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場十周年店慶,舉行了一個有趣的遊戲。每個顧客在規定的商品區,在規定的時間裏,用大布袋裝自已喜歡的商品,然後背起裝滿東西的大布袋,跑向離商場門口約五十米的終點。遊戲比賽的結果令人感到意外,冠軍的布袋裏竟然什麼都沒有。更意外的是,為此他得到了商場總經理簽發的價值兩萬元的購物卡。他還是放棄了,但在人們的心中,他卻是永遠的冠軍!其實,冠軍的取得很簡單,就是懂得放下!
人生的路上,每時每刻都充滿著無窮的期待與誘惑。有的人不擇手段,挖空心思創造著“條件”去索取,甚至欲壑難填……結果呢?隻能是背負著沉重的欲望,跌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留下無奈與遺憾,有的人看淡得失,從不過分地去索取,順其自然地去生活,卻收獲著愉悅生命的每一天。
放下,是對生活的感悟,是對人生的總結,是對生命的尊重,更是每個人享受快樂人生的金鑰匙。擁有放下的情懷,就會擁有豐富多彩的每一天,就會擁有永恒幸福與快樂的日子!
其實,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諸多困惑不順乃至悲劇,往往就是無法放下自已手中已經擁有的“東西”所釀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錢,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不能放下愛情,有些人則是不能放下不應有的執著。
如果作好了“放下”的學問,你就會輕易擺脫種種糾纏,如釋負重。因為隻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命運和自我。人一生要走的路途是漫長的,學會“放下”,正是掌握丟棄不必要東西的技巧。畢竟,我們要給自己的思想經驗騰出更大的空間去應對未來的生活挑戰。
永不放棄的東西未必終生對你受益。西諺雲:“上帝為你關掉一扇門的時候會同時打開另一扇窗子”,我們不要隻是不甘心地去捶那扇關上了的門,而忘記那扇開向嶄新風景的窗。一個永遠不想放下的人,是一個沉重的人,人生也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一個永遠不能放下的人,未必有人生新的收獲和新的體驗。
尼爾·唐納·沃許在《與神為友》一書寫道:“我不會‘抓緊’任何我擁有的東西!我學到的是,當我抓緊什麼東西時,我才會失去它,如果我‘抓緊’愛,我也許就完全沒有愛,如果我‘抓緊’金錢,它便毫無價值,想要體驗‘擁有’任何東西的惟一方法,就是將它‘放下’”。
放下並不意味著放棄。放棄是絕對的,放下是相對的。放下是為了更好的進取,當你放下自我,舍棄擁有,你會獲得從頭再來的充實、品味收獲的喜悅、擁有創業的榮耀……你得到的將是對生命真諦的理解和跨越,當然,所有這一切,隻有在放下的同時付出加倍的努力,才可以成為現實。
放下,看似退縮,實則向前,因為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就是放下的更深層次的含義。就象真正的龍爭虎鬥一樣,並不是張牙舞爪,而是龍曲虎伏!龍隻有彎得越曲騰飛得就越高,虎隻有伏得越低跳躍地才更遠!
放下才得快樂,放下是從容淡定,是寧靜致遠,是快樂的源泉。宋代歐陽修曾數次被貶,先後兩妻亡故,但他仍以“風節自持”,寵辱不驚,物我皆忘。正如《醉翁亭記》所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於心,寓之於酒也。我們生活在物欲橫流的世界裏,隻有懂得了如何舍得與放下,才不會被名利及盲目的追逐束縛手腳與心智。
舍得智慧:
看破,放下,自在,既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放下,看起來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許多人卻很難真正的做到,所以煩惱也就如同纏繞在心頭的麻一樣剪不斷理還亂。其實快樂不是源於得到,而是來自放下,隻有完全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實際上這裏所說的放下,並不是要我們不去想不去追求,而是讓我們以平常心去正確麵對自己想要追求一切。
5.放下心中的怨恨
一天,寺院裏來了幾十個人,全都是心中充滿了怨恨而因此活得痛苦的人。他們跑來請大師替他們想一個辦法,消除心中的怨恨。
大師聽說他們的痛苦後,笑著對他們說:“我屋裏有一堆石塊,你們把自己所怨恨的人的名字一一寫在紙條上,然後一個名字貼在一個石塊上,最後再將那些石塊全都背起來!”大家不明就理,都按照大師說的去做了。
怨恨多的人背著石塊難受至極,一會兒就叫起來了,“大師,能讓我放下石塊來歇一歇嗎?”大師說:“你們感到很難受,是吧!你們背的豈止是石塊,那是你們的怨恨,你們的怨恨你們可曾放下過?”大家不由地抱怨起來,私下小聲說:“我們是來請他幫我們消除痛苦的,可他卻讓我們如此受罪,還說是什麼有德的大師呢,我看也就不過如此!”
大師聽到了,一點也不生氣,反而微笑著對大家說:“我讓你們背石塊,你們就對我怨恨起來了,可見你們的怨恨之心不小呀!你們越是恨我,我就越是要你們背!”有人高聲叫起來:“我看你是在想法子整我們,我不背了!”那個人說著當真就將身上的石塊放下了。接著又有人將石塊放下了。
大師見了,隻笑不語。終於大部分人都撐不住了,一個個悄悄地將身上的石塊取些出來扔了。大師見了說:“你們大家都感到無比難受了,都放下吧!”大家一聽立即就將石塊放了下來,然後坐在地上休息。
大師笑著說:“現在,你們感到很輕鬆,對吧!你們的怨恨就好像那些石塊一樣,你們一直把它背負著,因此就感到自己很難受很痛苦。如果你們像放下石塊一樣放棄自己的怨恨,你們也就會如釋重負,不再痛苦了!”
大師笑著說:“怨恨是重負,一個人不肯放棄自己心中的怨恨,不能原諒別人,其實就是自己在怨恨自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己讓自己受罪!怨恨越多的人,他也就活得越苦。一個人沒有怨恨之心,他才能活得快樂!”
怨恨之心人皆有之,而人之所以為人,很重要的一方麵是因為人有克製能力,能用寬容化解怨恨,放下怨恨。假如怨恨勝過了寬容,那帶來的便隻有血與火的暴力,帶來難以撫平的傷口。其實,寬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們知道,蜜蜂無論是工峰還是蜂王,或者其它任何種類的蜂,它們的尾巴都有一個刺。那是對付敵人用的武器,那根刺對一般的動物與人來說還是很有威脅性的,因為刺上連著毒腺!但對蜂類來講,也是一件致命的武器,不用則已,一用就會喪命。因為蜂類在蜇人之後,刺會留在被蜇物上,而那根刺是連著內髒的,刺被留下的同時、也會把內髒拉出來!之後幾小時內會死去!
那麼人的怨恨心理與蜜蜂的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用則已,一用也與蜜蜂的命運差不多,輕則陷入痛苦的深淵,重則自他性命難保!“怨恨”使蜜蜂喪命、怨恨使人喪智傷身!既然如此,作為人就不要起怨恨、傷別人!不要起怨恨,這樣大家都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
莎士比亞說:“不要因為你的敵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熱得燒傷你自己。”所以,即使我們做不到像聖人那樣去愛我們的仇人,可是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快樂,不妨學會寬容,原諒他們。
當我們看透“怨恨”的本質後,我們就會學著去“寬容”。寬容別人,同時就是寬容自己,給別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就是給自己一個廣闊的空間!
事實上,忘卻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不僅有益於快樂和健康,而且也會感動別人、甚至感動那些傷害過你的人,從而使自己更好地與別人相處。
一個外國青年去一個落後的國家旅遊,在途中不幸遭遇打劫而被殺。他的家人得知後,來到這個國家想通過法律,讓殺害自己兒子的凶手得到懲罰。等來到這個國家的時候,卻改變了主意。因為他們看到這個國家太貧窮了,人民生活極其困苦。很多年輕的孩子為了能夠活下來,不得不去搶劫遊客。他們知道了兒子被害的深層原因,決定不再追究那個凶手。反而回國動員慈善基金,來幫助那個凶手所在的落後的山村。他們和山村的人不但沒有成為仇人,反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佛說怨恨沒有出路,寬恕才是世上一切問題的答案。怨恨的能量是負的,它會幫助我們封閉快樂之門。門封閉起來,我們內心的陰影就會越來越大,陰影越大,就會越來越看不到光明。怨恨的土地上,是開不出鮮豔的生命之花的!
人活著就不可避免的會受到這樣的或那樣的傷害,有的傷害是有意的,而有的傷害則是無意中造成的。我們不能時時記著自己受到的傷害,然後來時不時的提醒自己。而應該學著諒解,寬容,遺忘。
一個人提著個袋子,一路上邊走邊撿,等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時,袋子已經裝滿了。道理是一樣的,人的心裏如果盛滿了絕望,怨恨,痛悔,何處安放愛,希望,快樂和幸福?舍得,有舍才有得。你舍棄了心中的怨恨,才會有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舍得智慧:
怨恨會成為一個人心靈上的負擔,怨恨越多負擔越重,痛苦也越深。怨恨對他人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是你自己內心裏的怨恨影響了你自身的健康。要想獲得心靈上的解脫,就要放下心中的怨恨,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寬容地擁抱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