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放低自己,韜光養晦(2 / 3)

從此,富蘭克林把“記得低頭”作為畢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最終功成名就。而唐朝的柳宗元嚴正剛直,抨擊官場醜惡鋒芒四射,結果遭到種種打擊,在事業上遭到嚴重挫折,還被逐出京城長安,流放到南方邊境。到了晚年,他才有所感悟。因此,他說:“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獨外之圓者。固若輪焉,非特於可進,亦可退也。”

人生要經曆千門萬坎,洞開的大門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軀體,有時甚至還有人為的障礙,也許我們還要不時碰壁或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講“骨氣”,到頭來,不但被拒之門外,而且還會被撞得頭破血流。?

一個人固然不能沒有自己做人的準則,但一味“方正”,不會“圓通”,該“低頭”的時候不能“委屈”求全,就不能進退自如,陷入被動。隻有硬度而沒有彈性和韌性的鋼材稱不上好鋼;負重前進的車輪,必須是圓形,還得加上潤滑劑。

我們在為人處世上倘若過於“有棱有角”,直來直去,凡事沒有變通的餘地,一味的剛強,一味的強撐,隻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甚至犧牲。老子說,當堅硬的牙齒脫落時,柔軟的舌頭還在。柔軟勝過堅強,無為勝過有為。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舍得智慧:

大丈夫能屈能伸,學會低頭,才有出頭,該低頭時就低頭,巧妙地穿過人生荊棘。它既是人生進步的一種策略和智慧,也是人生立身處世不可缺少的風度和修養。越成熟的麥子越是“低頭”,學會低頭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是一種曆經風霜後的睿智。

3.不要自作聰明

有一個公司招聘員工,經過一層一層的篩選,還剩下三個麵試者,他們的業務水平不相上下,從三個人當中挑選一個實在是難以取舍。

最後,總經理決定再來一次麵試,由他親自挑選。麵試的問題出乎意料,和業務毫無關係,是一道非常簡單的算術題。

“請你們三個回答我一個問題:十減一等於幾?”第一位應試者想了想,最後滿臉堆笑地說:“您說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您想讓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第二個見第一個回答得這麼精明,不甘示弱地說:“十減一等於九,就是消費;十減一等於十二,那是經營;十減一等於十五,那是貿易。”總經理聽了,微笑著點點頭又搖搖頭,他把目光轉向第三位應聘者:“說說你的答案?”“十減一就是等於九嘛!”

後來,這個老實人被錄用了。一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不要總是喜歡“自作聰明”,太多的時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自作聰明的人其實很愚蠢,很多人喜歡自恃聰明,又愛賣弄,且又執迷不悟,最後丟掉了自己的性命。曆史上的楊修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國時的楊修是曹操門下掌庫的主簿。此人生得單眉細眼,貌白神清,博學能言,智識過人。但他自恃其才,竟小覷天下之士。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園。曹操參觀花園之後,是好是壞是褒是貶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拿起筆來,在花園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揚長而去。一見這情形,大家怎麼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楊修卻笑著說道:“門內添‘活’字,是個‘闊’字,丞相是嫌園門太闊了。”官員見楊修說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園門,改造停當後,又請曹操來觀看。曹操一見重建後的園門,不禁大喜,問道:“誰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楊修主簿”。曹操表麵上稱讚楊修的聰明,其實內心已開始忌諱楊修了。

可楊修還以為曹操真的欣賞他,所以不但沒有絲毫收斂,反而把心智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上,並不分場合地賣弄自己的小聰明,從而也不斷地給自己埋下禍根。

楊修最後一次聰明的表露是在曹操自封為魏王之後,曹操親自引兵與蜀軍作戰,戰事失利,進退不能,當時曹操心中猶豫不決。此時廚子呈進雞湯,曹操看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覺得眼下的戰事,有如碗中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他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號令。曹操隨口說:“雞肋!雞肋!”夏侯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自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大驚失色,立即請楊修到帳中問他:“為什麼叫人收拾行裝?”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便知道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雞肋者,吃著沒有肉,丟了又覺得它味道不錯。魏王的意思是現在進不能勝,退又害怕人笑話,在此沒有好處,不如早歸。”夏侯惇說:“您可算魏王肚裏的蛔蟲,知道魏王的心思啊!”他不但沒有責怪楊修,反而也命令軍士收拾行裝。於是寨中各位將領,無不準備歸計。

曹操知道後大驚,他急忙回帳召夏侯惇入帳,夏侯惇說:“主簿楊修已經知道大王想歸回的意思。”曹操叫來楊修問他怎麼知道,楊修就以雞肋的含意對答。曹操一聽大怒,說:“你怎敢造謠亂我軍心!”不由分說,叫來刀斧手將楊修推出去斬了,把首級懸在轅門外。曹操終於尋得機會,除掉了楊修,楊修也終於結束了他聰明的一生。

楊修確實夠聰明,聰明得能看透別人看不到的很多東西,能猜透別人猜不透的許多事情。然而,他又太愚蠢了,愚蠢得不知如何保護自己。終於,他表麵的聰明使他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絕路。他到死都不明白,正是他的過分外露的聰明使他成了刀下鬼。他的聰明使他招人喜歡,招人讚賞,但他太濫用自己的小聰明,而最糟糕的是,他又特別自恃聰明,動不動就表現出來,終究是會被人嫉妒的。

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如果你是真正的聰明,就不要總是在別人麵前隨便地“賣弄”。那樣,不但使你的聰明變得“廉價”,有時還會給你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耍小聰明的人頭上都懸著一把刀,這把刀隨時會落到聰明者的頭上,斬下他的頭顱。那是一種極其危險的遊戲。每個人都想表現得很聰明,但如果一個人老耍小聰明就成了一種愚蠢。所以,寧可裝傻,也不要自作聰明。因為沒有人喜歡聰明絕頂的人,尤其討厭自作聰明的人。

舍得智慧:

世界上有智者也有愚者,智者與愚者的分別,不在於學問的多少,隻在於聰明不自以為聰明、聰明自以為聰明。聰明人不會事事都聰明,智者也有糊塗的時候,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聰明不可用盡,十分機謀用七分,留下三分養兒孫。

4.放下高傲,低姿態做人

人們常說,做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沒有傲骨。人在困難麵前不能低頭,但也不能總是高揚頭顱,眼睛向上,藐視一切。亞裏士多德說:“高標準的目標和低姿態的言行的和諧統一,是造就厚重而輝煌人生的必備條件。”謙和,不張揚;內斂,不鋒芒,為人處事中擁有此心態為大智者。

初涉世的年輕人,善於張揚個性,率意而為,甚至硬往前撞,哪管它三七二十一,死了也悲壯。這固然表明一個人的勇氣和自信,但最終的結果恐怕是到處碰壁。而涉世漸深後,逐步走向成熟,開始明白了輕重,分清了主次,學會了內斂,並且能夠做到少出風頭、不爭閑氣、專心做事,這才是具備了成功者所必須具備的度量。

頭昂太高,目中無人,終會撞個頭破血流。相反,低姿態則是一種有分寸的謙讓;是一種寬容大氣的表現;是一種和諧相處的行為。

在人生得意時,就按不住自已的獨尊氣勢,這樣的氣勢就是傲氣。有傲氣往往就會高姿態的審世度人,把自已的位置放在巔峰之上,而把他人視為低穀草芥。這表現為獨斷、傲慢、驕橫。這樣的姿態行世難免會眾矢之的。

而那些總喜歡用高壓態勢對付別人的人,可使平庸者敢怒不敢言,使中庸者口服心不服,使大智者避而遠之,倘若遇上更強硬者會鬥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譬如,一個神奇的包羅萬象山洞,要領略其中的千異百樣奇石,低姿態進入相等高度的入口,便可縱觀全景。高姿態勢必碰壁,那隻能奇洞之外慘呼。

低姿態,不是失去做人的原則對他人低聲下氣、奉承諂媚。是在人前不爭風頭、好高逞能,適當的低調是成就自已人生的大智慧。

自古以來,凡成功者都懂得放低姿態。周文王棄王車陪薑太公釣魚,滅商建周成為一代君王;劉備三顧茅廬拜得諸葛亮為軍師,促成三國鼎立。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如果沒有文王及劉備的低姿態哪能求得赫赫成績,從而流芳百世。

有一位將軍,在撤退的時候始終在後麵。回到京城大家都稱讚他勇敢。他卻說:“非勇也,馬不進也。”他雖然不承認自己勇敢,把自己斷後的行為歸結為馬走得太慢,但人們卻更讚揚他,並把他的勇敢和謙虛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