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生命之舟的舵手(2 / 3)

習慣決定你的成與敗

習慣有好有壞。好習慣能成就你一生,壞習慣能影響你一生,甚至能帶給你致命的災難。因此,糾正壞習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可忽略的事情。

一個小孩在看完馬戲團精彩的表演後,隨著父親到帳篷外拿水果喂表演完的動物。

這時,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問父親:“父親,大象那麼有力氣,為什麼它們的腳上隻係著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無法掙開那條鐵鏈逃脫嗎?”

父親笑了笑,耐心為孩子解釋:“沒錯,大象是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在大象還小的時候,馴獸師就是用同樣的鐵鏈來係住小象。那時候的小象,力氣還不夠大,小象起初也想掙開鐵鏈的束縛,可是試過幾次之後,知道自己的力氣不足以掙開鐵鏈,也就放棄了掙脫的念頭,等小象長成大象後,它就甘心受那條鐵鏈的限製,而不再想逃脫了。”

正當父親解說之際,馬戲團裏突然失火了。大火隨著草料、帳篷等物,燃燒得十分迅速蔓延到了動物的休息區。動物們受火勢所逼,十分焦躁不安,而大象更是頻頻跺腳,仍是掙不開腳上的鐵鏈。

火勢迅猛,終於逼近大象。隻見一隻大象已被火燒著,灼痛之時,猛然一抬腳.竟輕易將腳上鐵鏈掙斷,並迅速奔逃至安全的地帶。其他的大象,有一兩隻見同伴掙斷鐵鏈逃脫,立刻也模仿它的動作,用力掙斷鐵鏈。但其他的大象卻不肯去嚐試,隻顧不斷地焦急轉圈跺腳,竟而遭大火席卷,無一幸存。

在大象成長的過程中,人類聰明地利用一條鐵鏈限製了它,雖然那樣的鐵鏈根本係不住有力的大象。可在我們的頭腦中,是否也有許多看不見的鏈條係住我們?而我們卻已經把這些視為習慣,理所當然,進而向環境低頭。

這一切都是我們心中那條係住自我的鐵鏈在作祟罷了。或許,你必須耐心靜候生命中來一場大火,逼得你非得選擇掙斷鏈條或甘心遭大火席卷。或許,你將幸運地選對了前者,在掙脫困境之後,語重心長地告誡後人,束縛我們發展的也許正是我們自己心中的習慣。正如一位哲人所說:“首先,我們培養習慣,後來,習慣造就我們。”

人類時時刻刻都在無意識中培養習慣,這是人的天性。拿破侖曾經說:“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你所養成的習慣。”

那麼,我們又應該怎樣除掉惡習養成好的習慣呢?其中的關鍵是脫離傳統的思維,要敢於打破常規,超越傳統,不被任何條條框框所束縛,更不要被任何經驗、習慣所製約。

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瞬息萬變的社會裏,過去成功的經驗,往往就是此刻失敗的根源,隻有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讓經驗左右自己,才能避免失敗。

智慧箴言

過去成功的經驗,往往就是此刻失敗的根源,隻有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讓經驗左右自己,才能避免失敗。

別小看自己,你有無限的潛能

法國有一位叫伊爾·索爾芒的著名的心理學家,在調查了全世界的18個貧困的國家後,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災禍,不是瘟疫,不是令人憎恨的戰爭,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自己的懦弱,自己的虛榮,自己的恐懼。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就什麼都完了。所以,“相信自己”是最重要的。

有一位外科醫生,他以善作麵部整形手術聞名遐邇。他創造了許多奇跡.經整形把許多人變成了漂亮的人。他發現,某些接受手術的人,雖然為他們做的整形手術很成功,但仍找他抱怨,說他們在手術後還是不漂亮,說手術沒什麼成效,他們自感麵貌依舊。

於是,這位著名外科醫生悟到這樣一個道理:美與醜,不僅僅在於一個人的本來麵貌如何,還在於他是如何看待自己。

一個人隻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那麼,他就能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

世界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第一次踏入電影圈試鏡頭時,攝影師抱怨她那異乎尋常的容貌,認為她的顴骨、鼻子太突出,嘴也太大,應當先去整一下容,再試鏡頭。她卻說:“我不打算削平顴骨、換個鼻子和嘴巴。你們不喜歡燈光照在我臉上的樣子,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我要整容,而是你們要好好想想應當怎樣給我拍照。雖然我的臉長得不漂亮,但長得很有特色。”

這就是自信的魅力!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每個人都是自己崗位上的主角。因此,我們不要總是被別人的言論所操縱,而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小米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對那些沒有自信的人來說應該有所啟示,某人對自己總是沒有信心,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而且連自己的鑰匙都管不好,不是丟了,就是忘了帶,要不就是反鎖在門裏邊。他的301辦公室就他一人,老是撬門也不是個辦法,配鑰匙時便多配了一把,放在302辦公室。這下無憂無慮了好些日子。

有一天,他又沒帶鑰匙,恰好302室的人都出去辦事了,又吃了閉門羹.於是他在303也放了鑰匙。多多益善:最後就變成這樣,有時候,他的辦公室,所有的人都進得去,隻有他自己進不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放棄自己的權利,讓別人的意誌來決定自己,就會失去自我,也就失去了自我追求和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那自卑就會隨時來壓迫你,迫使你歸人生活的陰暗裏麵去,最後變成一個毫無價值的人。要知道,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自信。

有一位畫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畫廊裏展出,他別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筆,並附言:“觀賞者如果認為這畫有欠佳之處,請在畫上作記號。”結果畫麵上標滿了記號,幾乎沒有一處不被指責。

過了幾日,這位畫家又畫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去展出,不過這次附言與上次不同,他請每位觀賞者將他們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他再取回畫時,看到畫麵又被塗滿標記,原先被指責的地方,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這位畫家不受他人的操縱,充滿了自信,這樣的人肯定更容易獲得成功。

上麵兩個故事裏的主人公,前者過高地估計他人而過低地估計自己,遇事認識不到自己擁有無限的能力和可能性。越是這樣越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己不行,就必然要依賴他人,受他人操縱。

這樣,每失敗一次,自信心就會磨滅一次,久而久之,一切就會按照別人的意見行事,一切就會操縱在別人手裏,可悲的事就會接踵而來。後者因為用正確的觀點評價別人和看待自己,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迷失自己,都會有完全的自信,永不會受他人操縱。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自我貶低,明明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卻總擔心做不好,因此拒絕去做新的嚐試。由於缺乏自信,這樣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取得大的成績。

因此,我們遇事時要用正確的思維方式,不要完全相信你聽到的,看到的一切。也不要因為他人的批評、鄙視而輕視自己,要摒除自卑感產生的壓力,找回堅定的自信。不要自貶身價,隻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你就能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

智慧箴言

生命最完美的演繹就在成功的那一瞬間,自己潛力的極限到底有多麼高,其實我們誰都不清楚,也許會同預測的一樣,也許會比預測的還要高的高,因此,不要小看自己。昨日的美好不可能重現,明天我們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時間。隻有正在度過的今天才是我們手中可以把握的生命的時間。

驕傲者並非博學而是無知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受人尊敬的一位。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非常善於辨析,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隻要到了他的手裏無不迎刃而解。但是他非常謙虛,從來不以權威自居,而是循循善誘,讓對方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

由於博學而謙遜,蘇格拉底被公認為最聰明的人。但是蘇格拉底卻一點也不這樣認為。他說:“不可能!我惟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無所知。”

眾人仍異口同聲地稱讚他是天下最聰明的人,並建議他到山上的神廟去占b,看看天神的意見如何。於是蘇格拉底來到神廟去占卜,占卜的結果明白無誤:他確實是天下最聰明的人。麵對神諭,蘇格拉底無話可說了,但是口裏仍然喃喃自語:“我惟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無所知。”

可是總有不少的人認為自己天下第一,這樣的人,哪有不跌跟頭的。

楚漢相爭時,項羽勇將龍且奉命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向東進入齊地,救援齊王田廣。

韓信正要向高密進軍,聽說龍且兵到。遂召見曹參、灌嬰二將,囑咐他們:“龍且是項羽手下有名的猛將,隻可智取,不可跟他硬拚,我隻能用計擒住他。”於是,命令部隊後撤二裏,選擇險要的高地安營紮寨,按兵不動。

楚將龍且,以為韓信怯戰,想渡河發起攻擊。屬下官吏向他建議:“齊王田廣數萬部隊已經吃了敗仗,又都是本地人,顧慮家室,容易逃散;他們潰逃.我們也支持不住。韓信來勢很凶,恐怕擋不住。最好是按兵不動,暫不與他正麵交鋒,漢兵千裏而來,無糧可食,無城可守,拖他們一兩個月,就可不攻自破了。”

龍且心高氣傲,目空一切,他連連搖頭道:“韓信不過是一個市井小兒,有什麼本領,聽說他少年時要過飯,鑽過人家的褲襠。這種無用之人,怕他什麼!”

副將周蘭上前進諫道:“將軍不可輕視韓信。那韓信輔佐漢王平定三秦,平趙降燕,今又破齊,足智多謀,還望將軍三思而行。”

龍且把手一擺,笑著說:“韓信遇到的對手,統統不堪一擊,所以僥幸成功。現在他碰上我,他才曉得刀是鐵打的,我管教他腦袋搬家!”

當下龍且派人渡水投遞戰書。

為準備決戰,韓信命軍士火速趕製一萬多條布口袋。黃昏時分,韓信召部將傅寬,授予密計:“你帶兵各自帶上布口袋,偷偷到濰水上遊,就地取泥沙裝進口袋裏,選擇河麵淺窄的地方堆上沙口袋,阻擋流水。等明天交戰時,楚軍渡河,我軍發出號炮,豎起紅旗,即命兵士撈起沙口袋,放下流水,至要至要!”

韓信命眾將今夜靜養,明日見紅旗豎起,立即全力出擊。第二天,他又命曹參、灌嬰兩軍留守西岸,自己率兵渡到東岸,大聲挑戰道:“龍且快來送死!”

龍且本是火炮性子,他躍馬出營,怒氣衝衝,舉刀直奔韓信,韓信急忙退進陣中,眾將出陣抵擋。韓信拍馬就走,眾將也忙退兵,向濰水奔回。

龍且哈哈大笑,說道:“我早說過韓信是個軟蛋,不堪一擊嘛!”說著,領頭追去,周蘭等隨後緊跟,迫近濰水,那漢兵卻渡過河西去了。

龍且正追趕得起勁,哪管水勢深淺,也就躍馬西渡。周蘭看見河水忽然淺了,有些懷疑.急迫上去,想勸住龍且。楚軍兩三千人剛剛渡到河中,猛然一聲炮響,河水忽然上漲,高了好幾尺,接著便洶湧澎湃,如同滾筒卷席一般。河裏的楚兵站立不穩,被洶湧的大浪卷走,不久便是滿河浮屍。

這時漢軍陣中紅旗豎起,曹參、灌嬰從兩旁殺來。韓信率眾將殺回來。小管龍且如何驍勇,周蘭如何精細,也衝不出漢軍的天羅地網。結果是龍且被斬,周蘭被擒,兩三千楚兵統統當了俘虜。

聽龍且對韓信的評價,可見他並不真正了解對方。他聽到的事情,無非是韓信出身低微、忍胯下之辱等讒言。以此為據而交戰於韓信,豈有不敗之理?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有一個巧妙的比喻,用來說明驕傲的原因。他說: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像分母,他的實際才能像分數值,自我評價越高,實際能力就越低。

智慧箴言

戒驕戒躁,“傲”是失敗之源,是修養不夠的直接體現。驕傲是一種負麵的心理,驕傲者是最不受歡迎的人。可惜他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認為自己有學識,有能力,或有功勞。事實上,驕傲的真正原因並非博學,而是因為無知,是因為修養不夠。

抱怨不如改變

在一次從蘇黎世到紐約的飛行途中,喬西和一位投資商相鄰而坐。隨著他們交談的深入,喬西得知,這位投資商在投資一家規模很小的科技公司時,投入了很多資金,卻收益甚少。投資商被那家科技公司的老板氣得要吐血了,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沒完沒了地抱怨著。喬西問投資商,那個科技公司的家夥令他心煩意亂有多長時間了,“好多個月了!”投資商憤憤地回答道。

事實上,坐在喬西身邊的這個男人,是一位擁有數百萬美元的富翁,在瑞士有一棟富麗堂皇的高檔別墅,有一位賢淑而美麗的妻子,有3個可愛的孩子。但這些足以羨煞世人的諸多福分,一個小公司的小老板輕而易舉地就給他抹掉了,留在他腦中的全是揮之不去的無盡煩惱。

喬西提醒這位投資商,他的責備從更深一層理解,其實是在責備自己用人不察,判斷失誤,從而在此次投資項目上,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投資商認同了喬西的看法。“這次確實是我決策失誤。這麼多天來,最讓我惱怒的人,其實是我自己。”

但是,惱恨自己,和惱恨那個科技公司的小老板一樣,全都徒勞無益,於事無補。喬西提醒這位小老板,盡管犯了這次錯誤,他依然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重要的是應該從這次失敗的商業活動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在飛行即將結束時,投資商已經決定,終止損失,賣掉那家科技公司,重新開始。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曆。一件事情,一個人就能令我們長時間地煩惱,使我們沉浸於懊惱和悲傷中不能自拔。特別是當那個令我們煩惱的人還是一個不會體諒別人,不懂得領情,不會自省的人的時候,情況就會更加糟糕。

有一則古老的寓言,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有一個年輕的農夫,劃著小船,給另一個村子的居民運送自家的農產品。那天的天氣酷熱難耐,農夫汗流浹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劃著小船,希望趕緊完成運送任務,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農夫發現,前麵另外一隻小船,沿河而下,迎麵向自己快速駛來。眼見著兩隻船就要撞上了,但那隻船並沒有絲毫避讓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農夫的小船。

“讓開,快點讓開!你這個白癡!”農夫大聲地向對麵的船吼叫道。“再不讓開你就要撞上我了!”但農夫的吼叫完全沒用,盡管農夫手忙腳亂地企圖讓開水道,但為時已晚,那隻船還是重重地撞上了他。農夫被激怒了,他厲聲斥責道:“你會不會駕船,這麼寬的河麵,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當農夫怒目審視對方小船時,他吃驚地發現,小船上空無一人。聽他大呼小叫,厲言斥罵的隻是一隻掙脫了繩索、順河漂流的空船。

在多數情況下,當你責難、怒吼的時候,你的聽眾或許隻是一艘空船。那個一再惹怒你的人,決不會因為你的斥責而改變他的航向。

當然,你完全不必轉而去討好這個人,也沒必要和他達成一致意見,甚至你繼續厭煩他也都無妨。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讓他製造的麻煩轉變成你的煩惱。無論你為此多麼憤怒,他不會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為他的過錯而使你陷入無盡的煩悶悲傷之中,你就成了唯一的一個受到傷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強化這種傷害的深度和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