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工作快樂,為快樂而工作(3 / 3)

激情常常因為欲望而產生,但它又很容易在平淡中消失。

在剛剛獲得一份工作,或者剛剛接受一項新任務的時候,你表現出極大的雄心壯誌,別人休息的時候,你依然堅守崗位;別人放棄的事情,你一定要努力做到。

然而,很快,當所有的新鮮感消失的時候,你的工作已經駕輕就熟了,你在崗位上已經站穩了腳,即使做不出貢獻,也沒人會踢你出局。於是,你對一些小事開始不屑一顧,慢慢開始消磨,一種不可名狀的倦怠感湧上心頭,彌漫你的心中。

這個時候,工作對你來說,不過是應付差事。

如果一個人總是無精打采地工作,即使他總是按部就班,不出錯,也絕對不會有多大的成就。因為他不可能有冒險精神,他害怕變化、害怕責任、害怕壓力。

小雙的父親是個鐵匠。有一天,他看到小雙在學習上偷懶,於是就用手操起一把大鐵鉗,從火爐中夾起一塊被燒得通紅的鐵塊,放在鐵墊上狠狠地錘了幾下,隨後丟入了身邊的冷水中。“滋”的一聲,水沸騰了,一縷白氣向空中飄散。

小雙的父親說:“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鐵卻是熱的。當把熱的鐵丟進水中之後,水就變熱了,學習與工作就好比是冷水,你是熱鐵,如果你想使學習與工作都好起來,就一定要像熱鐵一樣。”

工作就是這樣,必須以像熱鐵那樣的激情去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

莎士比亞說過一句話:“人總是在痛苦和厭倦之間擺動,遠離痛苦就接近厭倦,遠離厭倦就接近痛苦。”想想確實如此。然而,痛苦可能會逼迫你做出成就,而厭倦則隻會消磨你的意誌。

如果現在你處在痛苦與厭倦的邊緣,你如何恢複激情?

重拾激情,你需要建立一種使命感,一種創造輝煌成就的使命感,有了它,你當然就會堅持不懈,就能發現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會感到快樂。然後,你需要做個自己的管理者。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調整好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因為在安逸的環境中,你常常感受不到太多的壓力,不是想著優秀、成功,而是立足於不犯錯誤、保持現狀,激情自然也就不見了。

還有一個保持激情的秘訣:給自己不斷樹立新的目標,然後不斷接近它,在你達到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後,自然就產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這種美麗的感覺就是構成每天都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藥。

把曾經的夢想揀起來,帶著激情去工作,找機會去實現它吧,結束懨懨欲睡的工作態度。

心靈感悟

一個人無法在工作崗位上體現其價值、成就感,也不用擔負起較大責任時,易迷失工作方向和目標,工作激情也會慢慢消逝,陷入職業倦怠的怪圈。

學會從工作中尋找樂趣

“如果今晚發現自己中了頭彩,明天你還會來上班嗎?”一位經濟學專家在某企業界做內訓時,隨口問了在座的學員。

大夥兒笑了開來,並踴躍地舉手表態。結果出乎意料,有七八成的人舉手說會。“哇,這太神奇了,這麼多人都會來嗎?”專家驚訝地張開嘴。有人接了口:“當然會!明天一定得來,要來辦離職手續啊!”全場爆笑,許多人並鼓掌叫好,顯然一語道中他們的心聲。

全場氣氛好不容易稍稍沉澱,專家又開口問,“如果在成了億萬富翁之後繼續來上班,心情會不會有所不同?”

“那當然啦!”瞬時間學員們各個點頭如搗蒜,會場的氣氛又沸騰了起來,有一位女性學員大聲地說,“做了億萬富翁,心情就大大放鬆,再也不會跟‘豬頭’老板計較啦!”

試想,假設今天不必再為錢工作,上班的心情就從此不再愁苦計較,而會輕鬆亮麗、煥然一新嗎?事實上,即使我們沒有億萬入袋,也應該擁有億萬富翁般的工作心情。也就是說,你我不必頭彩,就能像億萬富翁一樣快樂地工作。

心理學上的研究發現,情商高手在回答“為何而做”的問題時,先冒出來的答案總是:“很有趣!”而不論其工作的內容是文書處理、業務交涉,還是創意開發。換句話說,他們深切懂得“為樂趣而做,而非為錢而做”的道理,並擁有在工作中感受快樂的能力。

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錢,或不愛財,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都需要靠工作賺錢維生,隻是情商高手聰明地了解,當我們把工作的焦點放在獲得樂趣時,不但越做越有趣,也越做越有勁,工作表現佳,當然更可能會越做越有錢。

若是整天在心情上背負著“為錢而做”的沉重十字架,一旦在工作上遇到風吹草動,就很容易陷入“我真無奈”的愁苦之中,既賠上心情又毀了表現,恐怕也會離大筆的金錢越來越遠。這麼一想,你我當然應該為樂趣而做,不是嗎?

如何在看似單調枯燥的工作中,找到樂趣呢?知道嗎,樂趣不是找來的,而是體會出來的。心理學家提醒我們,快樂的動力來自心底,而不是建立於外在的收獲。

“找”樂趣的人會給快樂設下條件:“等我完成工作就會快樂”、“等我賺夠了錢就會開心”;或“等我換了上司就會高興”,所以孜孜地追求目標,一心一意地想往快樂的道路大步邁進。然而,心理學家發現,沒有所謂“通往快樂的道路”,因為快樂本身就是道路。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哲人路過一座山,遇見了兩位石匠在辛勤工作,便走上前去問第一位石匠:“你喜歡做這個工作嗎?”這位石匠皺著眉頭回答:“我是為了生活才做這個工作的!”哲人走到第二個石匠麵前問:“你一定對這個工作很厭煩吧?”石匠笑了笑說:“我喜歡這個工作,我在賦予石頭以生命。”若幹年後,第二位石匠成了遠近聞名的雕刻家。

其實生活賦予每個人的成功機會是同等的,隻是人們所處的心態不同。有的人滿懷苦惱,把手中的工作視為無奈之舉,得過且過,結果就是一事無成;有的人則用一種愉悅的心情、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工作,用自己的熱情去構築未來,所以生活就把美麗的收獲給了他們。

一個無法感受快樂的人,即使中了頭彩撈到一億,依舊找不到樂趣,他們會想:有了一億又怎麼樣,上一期那個中了三億!而一個擁有體會快樂能力的人,不論外在環境狀況如何,他總能發揮心裏的心理健康作用,時時感受到輕鬆與喜悅。所以真正的問題該是:如何感受樂趣呢?

跟你分享幾個好方法,讓自己重拾快樂的感受力。

一是活在當下。這聽起來夠八股的,但這真的是快樂的基本功力。請試著放慢腳步,去專注感受當下的情境,不妨從“一次使用一種感官”開始。例如,吃飯時閉上眼耳,隻專心感受食物的味道;聽音樂也全神貫注“聽”出感覺,接著就能在工作時練出心無旁騖的專注。隻有專注,才可能有感觸。

二是心懷感激。如果你在心情低潮時,想三個值得感激的原因,就能揚棄負麵的情緒,重新感受快樂。所以,請放棄向外尋找快樂的念頭,而培養感受樂趣的功力,如此一來,你就能每天都像億萬富翁一般快樂地工作!

心靈感悟

要提高工作的幸福感,就要留心、留意,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對生活有所感恩。你所經曆的各種激烈情緒,甚至包括憤怒、悲傷、委屈等等,這一切可以豐富你的人生,這就是幸福。

在事業上要有執著追求的精神

有這樣一則故事:

師傅教兩個徒弟釀酒之法:選端陽節正午顆粒飽滿的米,與冰雪初融的高山流泉的水珠調和,注入千年紫砂鑄成的陶甕,密封九九八十一天,直到雞鳴三遍後方可啟封。兩個徒弟找齊了所要材料,然後進行了漫長的等待。終於,第八十一天到了,兩人夜不能。遠遠地傳來第一聲雞鳴,過了很久很久,才依稀響起了第二聲,第三聲雞鳴到底什麼時候才會來呢?很難斷定。其中一個徒弟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陶甕,裏麵全是像醋一樣酸、中藥一般苦的水。他追悔莫及,隻能失望地把它灑在地上。而另外一個,雖然欲望像一把野火在他心裏燃燒,讓他按捺不住想要伸手,但他卻還是咬著牙,堅持到了三遍雞鳴才啟封。這時,多麼甘甜清澈的酒啊,芳香醉人!隻是多等了一遍雞鳴,結果卻大相徑庭。

由此可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惟一區別,就在於是否堅持到底,是否有執著追求的精神。而且這個執著,有時隻是一年,有時隻是一天,有時僅僅是“一遍雞鳴”而已。

堅持,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也是一種可貴的自信。所有聚會都會散場,掌聲、鮮花和榮譽也隻是過眼雲煙。但是,那種信念、追求與自信卻能伴我們直到地老天荒。

一個農場主在巡視穀倉時不慎將一隻名貴的金表遺失在穀倉裏,便在農場門口貼了一張告示:要人們幫忙尋找,懸賞100美元。

人們麵對重賞的誘惑,無不賣力地四處翻找,無奈穀倉內穀粒成山,還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其中找尋一塊金表如同大海撈針。

人們忙到太陽下山,仍沒找到金表,他們不是抱怨金表太小,就是抱怨穀倉太大、稻草太多,在失望中放棄了100美元的賞金。隻有一個窮人家的小孩在眾人離開之後仍然不死心,努力尋找,他已整整一天沒吃飯,希望在天黑之前找到金表,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困難。

天越來越黑,小孩在穀倉內堅持尋找,突然他發現一切喧鬧靜下來後有一種奇特的聲音,那聲音“滴答、滴答”不停地響著。小孩頓時停止了尋找。

穀倉內更加安靜,滴答聲響得十分清晰。小孩循聲找到了金表,最終得到了100美元。

成功的法則其實很簡單,而成功者之所以稀有,是因為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法則太簡單了,沒有堅持,不屑於去做。這個法則叫不屈不撓。成功如同穀倉內的金表,早已存在於我們周圍,散布於人生的每個角落,隻要不屈不撓地去尋找,專注而冷靜地思考,我們就會聽到那清晰的“滴答”聲。

安徒生很小的時候,當鞋匠的父親就過世了,留下他和母親二人過著貧困的日子。

一天,他和一群小孩獲邀到皇宮裏去見王子,請求賞賜。他滿懷希望地唱歌、朗誦劇本,希望他的表現能獲得王子的讚賞。等到表演完後,王子和藹地問他:“你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

安徒生自信地說:“我想寫劇本,並在皇家劇院演出。”

王子把眼前這個有著小醜般大鼻子和一雙憂鬱眼神的笨拙男孩從頭到腳看了一遍,對他說:“背誦劇本是一回事,寫劇本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勸你還是去學一項有用的手藝吧!”但是懷抱夢想的安徒生回家後不但沒有去學糊口的手藝,反而打破了他的存錢罐,帶上僅有的一點錢,辭別了媽媽,到哥本哈根去追尋他的夢想。他在哥本哈根流浪,敲過所有哥本哈根貴族家的門,沒有人理會他,但他從未想到退卻。他一直寫作史詩、愛情小說,但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他雖然傷心,卻仍然堅持寫了下去。

1825年,安徒生隨意寫的幾篇童話故事,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這一年,他13歲。此後,《醜小鴨》、《國王的新衣》、《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係列膾炙人口的作品的成功創作,使他登上了文學的頂峰。

人的一生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馬拉鬆賽。上學之初,夥伴們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大家不差上下、相距不遠。隨著時間的推移,參加工作以後,就逐步拉開了距離。強者靠毅力、靠耐力、靠能力領先,跑在前麵,把那些怕吃苦、怕流汗、不願追求的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麵。這些掉隊的人經常歇腳偷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他們隻是長歎路途不平坦,路途太艱難。而衝在前麵的人卻有執著的追求,追求那光明的前途,追求人生偉大的目標。他們總是踏平艱險,奮力向前。當他們站在一個又一個高峰,在感受路途坎坷漫長的同時,也感受了人生成功的無限樂趣。

心靈感悟

執著是一種堅持,是事業成功的科學態度。成就任何事業都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的打磨和耐心的支持。執著是一個人意誌力的體現,更是對一個人品德的考驗,事業往往成功於執著。

永遠都為自己加油

人總是習慣性期待和領受來自別人的鼓勵和嘉許。一個肯定的暗示,一句激勵的話,往往會令人勇氣倍增。誠然,期待來自別人的鼓勵未嚐不可,但何不試著自己為自己加油呢?你會發現,來自自我的肯定,可以提供強大的內驅力;來自自我的鼓勵,更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勇氣和信心。

自我激勵需要用理智、積極的心態來對待。要肯定自己的選擇,並切實地製定自己的選擇。要善於挖掘自己的長處,由衷地為這些優點而驕傲。

當然,挫折失敗在所難免,焦慮和膽怯於事無補,要以輕鬆的心情來勉勵和調整自我,自信樂觀地應對挑戰。自我鼓勵,也是一種為自己加油的不錯方式。

“上天為我關一道門,也會為我打開另一扇窗,就因為上天對我開了個小玩笑,使我領悟,人生不會永遠風平浪靜,但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幸福。”這是台灣省台北市全盲生陳盈君在作文《最長的路》中的一段樂觀告白,展現了她不被命運打敗的堅毅性格。

陳盈君在六年級時,因為腦膜炎,兩眼視力全失,同時喪失了左耳的聽力,經過半年特殊的訓練,她進入古亭中學就讀,與正常學生一同上課,她的成績在班上保持前十名,畢業時並未依靠特殊升學渠道,而是憑著實力以自學班學生身份接受分發,成為景美女中的新生。

從明眼人驟然變成全盲生之後,她走過了艱辛的適應過程,憶及小學畢業那年暑假,特教老師帶她到古亭中學定位,她卻一天到晚撞牆,一不留神就踩空,明眼人幾天就熟悉的校園,她卻花了兩個月才通行無礙,但是,她沒有怨恨,因為,此時心中早已脫離了自怨自艾的情緒。

陳盈君同時也是景美女中創校37年來,首位入學的全盲生,校長陳富貴曾建議她到身心障礙教育設備師資豐富的市立鬆山高中就讀,但陳盈君堅持與正常學生一起上課,她克服了眼盲及一耳失聰的障礙。除了功課進度從不落後,下水遊泳宛如美人魚,憑感覺打羽毛球,更熱衷於參加社團活動,外貌清秀的陳盈君,坐在課堂裏,完全看不出是全盲生,隻有走路時要靠手杖,才讓人驚訝所發現的事實。

常常聽新聞的她,非常關心社會,她隨時準備好,希望有一天能夠恢複正常人的生活,從不把自己當盲人看待的她,最喜歡玩雲霄飛車,她的感覺是:有強烈的風從臉龐掃過,大聲叫出來的瞬間,像是超越自我,也發現自己無限的潛能。

她在黑暗的人生中,卻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光亮。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聯係力量即是決心。決心分成許多種,隻要是對你生命有益處的,每一種決心都是好的。

至於你到底要選擇哪一種,則視你個人的個性及狀況而定,但是,你的內心必須早已有了主見,你除了要有清晰可行的目標外,還必須要有驅使自己向前邁進的勇氣和毅力,而下定決心就是你的第一步。

有沒有決心,是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如果擁有一顆一定要贏的決心,盯住自己想要的目標,斷無不成功的道理。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隻有暫時的挫折和失利,沒有永遠的失敗,所以,對你來說,成功是必然的,失敗也是必然的,而決心更是必然的。

任何困難和挫折都阻攔不了一顆堅定不移的心。

不管你要達到的目標是多麼的困難,你都要有克服的決心,不管你的感覺是多麼的不好,你都願意去堅持,那麼,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將你打倒,而你也掌握了成功的關鍵。

決心必須靠你自己,如果你是個有決心的人,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那麼就沒有任何事可以阻礙你了。

有的人的夢想永遠躺在角落裏,有的人的夢想卻可以在現實世界中實現。在真實世界裏,有的人選擇實現自己的夢想,有的人卻選擇逃避,而你呢?

試著和自己的夢想說說話,告訴它,你一定會達成心中的夢想,一定能為生命加分。

追求自我的成長是一段既冒險又充滿成就感的人生旅程。

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生命加分,就應該積極地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前進,一個人如果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是不停加分,而不是一直減分,那麼他的人生必定是充滿希望和陽光的。

鼓勵和肯定是人生的寶貴財富。讓我們為自己大聲加油吧!讓人生充滿力量!

心靈感悟

外在的工作環境、培訓、晉升製度、加薪等或許會暫時提高你的工作激情,但從長久的職業生涯發展來看,關鍵還在於你對自己的認知,對自己的準確定位。清晰的職業規劃會為我們的工作注射更多激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