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適時放下,就是幸福(1 / 3)

第二課 適時放下,就是幸福

1.舍得貪婪,放下欲念

《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告訴我們隻有打破虛幻與執著,心靈才能獲得自由,才能流露出生命的智慧。如果不把種種妨礙自性的欲望和貪婪放下,那麼就隻能做物欲的奴隸,所以應放下一切障礙,任心誌自由清醒。

傳說所羅門王在臨終前,交代他的大臣,在他死後要把他的雙手伸出棺木之外,然後在城中繞行一周。他的臣子都覺得莫名其妙,於是所羅門王回答他的臣子們說:“我要讓世人都知道,即使像我這樣擁有廣闊土地的君王,死到臨頭時,依舊兩手空空而去。”

人因為貪婪常常犯傻,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見和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貪婪是一種頑疾,人們記憶成為他的俘虜,變得越來越貪婪。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一個貪婪永不知足的人等於在愚弄自己。我們往往感覺不到幸福,是因為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

一位禪師問他的徒弟:“這個房間裏你最喜歡什麼?”機靈的徒弟指指酒杯。酒杯是以黃金和大理石製成的,價值肯定不菲。“那好,拿他走吧。”禪師說。徒弟不等禪師吩咐第二遍,立刻用右手緊緊抓住了那個酒杯。“你不想放開它嗎?”禪師接著問,“沒有別的你喜歡的了嗎?”徒弟承認,桌上那個脹鼓鼓的錢袋,也不惹他討厭。“沒關係,你也拿去吧。”禪師說道。於是徒弟又欣喜地用左手奪過錢袋。“現在呢?”他有點緊張地問禪師。“現在你撓撓自己看。”他當然做不到,除非他能放下自己緊抱的東西!

貪婪,就像是片沼澤,一但陷入其中,便難以自拔,迷失自我,甚至陷入危險的境地。就像禪師的徒弟一樣,右手緊抓著酒杯,左手抓住錢袋,以至於連撓自己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也不能做,而擺脫貪婪控製的唯一辦法就是遠離它。

生活在物欲橫流的年代裏,當生活被欲望填充的無處落腳時,不妨先轉個身,放下手中的沉重,讓生活釋然。

佛祖釋加牟尼,出身富貴之家,憑著良好的家世,他本可以安逸地度過一生,享其天年。但他毅然放棄了榮華,帶著空明澄澈的心靈上路,明鏡台下,終於頓悟成佛,成為廣大信眾頂禮膜拜向神話,麵對富貴榮華與頓悟成佛的禪緣。是的,他選擇了後者,也許,他的心中是清楚的,富貴隻如煙花般短暫,博大的禪機可以萬世流傳,他的舍棄,他的放下,成就了他,讓他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聖傑。

懂得舍棄與放下,讓人景仰,讓人尊敬。但膨脹的物欲,世人的信仰缺失,卻給後人留下難以磨滅的痛楚。

物欲之盛惹人愛,但同是也伴隨著物極必反的危險,麵對欲望,要有長遠的眼光,有所舍棄有所放下,不妨作一個華麗的轉身,讓自己的內心不再有欲望的沉得,讓人和的旅途自然、淡定。

貪婪是一種頑疾,人們極易成為它的奴隸,變得越來越貪婪。人的欲念無止境,當得到不少時,仍指望得到更多。一個貪求厚利、永不知足的人,等於是在愚弄自己。貪婪是一切罪惡之源。貪婪能令人忘卻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貪婪令人喪失理智,做出愚昧不堪的行為。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夏爾之後,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隻以麵包和清水度日”。

當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要破費錢財。隻是在聽說妻子死後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時,他才立即轉變態度,與母女講和。

老葛朗台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了大量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隻知道吞噬金幣的“巨蟒”,並給自己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葛朗台這樣的可憐蟲始終是作為反麵教材給我們學習的,他的貪婪已經到了常人不可理解的程度了,而他的後果卻也是悲慘的。

貪婪是人性悲劇的一麵,是人類靈魂的毒瘤,是犯罪作惡的基因。貪欲膨脹,人就會迷失本性,滋生惡念。貪婪的人是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太多的欲望和不著邊際的幻想已近使他失去了快樂的資本,因為他總是不滿足。

真正的放下是恬淡,是“於相而離相”,放下一切的貪念,那麼苦悶和煩躁自然會消退。佛在他的經教裏非常重視放下執著。貪婪就是最嚴重的執著,因為貪婪才產生了無窮無盡的煩惱。所謂“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隻有放得下才能讓心靈淨化,清醒的待人接物,使人生得到升華。

舍得智慧:

幸福其實很簡單,放下那些沉重的精神枷鎖,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遊戲而已。這世間一切無常,不管我們如何喜愛執著,總會有失去的時候,而俗世眾生總是不明事理,總想抓住不放,抓住了還想要更多,若善待自己,就該放下貪婪。

2.嫉妒是心靈的毒瘤

“羨慕嫉妒恨”是非常流行的網絡詞彙,人生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而自己的真正敵人就是那顆嫉妒心。多數求而不得的痛苦,都是因為看了別人有,而自己想有的嫉妒心激發而來,沒了嫉妒心,人的痛苦就會少掉大半。放下生活中的這種嫉妒心,讓自己曠達隨緣,達到見空而灑脫的境地。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地裏悄悄地去毀滅人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對於嫉妒,培根闡述為:“當一個人自身缺乏某種美德的時候,他就要貶低別人的這種美德以求實現兩者的平衡”。

德國有句諺語:“好嫉妒的人會因為鄰居的身體發福而越發憔悴。”這是很有道理的,為什麼這麼講?因為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別人年輕他嫉妒,別人長相好他嫉妒,別人身材好他嫉妒,別人風度瀟灑他嫉妒,別人有才他嫉妒,別人富有他嫉妒,別人學曆高他嫉妒……

有一個人遇見上帝,上帝說:現在我可以滿足你任何一個願望,但前提就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的報酬。那個人高興不已,但他細心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產,我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了;更要命的是如果我要一個絕色美女,那麼那個看來要打一輩子光棍的家夥就同時能得到兩個絕色美女……他想來想去,不知道提出什麼要求才好,他實在不甘心被鄰居白占便宜。最後,他一咬牙:上帝,你挖我一隻眼珠吧。

因為嫉妒別人,不但自己沒有撈到好處,還寧可失去自己的一隻眼睛。其實現實生活中,存有嫉妒之心的人並不在少數,這樣的人最後隻能害人害己。有一位詩人說過:“嫉妒是心靈上的腫瘤!一切嫉妒的火焰,總是從燃燒自己開始的。”嫉妒者對別人慘敗的興奮往往勝過對自己成功的喜悅,對別人優勝的憤怒每每強似對自己失敗的難過,而設惡計陷害他人的人必終掉進自己設計的陷阱裏。

如果一個人的心中充滿了嫉妒,那麼就總會有讓他嫉妒的對象。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有他達不到的高度和得不到的美好。善於嫉妒別人的人,看不到自己擁有之珍貴,隻看到別人的成就和風光。不思量如何進取拚搏,以求縮短差距,而是幻想祈禱著那些人忽然倒黴,好讓他獲得心理平衡;或者使盡手段力圖打擊對方,十足的小人心理。

某公司裏新來的兩個女大學生被分到了同一個宿舍裏,其中一個叫張華的來自平凡的人家,性格溫和,愛說愛笑,和大家很容易相處;另一個叫龐豔來自高幹家庭,性格高傲,在生活中總喜歡顯示自己處處高人一等的樣子,因此大家也就對她敬而遠之。日子久了,來自高幹家庭的女孩發現自己的工作雖然出色,但卻沒有什麼朋友,而那個來自平凡人家的女孩,工作能力雖然不如她,人緣卻好得出奇,無論她做什麼事情,總有人會出手相“助”。不久,公司裏因擴展工作,需要選用一個人作為新部門的人事主管。本來龐豔勝算在握,認為以自己的能力和背景是當仁不讓的人選,沒想到公布結果的時候,榜上的名字卻是張華,因為領導一致認為張華的人際關係比較好,適合做人事工作。龐豔心裏很是惱火,在幾天之後的一個晚上,趁著張華睡覺的時候,拿了一瓶事先準備好的硫酸倒向張華的身上。張華在掙紮反抗的時候,硫酸也潑到了龐豔的臉上。

龐豔因為嫉妒張華,最後不僅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這就是嫉妒的危害。嫉妒他人的人,有一個共性就是好勝心強,總愛攀比,在這種比較中,處於劣勢者極易產生嫉妒心理。怕別人超越自己,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這便是嫉妒心理產生的直接誘因。

黑格爾曾說:“有嫉妒心的人自己完不成偉大的事業,便盡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抑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嫉妒他人的人,一旦看到別人超過自己,不反思自己有無能力,也不努力進取,反而是一味地抱怨別人有本事,仇視別人比自己強因此如果你的腳步比他快,他就設法拖住你的腿。如果他跑得慢,就變著法兒擋住你的道,如果他有失誤,就盼著你也出差錯;如果你獲得了成就和榮譽,他就否定,誹謗,向你身上潑髒水。

善於嫉妒別人的人,整天陷在別人成功的陰影裏,或者成天琢磨著心事,對身邊的美好視而不見,他眼裏的世界全是別人的光彩和自己的卑微、不甘,心之陰暗,可憐可歎更可悲!嫉妒唯一的結果就是打擊自己的自信,摧毀自己擁有的美好,百害而無一利,損人更不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