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危機事件中政府治理機製的探究
政策法規
作者:王夢縈 莊緒娟
【摘要】本文通過對2012年7月21日北京大水治理機製,來詳細分析我國在危機事件中的政府治理機製。找出其中的不足,並提出相應科學性建議
【關鍵詞】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 危機事件 危機治理
從古至今,各族人們始終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危機,它已經慢慢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國已經進入危機事件的高頻率發生期,這對我國政府的執政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要想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注重危機治理。本文主要對近年來北京危機事件中政府治理機製來進行研究,其中以2012年7月21日北京大水治理為例來闡述。
一、北京大水簡介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淩晨,北京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區平均降雨量215毫米,為61年來首都最大一次降雨。據了解,特大暴雨導致北京受災麵積16000平方公裏,成災麵積14000平方公裏。根據北京市政府舉行的災情通報會的數據顯示,此次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間,160.2萬人受災,經濟損失116.4億元。
二、北京大水治理問題
排水係統。從此次北京市內大麵嚴重積水便能看出,其城市排水能力相對較弱。其實,多年來,北京已經受多次暴雨侵襲,最近的一次是在11年6月23日,北京一場暴雨已致使大量路段癱瘓,當時,排水集團便表示,排水設施標準偏低是引起路段癱瘓的重要原因之一。據了解,北京排水係統標準是1到3年一遇,僅能及時排掉此次降雨量的1/5,北京的標準要遠低於這些發達國家。北京排水係統還存在老化的問題,已無法適應現今行業管理需要。
社會道德感。21日當天,在城市內由於二環到四環,多座下凹式立交橋區出現積水,路麵交通被迫中斷。加之航空運輸形勢也十分嚴峻,據報道,受暴雨影響,首都機場當日有500多架航班取消或者延誤,8萬多名旅客滯留機場。但恰恰就在需要雪中送炭的時刻,仍有令人發指、憎惡的事情滋生。個別缺乏職業道德、沒有良知的出租車司機“趁火打劫”賺取“黑心錢”。
城市應急管理能力。21日一天內,北京市氣象部門連發5個預警,暴雨級別從藍色預警上升到橙色預警。但許多百姓其實對於暴雨級別認識並不深入。另外,在預警傳播渠道方麵,許多網友表示傳播途徑太過單一,最好還是能用短信來告知市民。對此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曲曉波則回應,“未向市民提前發出預警短信,主要是技術原因造成,向北京全部人口發信息需要幾個小時時間,發完時降雨可能已經結束。
三、政府治理機製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