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最免不了的就是社團招新,你如果沒混過社團,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提讀過大學。每年一般最高潮發生在軍訓期間。這真是一片熱鬧非凡。我其實對這樣的學生組織還是比較不感冒的,可能從我的覺悟上還沒有到達這樣的程度。尤其是軍訓期間肯定有很多新生都有這樣的疑惑,隻要穿著軍裝,然後往社團招新的場地那麼一走,一波又一波的人發宣傳單,耐心的講解,還拚命的說自己的社團怎麼怎麼好,一副你到我的社團來,我看好你,我需要你的樣子。當然你這當真就輸了。當你滿懷信心去報名社團時。可能中午還是一副熱情的拉你入社團的老司機們,晚上卻變了一副樣子,正兒八經的端坐在前麵,讓後搞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麵試你。一副非雞蛋裏麵挑幾根骨頭出來才能顯示他的專業性的模樣。這就是真實的社團招募。讓你總搞不明白那個才是真正的麵目,我一般把這樣的風格突變稱為叫:在社團作風下引起的人格分裂綜合症。所以我的大學生活就也是從這麼莫名其妙中過來的,當時那叫一個迷茫啊,我中午剛被打了滿滿的一灌雞血,我想既然學長學姐如此熱情,還這麼耐心的講解,我想他真的需要我的加入。結果一去,180度大轉彎。竟然跟去在一起的還有一堆拿著同樣資料的小新肉們。個個都坐在板凳那,如同待檢的羔羊。有的還是一副緊張氣息。這完全出乎我的想象。其實社團學長學姐,見到誰都是這麼熱情高漲,所以當真你就輸了一大半了。
很多小鮮肉一入學校都以為社團即是校園文化,社團能夠學到東西,能夠認識人脈並且迅速的融入到大學生活中去,從而把社團文化徹底的神話了。其實社團對你有沒有用最關鍵的是取決於你想學什麼?能夠從社團裏麵獲得啥新的思維方式,這是很關鍵的。很多小鮮肉剛進學校,連學校的圖書館都還沒摸清楚在那個位置時,卻一個個找社團的招聘教,這其實還是比較搞的,如果是為了加社團而去加的社團,還是少加或者不加為好。因為玩社團確實浪費不少時間的。而且有些社團是需要繳納社團費用的,這些費用基本上是缺乏監管,學校不監管,全有社團自主運營。其實說白了,學校分三類社團:一是官方指導性質的,一種是得到學校支持的民營性質的,還有一種就是得不到學校支持地下社團。往往學生是很難看出來的,隻有像我這樣的老臘肉能看出個所以然。
往往很多小鮮肉剛進社團時就是一副猶如萬物混沌,我要開辟一處新的天地的架設。結果一進去就是,開會,開會,開會,搞活動搬桌子,搬凳子,打掃衛生。嗬嗬以為這隻是考驗,其實這才是社團進去第一年的應該幹的事情。但是我覺得最納悶的是社團的會,有時真的比我們上班的少不到那裏去。社團負責人想你們了,召集一下開個會。記得有一次我們旁邊一個小會議室借用給社團,讓這些小夥伴在使用。結果整整沒多大的事情,連開三個晚上的會議。這感覺比常委會還忙。這得多消耗精力啊。其實不是我有偏見,往往社團混的比較好的人,往往都得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不然嗎,幹事就差不多了,幹事嗎?一般就是幹事情。就這麼簡單。一般到大三也就差不多不玩了!大一進來幹一年事,苦力,再第二年選擇個部長,然後大三的撤退,沒當選上的繼續幹事一年。這就是幹事。部長總是那個在老部長身邊轉的哪些小朋友圈中發現的。真正的結果就是你繳納了所謂的社團經費,雖然也不多,花了不少的精力,時間,然後就是白白的幹了兩年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