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撲滅了二次革命,徹底打垮了國民黨控製的武裝,表麵上統一了全國,達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頂峰。雖然如此,他仍然算不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即使沒有後來的帝製自為,喪失晚節。他的成功一方麵得益於機緣巧合,清朝末年一班官僚腐敗顢頇,以袁世凱之才居然就成了翹楚,真可謂“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最後滿清政府已經搖搖欲墜,他不過是輕輕推了一把,撿了個現成的便宜。另一方麵,清末民初的革命聲勢雖然浩大,但是群龍無首,又互爭雄長。如果真正統一起來,憑革命者的熱血激情,北洋軍無論如何也不是對手。可惜的是偉大領袖孫中山雖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然而沒有實力,更沒有軍事手段與能力,在亂世沒有槍杆子是絕對無法成功的,尤其是在中國。袁世凱擁有指揮如意的北洋軍,這是他致勝的重要砝碼,贛寧之役是北洋軍的巔峰之作,到圍剿白狼,已經顯示出其戰鬥力的衰落,從此開始走下坡路了。不過我們也不能隱晦袁世凱的功績與能力,最起碼他使滿清與民國兩個時代更迭的過程成為最小限度的流血革命。不管他出於何種目的,總算避免了大規模的內戰和分裂。
種種原因造就了袁世凱時代。
至於袁世凱有稱帝的念頭,恐怕從當上總統的那一天就開始了。我們從他本人的個性、作風、行為方式等方麵都可以得到印證。袁世凱自幼受到的教育,以及在舊官場摸爬滾打二十餘年的經曆,注定了他是一個保守人物。在後來的洋務運動中雖然對西方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項製度推崇備至,而且也虛心的學習並付諸實踐,但是那些隻不過是強國的手段,充其量算是開明。那時他還隻是人臣,羽翼未豐,個人實力和野心尚未膨脹。同時為報答慈禧太後的知遇之恩,甚至有為大清鞠躬盡瘁的想法。然而西太後西去了,攝政王載灃秉政,竟然為報戊戌之仇,要砍他的腦袋,若不是慶王奕劻和張之洞力諫,加上自己反應迅速,載灃優柔寡斷,老命還真不一定能保得住。
經曆生死的打擊,老袁徹底對清廷失望了,開始韜光養晦,圖謀東山再起。以他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判斷,這一天不會等得太久。果然辛亥革命爆發,於是機會來了,經過一番縱橫捭闔、折衝樽俎,終於坐上了總統寶座(這一切大家都非常熟悉,就不細表了)。
因為成功來得太容易,個人修養又不足,袁世凱對自己內心的欲望有些控製不住了。當時不少人稱他為“活曹操”,其實他比曹操可差遠了。曹丞相是一位非常成熟的政治家,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但是袁大總統就不行了。按說當時的中國在客觀條件上不是沒有實行帝製的可能,一般老百姓都是文盲,隻要減輕些稅負,能過上安穩的日子,至於國體方麵,無可無不可。官僚及知識分子階層呢,大多數也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民主共和,隻要袁世凱能安撫平衡好各方利益,也不是什麼大障礙。革命黨方麵最激進,但沒有實力做後盾,隻要掌握住北洋軍,不難一股蕩平。
多好的條件啊,可惜老袁力有不逮,又好弄權術,最後弄巧成拙,眾叛親離,身敗名裂,誠可歎也!
言歸正傳。
當皇帝不能一蹴而就,雖然解決了孫、黃等國民黨人,但是全國人心不齊,搞政治得要點耐心,畢竟是“法治社會”了,一些程序還是要走的。民國初年的《臨時約法》,對於組織政府的程序是這樣規定的:根據《約法》隻能產生臨時總統和臨時政府,然後由臨時總統根據臨時參議院所製定的國會選舉法與組織法,於十個月內完成正式國會的選舉與召集,再由國會製定憲法;根據憲法,產生正式總統和正式政府。
當民國2年正式國會尚未成立前,各政黨對於憲法起草問題意見頗不一致,大概有三派:第一派是國民黨的主張,認為憲法的起草和製定,是國家主權攸關,當然是國會的職責。依《約法》的規定,國會成立後,應由國會選出起草委員編定,經參眾兩院議決。第二派是梁啟超等所倡導,而為當時十八省都督及共和黨、統一黨、民主黨所讚成,此派主張由政府組織憲法起草機關,以現在臨時參議院、各省都督、各政黨和總統府所派的委員編定憲法,提交國會議決;第三派為袁係的主張,認為現時政黨意見不一,政府設法由大總統直頒憲法起草命令,布告全國,以免政爭。正式國會成立後,由於國民黨在參眾兩院都獲得壓倒的多數,因此,國民黨主張便獲得勝利,兩院選出了憲法起草委員,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在這個委員會中,國民黨的委員占了大多數。
當憲法起草在進行中,袁世凱對於行將製定的正式憲法最引為深慮的是兩個問題:一是大總統任命國務員有沒有必需獲國會同意的必要;二是大總統有沒有解散國會的權力。袁認為過去一年多的經驗,內閣曾三次改組,每一閣員的任命胥經國會同意,議員則多方留難,因此,袁認為正式憲法中,應該取消國會同意任免閣員權和總統有解散國會權。
袁的這兩個問題自然遭到國民黨的憲法起草委員的猛烈抨擊,這時恰遇到二次革命,袁政府和憲法起草委員會乃發生更尖銳的衝突。2年8月中旬,起草委員徐秀鈞首被逮捕,並被解往九江槍決。8月27日政府複捕去國民黨籍之參議員朱念祖、高蔭藻、張我華、趙世鈺、丁象謙等五人,和眾議員常恒芳、褚輔成、劉恩格等三人。內中張我華、趙世鈺、褚輔成、劉恩格四人為憲草委員。其後褚輔成、朱念祖被解往宿縣,常恒芳解往安慶,趙世鈺等五人羈押於天津,至國會解散後始獲釋。褚輔成和朱念祖在袁死後,國會複活才與常恒芳同時出獄。袁解散國會後,更有徐鏡心被殺於北京,段世恒死於陝西。這是一頁非常痛心而悲壯的民主奮鬥血淚史,袁世凱為了議員們不聽從他的意見,而采取的暴行中,統計憲法起草委員被殺的有三人,被捕的有四人,實在是我國立法史上最慘的一幕。
袁世凱在憲法還在起草時,就使用卑鄙的手段以達到他個人予智自雄的目的。他心目中從不知民主為何物,同時他要求憲法符合他的意旨是假定他可以終身擔任總統,因為他所爭的不是國民的希望,也不是國家的需要,而是他在擔任總統時的方便!
民國初年的政治,很多地方令人泣笑皆非。政黨的組成,好些人一身兼好幾個黨,好些人今天是這個黨明天便是那個黨。尤其是國會的議員,有價有市出賣,今天賣給甲黨,明天又賣給乙黨,於是有好事之徒擬了一份賣身契文曰:
“末員某甲,今以本身所買得之議員一名,賣與貴黨,連皮帶骨,一概不留。自賣與貴黨之後,任從貴黨為非作歹,本員無不服從。”
這個賣身契,實際說來仍是外行所寫,因為那些賣身議員,以賣一回最為笨伯,老猾的多是分作無數次賣,或同時兼賣五個黨,賣完之後一律脫黨,自名為厭棄黨爭。所以當時有人看了上麵那份賣身契,竟連皮帶骨一齊賣,全謂為尚有良心,是三代以上的人物。據說賣身的人第一次收錢到手時,向掮客所作的第一句客套話是:“何必客氣!”於是,當時北京的應酬場中,隻要有人說一句何必客氣,一定引起了哄堂。有人看到當時情景,憤慨萬分,曾感慨地說:“今日共和,賣國的價錢比從前便宜多了。”別人不解其意,問是何意。其人曰:“當前清時,有個英國人曾說:我們不必和中國打仗,就能把中國土地利權占盡,我們隻要彙豐銀行一家就辦得到。因為你們中國的一個知縣官,隻須八千兩銀子就能捐得到,這樣算起來,把全中國的州縣買盡,至多不過千萬元,香港上海彙豐銀行隨時可以拿出這筆錢來。如今,中華民國要選舉正式大總統,依選舉法,隻須四五百張票,聽說每張票一萬元,買四五百張不過四五百萬元,這個數目買一個大總統,統理全中國,豈不比買全國州縣官要便宜得多嗎!”
當時的北京,議員們成了豪客,本來北京馬車不多,這時議員十之八九坐馬車,且多為自備馬車。舊時北京請客,尋常酒席不過八元十元,這時北京一席20餘金以上,議員請客多在六國飯店、北京飯店、昌德飯店。議員納妾亦成普遍現象。至於八大胡同的熱鬧,也是庚子以後所未有。名花如姚蓉初、金小菊皆被人藏之金屋。俱樂部是洋玩意,北京本來沒有,這時卻極發達,遍處皆有俱樂部,作為政客們應酬和團結本黨的聯歡地方。上海的名花亦多由南來北。
這一時期北京風氣之壞,實在是超過了清朝末年。政客利用議員,議員又利用政客,互相勾結,互相利用,燈紅酒綠,征逐歌舞,這就是民國初年的北京城。
但是袁已迫不及待地要改臨時總統為正式總統,這時雖然正式國會已成立,可是選舉總統必須根據總統選舉法,而總統選舉法又是憲法的一部分,所以必需先製定和公布憲法。按照這個程序,必須相當時日,而袁急切要做總統,這真是急驚風遇到了慢郎中,於是北洋係便想出了一個借口說:列強各國政府在中國正式總統沒有產生前,是不會承認中國的,如果民國再不被各國承認,則中國有被瓜分之虞;因此,先選舉總統,是擁護共和,鞏固民國的主要關鍵。同時,全國19省區的軍事長官聯名發表通電,主張先選總統,後製憲法,這道通電是由黎元洪領銜的。
折衷的方案在袁的策劃下製定,那是把選舉總統法從憲法中提出來,由國會中的憲法起草委員會提前予以製定,提交參、眾兩院聯席會予以公布,以便提前選舉總統。
袁本來最不懂政黨的,到了刺宋和國民黨二次革命後,不得不製造一個政黨來裝點門窗,乃促使梁啟超和王賡(後改名揖唐)等聯合組織一個大黨,成為袁政府的與黨。這時,共和黨、統一黨、民主黨和國民黨相處不洽,於是大家聯合起來,於民國2年5月29日組成進步黨。進步黨的政綱是:
(一)采取國家主義,建設強善政府;
(二)尊重人民公意,擁護法賦自由;
(三)順應世界大勢,增進平和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