼雷同,仿佛永遠走不出去一樣,而漫漫2000公裏川藏公路卻引人入勝,就在於景物的多變有新鮮感。

衝著王平點頭致謝,馬鴻陵開始調整心態觀察起樹林來,其實隻要沒有了懼怕,密林中也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對於熱帶雨林馬鴻陵不算陌生,至少自己去過西雙版納和海南的幾處,那裏氣候和環境非常穩定,終年高溫多雨,森林發育極為茂盛,從林冠到土層,所有植物分為多個層次,並且彼此套疊,陽光幾乎無法直達地麵,導致林中十分幽暗潮濕。

而這一片魔國領地叢林也同樣有熱帶雨林的很多特征,比如巨大的板狀根、橫空穿過的巨藤、粗莖生長出花果,以及植物間的絞殺等等全都具備,非常有觀賞性。有的樹木枝頭綴著了豔麗奇特的花朵和各色果實,粗看上去有野陽桃、野荔枝和野芒果、甚至還有野毛柿,隻是還沒有成熟,如果是尋常旅遊得話,必要定爬樹采摘一番。

但是隨著觀察馬鴻陵卻發現了一個現象——林中沒有動物,這一點不算新鮮事,爺爺當年在這裏也隻發現了一隻懶猴,其他動物基本都被幸木由二吃完了,這也能說明這裏的動物實在少得可憐。真正的新鮮事是,在這麼潮濕的地方怎麼沒有蘑菇?不但沒有蘑菇,連任何真菌都沒有,這也太奇怪了。青藏高原的河穀叢林向來是真菌的生長寶地,僅靠挖鬆茸一項就能讓川滇藏交界的幾十萬百姓受益,日本主婦每每花上五六萬日元從超市買到三根原產中國的鬆茸,放在湯飯裏來增加營養噱頭,所以每到夏季,整個川滇藏區的百姓都會上山去尋找鬆茸,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裏的真菌產量有多大。

可是現在,這充滿植物的潮濕地方竟然不見半根蘑菇,實在是一件怪事。馬鴻陵把這個發現講了出來,王平很平靜的說:“我進來也發現了,沒有真菌很不對勁。”

漢鍾離開著玩笑:“這片林子很怪,不過能在雪山裏頭出現這種環境本身就是怪事,沒有動物沒有蘑菇,那就甭吃小雞兒燉蘑菇了。”

王平卻認真的說:“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裏沒有一根腐爛的木頭!”

馬鴻陵這時也意識了,自從進了樹林以來,落葉枯枝踩了不少,但是真沒有見過一點腐朽的樹幹,就連死亡倒地的大樹也隻是顯得萎縮,可是並不象要腐爛的樣子。

“腐爛是微生物的繁殖把植物分解開,最後就成了無機物,說到底還是動物引起的,所以這裏也沒有動物,我想應該有什麼力量在限製著動物的生長。”王平還是冷靜分析。

馬鴻陵心中也有認同,這裏對微生物真菌可能有限製,但是對動物絕對有影響,吊橋那一關就是動物的奪命線,這一點目前還無法透露,現在隻能跟著漢鍾離在越來越暗的林中艱難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