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靈之道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悟道的核心之一,就是要讓我們在理解古人智慧的基礎上,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進而獲得美好的人生。
大徹大悟之21、解開心靈的枷鎖
道德經第十二章有這樣的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⑾,故去彼取此。意思是說: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總存在這樣一類人,他們成天追逐名利,損人利己,斤斤計較,必然導致自己人生憂患無窮,也往往來老先衰。這樣的人生是十分可悲的。在達到一個目標時,他所感受到不是收獲的歡樂,而是在為下一個更高的追求而憂心忡忡。就像一個人千辛萬苦賺到十萬,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賺個100萬,當他真的拿到100萬時,他會打心裏高興嗎?答案顯然是不會的。這種人不會與人分享快樂,到頭來隻會使自己的精神枷鎖越來越重,陷入極度痛苦的深淵。
老子認為:心底無私,胸懷開闊,心境恬靜,沒有精神負擔的樂觀情緒,自然有益於身心健康。而熱衷於追求名利的,等於給自己的心靈套上了沉重的枷鎖。
枷鎖是一種束縛,是束縛心結而形成的。如果要心靈得到解放,就要努力去解開心結。很多的時候,人隻要稍微退一步,就可以看得更清楚。智者一切求諸己,愚者一切求諸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
雲門禪師去參拜著名的雪峰禪師。一天他來到雪峰所在的大山下,並沒有直接上山,而是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等什麼。這時來了一個小和尚挑著水正準備上山,雲門便走上前去對那和尚說:“你是不是要上山去?”小和尚點頭應答。“那請你為我帶幾句話給雪峰吧,不過你一定不要說出是我讓你說的。”小和尚答應了。於是他說:“你到了寺裏,第二天一早等大家集合完畢,方丈開始講法時,你就出來站在他麵前對他說:‘可憐的老家夥,你怎麼不拿掉你頸上的枷鎖?’”
第二天等到雪峰剛要講法時,小和尚果然說出了雲門教給他的那些話。雪峰一聽愣住了,他知道小和尚沒有這麼高的覺悟,說不出這樣的話來。於是跑過去抓住小和尚的衣領說:“快說!快說!是誰教你的?”
小和尚一邊掙紮一邊辯解,就是不願意說是誰告訴他的。雪峰禪師見狀便叫其他人拿繩子來捆他,小和尚害怕,隻好坦白說:“是山下的一個和尚叫我說的,他不讓我告訴你們是他說的。”雪峰聽罷便對眾人說:“你們的導師來了,趕快下山去迎接吧!”於是眾僧一起下山去迎接雲門。雲門來到寺裏,雪峰一見到他便說:“你為什麼來這裏?”雲門低頭不語,意思是別無所求。
可見,有形的枷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上的枷鎖。有形的枷鎖沒有多少人去戴,不過許多人都在忍受著心靈上的無形枷鎖的煎熬。
我們都生活在追求完美的時代,圓滿是一種無上的境界,而缺憾同樣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有時雖然我們無法享受到圓滿帶來的滿足,但是可以獲得缺憾帶來的喜悅。換一種心境,你會發現缺憾的確有無限魅力。
因此,我們要主動走出孤獨憂鬱的人生,徹底驅除壓抑的心理,敞開自己的心扉,跟往事說聲再見,相信烏雲散盡必定會有晴空,你就一定能走出孤獨憂鬱的人生!勇敢地麵對生活!
不要成為失敗的受害者,從忙碌中喚醒自己,要懂得活用知識,適時地轉變觀念,消除心魔的困擾,打開另一扇幸運之門,這樣才能享受人生的樂趣!
其實,生活本來就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它的讀者。無論怎樣,我們都曾快樂過,痛苦過,就像書中故事裏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一樣。那種酸甜苦辣的滋味,隻有自己心裏最清楚。快樂時,我們希 望這種時光長久不去,充分享受人生的美好;但失敗痛苦也會在某些時候不可阻擋地襲來。關鍵在於,我們不但要能承受,更要學會把它帶來的劃傷抹去,把它給自己的心靈所上的枷鎖盡快解開。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一如既往地美好。
人生的航船在海中波浪而行,行動的帆鼓滿激情的風,引領我們走向成功,我們能否到達成功的彼岸,不僅要看我們目標和方向是否正確,還要看我們能否做好自己的心靈舵手。
一個人的快樂,並非是他擁有的多,而是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是不足,是另一種有餘。舍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懂得選擇,才能真正地放棄,在選擇與放棄之間尋求心靈的境界。
許多時候,問題不出現在命運上,而是出現在心態上,出現在認識與對待問題的態度上。因此,隻要我們能夠自覺解開心靈的枷鎖,拿得起,放得下,人生就沒有什麼遺憾。
【悟道小站】:生活不一定會十全十美。隻要我們能夠解除心靈的枷鎖,笑納無法改變的現實,以平和、寬容的心態麵對人生,便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幸福。
大徹大悟之22、寵辱不驚,善待自己
老子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這段話告訴我們: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什麼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得寵是卑下的,得到寵愛感到格外驚喜,失去寵愛則令人驚慌不安。這就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和自己過意不去,受寵若驚,受辱慌張,總是活在別人的目光裏和對自己的評價之中,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和自己過意不去的人往往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極端,要麼很好,要麼很壞,要麼躊躇滿誌,要麼萬念俱灰,稍受刺激就萎靡不振。然而人生不能總是把自己整得大喜大悲;二是常常後悔,因為一件事做得不完美而後悔,常因一句話而後悔不已。這種猶豫不決而常後悔的人,總會有種莫名的失落感,本來做出選擇是很痛快的事,而對他來說卻是痛苦的事。去購置一樣東西本來是種享受,而他卻體會不到滿足感;三是十分固執,太固執的人總會自以為是,很輕易提出一個結論後,就認定是最終的真理,如果別人有不同看法,就肯定認為別人錯了。
因此,在平時做人做事時,切忌“和自己過不去”。不抱怨自己運氣不佳,或財運不好等,應該搬掉壓在心裏的那塊“憂慮”之石,你就會發現,這世間最快樂、最富有的人是你自己。
有一個製造各式各樣成衣的商人,在經濟不景氣的波及下生意受到很大影響,因此他整天心情很鬱悶,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妻子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十分擔心,就建議他去找心理醫生看看,於是他前往醫院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見他雙眼布滿血絲,便問他說:“怎麼了,是不是受失眠所苦?”商人說:“可不是嗎!”心理醫生開導他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回去後如果睡不著就試著數數綿羊吧!”成衣商人道謝後離開了。過了一個星期,他又來找心理醫生。他雙眼又紅又腫,精神更加不振了,心理醫生複診時非常吃驚地說:“你是照我的話去做的嗎?”商人委屈地回答說:“當然是啊!還數到三萬多頭呢!”心理醫生又問:“數了那麼多,難道還沒有一點睡意?”商人回答:“本來困極了,但一想到三萬多頭羊有多少毛呀,不剪豈不可惜。”心理醫生於是說:“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商人歎了口氣說:“真正頭疼的問題又來了,這三萬多頭羊毛製成的毛衣,現在要到哪兒去找買主啊!一想到這兒我就又睡不著了!”
做人做事,想得長遠一點不失為一件好事。但有些事想得太遠,就成了無休止的壓力?變成了我們心中的石頭,煩惱也就會接踵而來。今天擔心這明天擔心那,這樣的人生怎能活得自在,活得開心呢?
一青年常抱怨自己財運不濟,發不了財,鬱鬱寡歡。這一天走過來一個德高望重的僧人,問:“年輕人,你怎麼一直愁眉不展呢?”“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僧人由衷地說。
“我怎麼沒看出來啊!”年輕人問。
僧人不正麵問答,反問道:“假如今天砍斷你一個手指頭,給你一千元,你願意嗎?” “當然不願意”年輕人回答。
“假如斬掉你一隻手,給你一萬元,你願意嗎?”老人又問。
“不願意。”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人,給你一百萬,你同意嗎?”
“不同意。”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一千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有了超過一千萬的財富,為什麼還埋怨自己貧窮呢?”僧人笑吟吟地說。
青年愕然無言。
歲月匆匆,人生短暫,麵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緊張的生活節奏、複雜的人際關係,如何活得精彩,首先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必須善待自信。自信不是自以為是,也不是自作聰明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要有知識的充實,要有道德的修養,相信自己要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相信自己,不能自傲自卑自暴自賤;相信自己,不怕磨難挫折、艱辛打擊。?????
善待自己,必須善待友情。一個人的天空是狹小的、單調的,友情織成的天空,是廣闊的,也是燦爛的。友情能給你的生活增添情趣,讓你更多的洞悉外麵的世界。憂傷時,有朋友與你同擔傷痛,會減掉幾分;歡樂時,有朋友與你共享歡樂,會更加濃鬱。友情是人生中一筆無價的財富。?
善待自己,必須善待生命。一個真正追求生活精彩的人,會不斷充實自己外在的、內在的雙重世界,透露沉實的內在美,也不泛舒爽的外在美。???????
綜上所述,寵辱不驚,善待自己,就會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溫暖的感覺,因此,不必為無意的得失而懊悔,也不必太在意偶然的成功,擺脫虛榮,寵辱不驚,看山心靜,看海心寬,從而達到善待自己的最高境界。
【悟道小站】:人生苦短,生命難測,如茫茫宇宙中的流星一閃而過。既然生命如此珍貴,活著就應該懂得珍惜,學會寵辱不驚,善待自己,別讓自己活得太累。
大徹大悟之23、態度決定高度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六章指出: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翻譯成現在的話是說,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複的道理。那萬物紛紛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這段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生命曆程,但我們可以政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想法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我們都受到它的牽引。
三個工人在砌一麵牆。有一個好管閑事的人過來問:“你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工人愛理不理地說:“沒看見嗎?我在砌牆。”
第二個工人抬頭看了一眼好管閑事的人,說:“我們在蓋一幢樓房。”
第三個工人真誠而又自信地說:“我們在建一座城市。”
十年後,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牆;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成了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總裁,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態度決定高度,僅僅十年的時間,三個人的命運就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是態度!
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好,關鍵是你的態度問題,事情還沒有開始做的時候,你就認為它不可能成功,那它當然也不會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認真,那麼事情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沒錯,一切歸結為態度,你對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對事情采取什麼樣的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追求和目標。具有積極、樂觀心態的人,其人生目標必然高遠;有了高遠的目標,必然會為之努力。有努力必有回報。第一個工人總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心情是鬱悶的,想的都是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回答別人的問題時都是滿肚子怨氣。第二個工人要比第一個工人心態好,盡管也是在砌牆,但他卻把這堵牆當作一棟樓房來建,心裏想的是如何將樓房建設得更好。第三個工人心態最好,工作那麼辛苦,他還那麼自信那麼專注。人最可貴的就是“認真”二字,第三個工人把砌牆這樣的小事當作一項偉大的事業來看待,十年後成為老板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能真正對待自己從事的工作?浮躁,抱怨,這山望著那山高,導致一些人一輩子碌碌無為,一事無成。而那些在本行業、本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無一不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樂觀向上的。
心態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比如兩個口渴的人麵對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真不幸,隻有半杯水了。”而樂觀的人會說:“真好,還有半杯水呢!”引發快樂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水量的多少,而是因為看待問題的態度。態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長高度,幹任何工作,幹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能否把這件工作、這件事情做得更完善、更完美。同時,也決定著一個人能否走上更高的職位。
我們常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的確,世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關鍵是在於我們自身,要能對自己有充分客觀的認識,有時你認為不起眼的磨煉其實自有其用處。隻要下定了決心,心中抱有堅定信心,那麼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下定決心,不怕吃苦,不怕勞累,隻要你認真地去做了,事情總會有結果。也許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如果你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世上沒有做不好的事情,隻有態度不好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好的態度。有了好的態度,對工作、對他人、對自己都會表現出熱情、激情和活力;有了好的工作態度,你就不怕失敗,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氣餒,而是充滿直麵人生的勇氣,這樣的人一定會、一定更容易在事業和生活中取得比別人更好的成績,比別人更容易走向成功。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好的性格就是由好的態度一點一滴的培養而成的。
你的心有多高你就會飛多高,如果你認為你行那你就行,如果你覺得不行那你就不行,成敗往往在一念之間。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對待事業的態度。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之間的區別就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控製風向,但你可以改變帆向,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製環境,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隻有那些具有端正、積極態度的人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贏得成功!??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積極的態度不但可以維護和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我們保持冷靜理智的頭腦和良好的情緒狀態,將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努力獲得最好的結果。所以說,態度決定一切,好的態度不但會對我們做人產生正麵的作用,還決定了我們做事的成效高低。當你的態度改變後,一切都會發生變化。 ??
態度決定高度,有了“付出”才能“傑出”。不一樣的做事態度產生了不一樣的做事結果,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對於同一件事,由於不同的人麵對它的不同態度不同,采取的方法和前進的路線也不同,得到的東西必然不同。很多時候人們都期望生活能獲得更好的變化,當我們開始改變自己的態度,這種變化就會發生。當你對他人采取更友善的態度,就會覺得人們變得更加親切;對挫折采取更積極的態度,你會發現原來在損失之外還有很大的收獲……
態度不同,周圍的世界、你的生活就會變得與以往截然不同,這就是態度的力量,它可以改變人生。態度決定了你的所為,態度決定了過程的優劣,態度決定了事情的成敗,態度決定了結果的好壞,最終能夠決定我們每個人成功的高度!
因此,一個人是不是幸福,就看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幸福的人總會向希望、向光明看齊,而不幸福的人總是抱怨自己比不上別人。好的態度應該是,努力的付出,努力的追求,至於結果就不要強求了,畢竟還有很多因素製約著結果。有著這樣心態的人往往容易獲得幸福感。
【悟道小站】: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免會有許多困難,挫折甚至失敗隱藏在你通往夢想的征程中。但是你能不能戰勝它,取決於你的態度。正所謂“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大徹大悟之24、笑對人生的磨難
在道德經的第十五章中,有這樣的話: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這幾句話很好理解,是說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說白了,做人要灑脫,笑對一切。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磨難和痛苦,而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反而,有了它們,你才會更加懂得珍惜。失敗、痛苦還會讓你更成熟、堅強、豁達,總之一句話它們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來看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一隻蚌在沙灘上享受著陽光的歡樂,突然吹起一陣細風,把一沙粒吹到了蚌殼內的嫩肉上,蚌猝不及防,猛的合上了蚌殼。等到蚌再張開殼想把沙粒弄出來時,卻發現那沙粒已深如肉內無法取出。於是蚌隻好帶著那粒沙遠行天涯,在無盡的痛苦裏,不斷的分泌粘液去與痛苦做掙紮。
慢慢的,蚌逐漸的老去了,慢慢的,沙粒被逐漸的腐蝕。後來,當蚌感覺沙粒已被消逝時,去發現自己也在與痛苦的鬥爭裏把自己的生命消耗殆盡了。蚌死後,在大海上隨波浮沉,一次退潮蚌被滯留在了沙灘上,幾個孩子發現了它,由於多日海中侵蝕,蚌微張了絲小口,孩子發現蚌殼裏有絲亮光,掰開看,卻發現了一粒碩大的珍珠。
人的一生總是要麵對挫折和痛苦的遭遇,但成功的人,總是能克服磨難,戰勝挫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動物界如此,人類也一樣。
諾貝爾獎的設立者、炸藥的發明者、瑞典著名科學 家諾貝爾的一生不就是波濤起伏嗎?他的小弟弟和其助手與實驗室同歸於盡。在悲痛與困難交加的壓力下,諾貝爾以難以想像的毅力繼續研究,終於在一次實驗中取得了用雷酸汞引爆的成功。
當他的家人從爆炸倒塌的實驗室把渾身是血的諾貝爾拽出來時,他卻忘記了傷痛,隻有歡呼與喜悅。
盲聾啞女海倫·凱勒一出生就有許多殘疾。曾瀕臨死亡和完全絕望的她,在懂得了生命的真諦後,頑強的活了下來,並學會了多國語言,成為世界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小就樹立了“善待每一天”的生活理念,她從不為自己身處逆境而氣餒、煩惱、頹廢。相反, 她自感每天都活得很“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