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韓國思想家韓非是荀子最得意的門生,秦王讀過他的書,曾大發感慨:“多出色的論述,如能與此人見麵,死而無憾。”
韓非到了秦國,向秦王嬴政上書,建議打破六國合縱的盟約,闡述統一天下的策略,秦王大悅。當時深得秦王信任,官位顯赫的李斯看到這種情況,害怕韓非會取代他的地位,於是就上奏秦王說:“韓非乃韓國公子,秦王想吞並諸侯之地,韓非必定會為自己的祖國韓國打算,而不會為秦國設想,這是人之常情。現在他長期留在我國,一旦遣送回國必將危害我國,最好的辦法是把他關起來施以酷刑,處死他。”秦王聽了覺得有道理,於是就把韓非逮捕入獄。韓非雖想為自己辯白,但卻無法把自己的意思傳達給秦王。李斯派人送來毒藥,並附帶一封信:“秦國重臣對客卿甚為不滿,決定將他們全部放逐,當然也不會就這麼讓他們回去,自己服毒自殺吧!”韓非終於明白了,於是他服下了毒藥。秦王嬴政很後悔把韓非入獄,於是急忙下令赦免,但韓非已自殺身亡。而妒能嫉賢的李斯最終也沒有逃脫滿門抄斬、株連三族的命運。
嫉妒已作為一種特殊的疾病出現在生活中,染病之人相當普遍,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嫉妒會令人痛苦、不自在、情緒不穩、記恨對方。這種不正常的心態,往往是人類每個人都具備而有的,隻是深淺廣狹之別而已!有些人心生嫉妒很明顯容易看出來,有些人生嫉妒心放在心坎上不表露出來。
嫉妒就像一隻蒼蠅,經過身體的一切健康部分,而停止在創傷的地方。嫉妒是一種恨,這種“恨”使人對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對他人的災殃感到快樂。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盡量去抵毀他人的偉大,貶抑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自己相齊。放下你的嫉妒,輕裝上陣,你會發現,愈放下愈輕鬆!
舍得智慧:
放下嫉妒,想得到什麼就努力去爭取。唯如此,才能成就自己的成功,完美自己的幸福。放下嫉妒,用寬容心來善待頭頂上的那片藍天白雲,其實就是在有限的生命裏讓自己活的更舒心些也更自在些。所以,從這一刻起,開始跟自己講和。
3.放下過去,接受現實
泰戈爾說:“不要讓我祈求免遭危難,而是讓我能大膽地麵對它們。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不公平的經曆,而且許多都是我們所無法逃避的,也是無所選擇的。我們隻能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並進行自我調整,抗拒不但可能毀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會使自己精神崩潰。因此,人在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
一對夫婦生了一個男孩,夫妻恩愛,男孩自然是二人的心肝寶貝。男孩兩歲生日的那天,丈夫在出門上班之際,看到桌上有一藥瓶打開了,不過因為趕時間,他隻是囑咐妻子把藥瓶收好,然後就關上門上班去了。妻子在廚房裏忙得團團轉,就忘了丈夫的叮囑。小男孩拿起藥瓶,覺得好奇,又被藥水的顏色所吸引,於是拿起來全吃了。結果,男孩服藥過量。孩子被到醫院時,已經無力回天了。
妻子被事實嚇呆了,不知如何麵對丈夫緊張的父親趕到醫院,得知噩耗悲痛欲絕,看到兒子的屍體,他望了妻子一眼,然後說道:“親愛的,我愛你。”
丈夫並沒有被情緒所控製,怪罪妻子,而是強忍住心中的悲痛,安撫妻子,因為他知道,兒子的死已成事實,再吵再罵也不會改變事實,還會惹來更多的傷心。妻子已經很難過了,又何苦在她的傷口上撒鹽呢?這位丈夫可謂是人生的智者。的確,不幸已經發生,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事實。
所以,如果不幸已經發生,那麼就去接受不可改變的現實。即使再不情願,也要及時收住自己錯誤的腳步,尋找新的方向。記住,事情已經發生,如果不能改變它,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它。
西方有一句諺語“事必如此,別無選擇。”我們應該知道,命運中總是充滿了不可捉摸的變數,如果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當然是很好的,我們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卻往往並非如此,有時它帶給我們的會是可怕的災難,這時如果我們不能學會接受它,反而讓災難主宰了我們的心靈,那生活就會永遠地失去陽光。我們應該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即使我們不接受命運的安排,也不能改變事實分毫,我們惟一能改變的,隻有自己。
一個男人被一隻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落過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此時,他發現,頭頂上那隻老虎正虎視眈眈,低頭一看,懸崖底下還有一隻老虎,更糟的是,兩隻老鼠正忙著啃咬懸著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須。絕望中,他突然發現附近生長著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於是,這人摘下草莓,塞進嘴裏,自語道:“多甜啊!”
生命進程中,當痛苦、絕望、不幸和危難向你逼近的時候,你是否還能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塵世永遠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樂”是禁欲主義編撰的用以蠱惑人心的謊言,苦中求樂才是快樂的真諦。當你對生活感到絕望的時候,請再等待三天,希望便會出現。
叔本華說:“能夠順從,是踏上人生旅途最重要的一件事。”很明顯,環境本身並不能使我們快樂或不快樂,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感覺。必要的時候,我們都能忍受得住災難和悲劇,甚至戰勝它們。我們也許認為自己辦不到,但我們的內在力量卻堅強得驚人,隻要肯加以利用,就能幫助我們克服一切。
如果不幸已經發生,那麼,我們應該勇敢接受已經發生的不可挽回的事實,即使不情願,也要及時收住繼續的腳步,尋找新的方向。與其抱怨,不如坦然地接受,因為抱怨已經發生的事已於事無補了。
“快樂之道無他,”羅馬的大哲學家依匹托塔士告誡羅馬人,“就是我們的意誌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必去憂慮。”沒有人能有足夠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創造一個新的生活。你隻能在這兩者之間選擇一個,你可以在生活中那些無可避免的暴風雨之下彎下身子,或者你可以抗拒它們而被摧折。
汽車的輪胎為什麼能在路上支持那麼久,忍受得了那麼多的顛簸嗎?最初,有的人想要製造一種輪胎,能夠抗拒路上的顛簸,結果輪胎不久就被軋成了碎條;後來他們做出一種輪胎來,可以吸引路上所碰到的各種壓力,這樣的輪胎可以“接受一切”。如果我們在多難的人生旅途上,也能夠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顛簸的話,我們就能夠活得更久些,並能享受更順利的旅程。
美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也說:“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種不可改變的情況。我像個蠢蛋,不斷作無謂的反抗,結果帶來無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慘。終於,經過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實。”
麵對現實,並不等於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隻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機會,我們就應該奮鬥!但是,當我們發現情勢已不能挽回時,我們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後,拒絕麵對,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舍得智慧:
接受已經發生的事,這是人生成熟的標誌,隻有舍棄過去,接受現實,才能把握未來。已經發生的就讓它順其自然,唯獨接受,改變可以改變的,用積極的心態去擁抱生活,告慰自己的心靈,才會活得更加快樂,更加瀟灑。
4.看破,放下,自在
常常看到一些報刊上介紹一些長壽者生活起居的特點和長壽之道,大凡長壽者,勤勞、善良、寬厚、知足、樂觀幾乎都是共同特性,他們懂得“放下”。不要以為幸福就等於金錢,不要以為幸福就是功名利祿,幸福是物質之外的有靈性的東西,人隻有懂得放下,才會抓住幸福。人生苦短,生命可貴,我們都應該感謝生活,珍惜生命,熱愛人生,懂得放下!
佛說,愈放下,愈快樂,放下就是幸福。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事情是很簡單的。像下班就要回家,吃過飯就要放下碗,和朋友握手後就要鬆開手,欣賞風光要回頭……如果這些都不放下,我們還怎樣生活?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命運和自我。
“放下”其實是一個古老的話題。關於“放下”的種種言論,似乎一直就沒有停歇過,從廣為流傳的“放下”的哲理故事來看,也是古今中外都占了全,可見“放下”是一個極具普遍意義的概念。然而,無論什麼時候,“放下”的學問都是和人生曆程必經的學習工作生活密切關聯的,這門學問作得好壞,直接影響著做人做事的成功與否。米帖脫斯說:“不要感歎自己缺少什麼,能夠放下自己手裏擁有的東西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
有這樣一個“放下”的故事更耐人尋味。老和尚攜小和尚下山遊玩,途經一條沒有橋的小河,見一美貌女子正徘徊河邊。女子向和尚求救,老和尚便背走了女子過了河。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是師父怎麼了?竟敢背女子過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後終於忍不住了,說:“師父,佛家有雲,不可親近女色,你犯戒了,怎麼背了女人?”
老和尚歎道:“我早已在先前那個山頭將那女子放下,你卻還放不下!”放下沉重的包袱,身體得到了休息,心裏也覺得輕鬆,為什麼要想那麼多呢?
“放下”是一句禪語,指的是“放下你的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直舍去,舍至無可舍去。”智慧者不會較勁,放下心中的執著,放下者才會灑脫從容。舍得是一種泰然處世的哲學。舍得,是一種領悟,是一種心態的選擇,是一種生活智慧。“得到”需要聰明的頭腦,“放下”需要更高的智慧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