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幸福是一種靈魂的香味(3 / 3)

我們已經獲得過的那些成功,以及因為那些成功帶給我們命運改變的種種,我們可以平淡些地看。如果一個人創造過後便問心無愧地去接受回報,那他充其量隻能算是活得不虧的人。活著不是一種交換,我們如果不太奢望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著自己命運的改變,我們會很輕鬆地呼吸,很隨意地去工作。因為我們已習慣了公平地看待自己的得失。想想看,一個早已為自己的心靈準備了一片很大的可以放鬆自己的天地的人,他還抱怨什麼?或者說一個內心留著那麼多的空間可以駐紮憂傷的人,還會懼怕什麼?

年輪轉動,生命在四季的變化中走過一程又一程。又是秋分時分,一陣稍大的風掃過,“啪!”清脆的跌落聲傳進耳膜,那是果實告別枝頭的信號。在漫漫的混沌飄遊中,驀然聽到節律的時鍾敲響了第三季,逝者如斯,不禁心中肅然。驚回首,由夏而秋,由熱烈而沉穩,在平滑無縫的轉換前後迥乎不同的特色中,那一記瓜熟蒂落的清脆,又分明是自然生命進程中的句逗。它在昭示光陰飛逝的同時,也讓人們感發出了“生命段落”的悟想。

心理學家埃思克在他的人格發展學說中,認為人們在五十歲左右,將會回首檢視已走過的人生,如果在過去的發展階段得不到滿足,他將對這一生感到失望,往前看去,已經時不我予,頗有不堪回首的意味了。對於在生命的曆程中揀拾貝殼的我們來說,散布在我們四周的貝殼也許不是最完美、最珍貴的,但它們是實在的。經過了細細的挑選,撿起來,在海水中把它洗得閃閃發亮,然後輕輕地放進籃子,一點一點地裝滿,內心的愉悅和滿足也隨著一點一點地升起。

假如一心一意,隻想著要找到“最完美”的貝殼,等到夕陽西下,海浪衝去了印在沙灘上的足跡,回首再視手中的籃子,也許會失望地發現,籃子仍然空著。

其實,貝殼也罷、事業也罷、家庭也罷,都是人們在追求的目標。在人生的海灘上,我們如果和那個孩子一樣,無視於各種貝殼的璀璨,隻是執著於最完美的一個,那麼我們也就失去了過程中的樂趣。

雖然周圍的貝殼或許不是最完美、最希罕的,但是它們是實在的。經過細細挑選,輕輕放進籃子,一點一點裝滿,內心的愉悅和滿足也就隨之一點一點地升起。這麼積累下去,最終總會發現一枚相對最滿意的貝殼。

所以,一旦有了想法就要行動,一旦有了思路就要提筆。當你積累足夠的材料的時候,心中就充實起來,眼界就開闊起來了。當你著手於解決困難時,困難就會變得不那麼可怕,心理的壓力也就減輕了。

智慧箴言

我們要有遠大的理想,可是要先好好學習,做好眼前的事,爭取眼前的成功。雖然理想有可能不能完成,但注重的是實現的過程,值得回憶的愉快,所以不要讓生活的“搖籃”空著。時間老人給予我們的時間是相同的,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把歡樂,喜悅,豐收與果實裝滿生命的“籃子”。

愛是生命最好的養料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裏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某學校為了加強班容班貌建設,要求每個教室擺上兩盆花。於是同學們湊足班費,買了兩株不知名的植物,一前一後安置在教室裏。一開始,大家對這兩盆花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總記得給它們澆澆水,曬曬太陽。班主任李老師看在眼裏,滿心欣慰。雖然該班的成績居年級倒數幾名,孩子們的善良和純真卻是我一直引以為自豪的。

不久後的一個周一,李老師走進教室,卻發現講台旁的那株植物已經蔫了,盆中的土壤也已龜裂。她有點氣惱,想發火,又怕傷了孩子們的心。於是深呼吸一口,平靜地說道:“同學們,很多事情,開頭容易堅持難。一開始,大家能把兩盆花照料得這麼好,為什麼僅一個多月就堅持不下去了呢?大家可知道,學校讓我們養花,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環境,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愛心。隻要大家持之以恒,我相信我們的兩株花一定會開得最美。”那一刻,幾十雙眼睛晶亮地注視著李老師,教室裏靜若空穀。

孩子們沒讓李老師失望,不幾日,那盆萎蔫的植物重新張開了綠葉。李老師正為此高興,卻沒想到更大的“滅頂之災”朝這盆花襲來。

那天,班長一臉驚慌地跑來彙報李老師:“老師,老師,花被人折斷了!”李老師一聽震驚不已。如果說上次隻是同學們的疏忽,這次則顯然有人蓄意破壞。

李老師到現場的時候,花的周圍已圍了不少學生,斷折的枝條散落一地。看著僅剩下幾根枝幹的植物,她又氣又痛,請同學們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又仔細看了看那盆花,很明顯,是人為破壞。她詢問了值日同學,他們肯定地表示昨日放學時鎖好了門窗。今天最早到校的同學也證實沒有外人進來。李老師略微思索,然後說:“同學們,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件的。我可以肯定一點,損壞花的人一定就是我們班的同學……”她頓了頓,看到他們麵麵相覷,開始有了小聲的議論,便接著說:“但我還可以肯定一點,損壞這盆花的同學此刻一定也很內疚,因為這一定是他無意的過錯。同學們,我們相處這麼久,你們的純真善良一直讓我感動。所以我相信善良的你們,絕對不會存心要損壞一株大家悉心照料的植物。我也希望你們能做一名誠實的勇士,主動承認自己的過錯。”

教室裏出奇地安靜。有人低下了頭。不久,他重新抬起頭,站了起來。正如李老師所想的,是昨日的值日同學。他滿臉通紅:“老師,各位同學,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李老師點點頭,示意他說下去。原來昨天打掃教室時,他和另一個同學嬉鬧,推搡間不小心踩斷了這株植物。他的話音剛落,李老師就鼓起掌來,說:“讓我們為他的誠實和勇敢喝彩!” 頓時,教室掌聲一片。

從那以後,李老師發現這個同學對兩盆花分外關照。而其他同學也一樣,把兩盆花照料得愈加鮮活了。每每在辦公室裏聽到其他老師抱怨自己班裏的花老是養不活,換了一盆又一盆的時候,李老師就忍不住為自己的學生感到驕傲。

一天,課後,李老師不無感慨地說:“同學們,我為你們感到驕傲。講台旁的這盆花遭遇了數次磨難,但它依舊挺立。這要歸功於你們對它的愛護。我多麼希望你們也能像它一樣,更加頑強一點。我相信你們能把一盆瀕臨死亡的植物養活,同樣也能把自己的學習成績一點一點地提升上去。同學們,有信心嗎?”

“有!”大家異口同聲,回答得極其響亮。

不久的月考中,這個班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班會課上,李老師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想。有個學生站起來:“老師,我們要感謝您。是您一直相信我們,鼓勵我們,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在您眼中,我們就好比那盆花,雖然有殘缺,但依然可以挺立。老師,我們不會辜負您!”他的話音剛落,教室裏響起了如雷的掌聲。

那一刻,李老師淚盈於睫。講台旁那株不知名的花已經綻出了小小的花蕾。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株植物,而教師的愛心則是萬能的養料。隻有源源不斷地澆灌給他們愛的汁液,他們才會開出豔麗的花朵。

智慧箴言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隻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隻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不要拒絕生命的雕琢

一座高山上,有兩塊石頭。第一塊石頭對第二塊石頭說:“要是能夠到外麵去看一看,也不枉來此世一遭。”

第二塊石頭對第一塊石頭說:“我才不去哪,不在這享受天倫之樂,去那幹什麼,這裏花團錦簇,又非常高,可以望到遠處,你難道不想在這享受快樂嗎?再說,這一路上非常艱辛,可能還會遇到粉身碎骨的情況。”

於是,第一塊石頭隨山溪滾湧而下,經曆了風雨和大自然的磨難,它依然義無反顧地執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塊石頭還在高山上享受著安逸和幸福,享受著周圍花草簇擁的暢意抒懷,享受著盤古開天辟地時留下的美好景觀。

許多年以後,飽經風霜,曆盡塵世之千錘百煉的第一塊石頭和它的家庭已經成了世間的珍品、石藝的奇葩,被千萬人讚美稱頌,享盡了人間的富貴榮華。

第二塊石頭知道後,有些後悔當初,現在它想投入到世間風塵的洗禮中,然後得到像第一塊石頭那樣擁有的成功和高貴,可一想到得經曆那麼多艱辛,便又退縮了。

一天,人們想要更好的珍存那石藝的奇葩,準備給它修建一座精美別致、氣勢雄偉的博物館,建材材料全部用石頭。於是,它們來到高山上,把第二塊石頭碎了身、碎了骨,給第一塊石頭蓋起了博物館。

翻開報紙,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

某清華大學的高才生,畢業後在北京的一家證券公司工作,月收入幾千,因某種原因被老板辭退後,以偷自行車為生,最終被警察抓進監獄;一位全國重點中學的學生一次考試沒考好,跳樓自殺;一位在讀研究生,因談戀愛遭到挫折後,服藥自殺等等。

這些成績優秀的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人生悲劇呢?

這些人都存在一個共性,就是他們在青少年時期雖然受到很好的文化知識的教育,卻沒有經曆過挫折教育。因為艱苦困難的環境能磨練我們的意誌。我們必須為生存而克服各種困難、奮鬥不止,為了取得成功,我們須經受得住失敗的考驗,因此我們能克服自己的弱點,能忍受他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從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獲得成功。

一般來說,凡是在幼年常遇阻礙挫折的青少年,日後往往有可能發展;而從沒有遇過挫折的人,反而很難有出息。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少偉男”,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挫折逆境中做出的。苦難和挫折能磨練人的意誌,激發人的潛能。青少年時期的我們都有一種逆反的心理,這種逆反的心理在我們的體內發展為反對的力量。挫折和苦難的出現,會使我們體內克服挫折,抵製苦難的力量得以發展。不正象石頭縫中的小草,經過石頭的不停擠壓,經過千百次暴風雨的摧殘,照樣能夠發芽。人們所承受的種種痛苦,折磨和悲傷,也在啟發人們的才能,也在鍛煉他們的意誌。

要耐得住人生的雕琢,就要有一個正確的挫折觀。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麵對挫折,要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首先要認識到世事常變化,人生多艱辛。在漫長的人生之旅中,盡管人們期盼能一帆風順,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不期然地遭遇挫折和各種困難,如理想的幻滅,事業的挫敗等。以為挫折是人生不可承受的打擊的人,必不能挺過這一關,可能會因此而頹廢下去,甚至走上絕路;而以為挫折隻不過是人生的一個小坎兒的人,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找到一條可邁過去的路。

“吃一塹,長一智”,挫折和教訓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我們要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他事,要能容忍挫折,學會自我寬慰,心懷坦蕩、情緒樂觀、滿懷信心地去爭取成功。前蘇聯偉大的文學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大戰中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積極樂觀、不畏困難,創作了不朽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要耐得住人生的雕琢,就要能在挫折中堅持下去,堅持就是勝利。

挫折讓我們更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沒有挫折我們不懂得珍惜,沒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如果能在挫折中堅持下去,挫折實在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成功者決不會因任何阻撓而頹喪,隻要有堅強的持久心,一個庸俗平凡的人也會有成功的一天,否則,即使是一個才識卓越的人,也隻能遭遇失敗的命運。偉大的物理學家居裏夫人,她為了提煉一種叫做鐳的稀有金屬,在一個冬冷夏熱的小實驗室裏,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這種工作艱苦單調,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地持續下去,鐳還是沒有出現。因為太艱苦,丈夫想暫時停止工作,可是居裏夫人說:“不,我決不會放棄,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經過四年的時間,居裏夫人戰勝了艱難困苦,終於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

智慧箴言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給自己適當的磨難,讓自己學會正確對待失敗、挫折,並從失敗和挫折中總結經驗、吸收教訓,培養積極的心態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誌,這將會使自己終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