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3)

“……從蒙古人民共和國南下的一股較強的冷空氣,其前鋒今天中午已經到達了我國的內蒙古、東北和華北一帶,預計明後兩天將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將明顯下降,並有五、六級大風。冷空氣前鋒過後,黃河流詹、淮河以北氣溫將下降十至十一攝氏度;長江流域、淮河以南氣溫將下降五至八攝氏度。請各有關單位做好防寒防凍的準備……”

電視播音員在報告著大風降溫消息,聲音甕聲甕氣地在屋裏回蕩,由於草率的彩色失調,播音員的臉顯得赭紅,胸前的領帶鮮豔得刺眼。

馬林生坐在電視機前,兩手插在膝間,佝僂著身子呆呆注視著屏幕。電視的畫麵不序地變幻著,忽而翠藍殷綠,忽而褐紅土黃,他的神情則始終如一地淒惻茫然。

他身後的火爐在熊熊燒,爐門內紅光如練,不時有明亮耀眼的煤屑掉落爐底,轉瞬黯談餘燼成灰。

爐上的水壺蓋輕輕吱叫,縷縷水蒸汽從壺嘴裏嫋嫋冒出,驀地水壺尖叫,馬林生如夢方醒,忙起身把水壺自放大上拎下。他拎著水壺挨個察看暖瓶,瓶瓶都是蔽的,旋把水壺置於地上。他封了爐門,又勾起爐蓋看了看火勢,將蓋複原,一手拿鉤一手拿通條竟愣在爐前,忘了自己要做什麼。片刻,才壓了塊煤,捅了捅煤眼,那黑黢黢的左輪槍轉膛般的煤孔經其疏浚,個個都噴出呼呼的火苗。

他放下鐵鉤通條,點起一支煙,正欲坐回沙發,才發現電視機已成滅片‘雪花“、颯颯作響。他關了電視,屋裏立刻寂靜下來,他聽到爐膛內煤火燃燒的風吟和窗戶外寒露滴於階上結晶成霜的裂帛之聲。

一陣微風橫空掠過,門窗翕動,錚然聲響,他一下緊張起來,側耳諦聽,疑神疑鬼地問:“誰?”窗外並無人作答,隻聽得樹葉一陣抖動,似有一些枯葉離枝而去,飄飄蕩蕩,觸窗落地謔啦有聲隨處翻滾似鼠躡行。

馬林生關了外屋燈,進了比較明亮的裏屋,一大一小兩張床皆被褥儼然。他拉開大床的被子,脫農腿褲鑽入,坐在床頭吸咽,不禁頻頻去看那張空蕩的單獨人床。他的眼圈紅了,咬唇抬頭看門框,一截長長的煙灰嗒然掉落在被麵上。

馬林生穿得很齊整,一件黑色帶著久壓箱底造成的折印的雙排扣雪花呢大衣,兩肩搭著駝色羊毛圍巾。那個麵對他而坐的法院工作人員則是一身筆挺的製服,大蓋帽上的國徽和肩章上的天平繡飾金碧輝煌,威勢赫赫。小夥子很年輕,起碼比馬林生小十歲,但態度神色口吻舉止已是相當老練。

盡管有預報,天卻遲遲未變,外麵依然是近乎秋末的明媚天氣,紋風不動,陽光穿過高大的窗戶灑了一地,使室內明暗有致,端坐的人臉十分清嶄,汗毛茸茸。

兩個男人都很鄭重,很安然,交談時隻是嘴動並不輔以手勢。他們談了很久,兩個人的姿勢始終未變,各自正襟危坐。

“不不,你沒懂我的意思,目前我僅僅是找你了解一下情況,不是正式聆訊,你前妻已經訴到我院要求轉移你對你們共同的孩子的撫養權,有正式訴狀,我院也已決定受理。但是否立案尚在隨之中,我們傾向於庭外調解,當然這也要根據你們雙方的態度是否能達成妥協才能定守——還要看具體情節是否夠立案標準。”

“你指的是什麼情節?”

“是否確有嚴重的虐待行為。”

“不,我認為完全談不上是虐待。”

“所以我要找你了解情況,我們需要聽取你們兩方麵的情況介紹。從控方提供的證人證言看,你確有虐待行為,這對你很不利。你若否認,必須也有相應的證人和證言,要形成書麵的東西交給本院。”

“我個人的否認不能說明問題麼?”

“不足以,最好要有旁證。你看,人家指控你的每個行為都有充分的旁證。”

“真不知她是從哪兒摘來的這些旁證。我和我兒子之間的事別人怎麼會知道?”

“你不是生活在真空裏,你周圍的鄰居、老師、朋友都有眼睛和耳朵,你也歌把你的事告訴別人。”

“我沒有更多的證人,隻有一個:我兒子。他最清楚我是怎麼對他的——可她們不讓我見他,她們變著法兒的想讓他恨我。”

“當然,你兒子是最重要的證人,實際上他才是當事人,我們也會找他了解情況的。”

“我會輸麼——如果由你們判的話?”

“瞧,你們雙方的態度都是毫不妥協的。調解的結果隻能是一方有撫養權,如果你們都堅持,調解也不會成功。”

“可這不是分家產什麼的,我可以多點也可以少點。這種事隻能是要麼全有要麼全無!”

“還是有區別的,譬如贍養費的數目、探望的期限……”

“這些我都可以滿足她們的要求——同誌,您是公正的,您跟我說句實話,剛才我跟您說了那麼半天,您覺得我夠格當個父親麼?”

“單方麵陳述當然隻能得出單方麵的結論。包的判斷還要根據你們雙方的意見。我的意見也是希望你的陳述更有說服力,所以要你多找些旁證。

“可最重要的是我兒子怎麼說對不對?”

“……可以這麼說——你對他會怎麼說沒一點把握?”

“……實話說,我一點也不了解他。我不知道是該相信他的判斷力還是依賴他的感情——哪種把握更大些。”

“你看,你和你兒子如此隔膜,那你真離失去他不遠了——不管我們怎麼判。”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兒子,兒子多大,可你想必也是當過兒子的——你說得對,這是不可避免,也許我不該如此認真……人僅僅是不能克服自己的感情。”

“我理解您的感情。”審判員不動聲色的注視著馬林生,“

我們會最時限度地兼顧當事各方的情由,使事情有一個即便說不上圓滿但是公正的結局。“

這時,馬林生的眼神渙散了,外麵的走廊上傳來一陣雜遝的腳步聲。他聽到一橐橐脆響的高跟鞋聲中,伴隨著輕輕的膠底鞋的擦地聲,此伏彼起,節奏錯落,那是他熟悉的一種腳步聲猶如母獸熟悉幼仔的氣息。

馬林生一看到兒子太陽穴便咚咚響起來。他穿得很厚甚至有些臃腫和衣著華貴的母親站在門口。他幾乎比母親還要高出一點,如果再魁梧些,肩膀再寬些差不多就是個小夥子了。

從兒子出院後,他就沒見過他,去了幾次,都被前妻和其母拒之門外。他們臉已經恢複了原有的輪廓,頭發短短的剪得很平整。但額頭,顳俐和顴骨等有堅硬突出的骨頭處仍留有線淺的傷痕,這使他麵部的皮膚顏色看上去深淺不一,似有重重陰影,為那張年輕的臉增添了幾分老成和風霜感。

他注視父親的目光有幾分陰沉幾分冷漠,與其說是懷有敵意,不如說是麻木不仁。

審判員示意馬林生可以走了,同時請那母子倆就座。

馬林生幾次張嘴,終於一字未吐,沉默地從兒子身邊走過。來到外麵走廊上。

門在他身後關上了,走廊裏充滿陽光像是一條明亮的隧道。他走過一扇扇閃煉著金色光芒透明似無的窗戶,從後麵看去像是一截不溶於水的黑色鐵棍。

窗外起風了,隨著第一陣樹葉嘩嘩抖響後風愈來愈大,視野裏的樹都開始劇烈搖曳。這股蒙古來風終於如期降臨,如同帷幕遮住太陽,天地間頓時昏暗下來,霎時風景中豔麗明快的色彩蕩然無存,房間內也顯得陰森森的。

年輕的審判員把母親請到另一個房間等候,單獨麵對著這個孩子開始詢問。

“你不要緊張,我叫你來隻是核實了解一些情況,有什麼你就說什麼,我非常想知道你的真實想法,你知道你的父母親關於你的情況互相說法不一,可能你能告訴我們哪些是真實的。”

馬銳沒說話,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對這間法院的接待室有些好奇。

“我們先從日常生活問起。”審判員拿過厚厚一遝筆跡不一的證人證詞看了兩眼,從第一汾證詞了兩眼,從第一份證詞提供的情況開始問:“你母親方麵的證人說你父親在日常生活中對你照顧得不夠,經常給你吃掛麵,即便在節假日也怎麼省事怎麼來,基本一天主要的兩頓飯都是麵條,早飯則斷斷續續,時有時無,這情況屬實麼?”

“差不多。”馬銳眼睛看著保險櫃回答。

“我想問你,你們家吃麵條吃得複雜麼?我是說是否需要很複雜的配料和看作像山西人那樣?”

“不,就像吃方便麵那麼吃有時燴點鹵有時炸點醬更多的時候也就放點醬油和香油拌拌——比日本人還不如。”

“就是說僅是出於方便根本沒有隨營養和口味?”

“是。”馬銳看了眼審判員點點頭。

“為什麼?是你父親不會做還是懶得幹?”

“他怎麼說?”他沉默了片刻,問。

“他說不會,可我這兒還有另一份證言,說他在他女朋友家經常又烹又炸,手藝好得很,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那就是懶得幹了。”他的視線又開始在屋內遊移。

“……看來是這樣了,怎麼你不清楚?”

“我知道他能把雞呀魚呀的弄熟,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就算手藝好。”他有點不耐煩地抽抽鼻子。

“就是說雞呀魚呀的還吃過?”

“吃過。”馬銳奇怪地看了眼審判員。

“是嗬,要說你連雞都沒見過,連我也不信。你父親經常給你買衣服麼?就是說該買的衣服都買。”

“我媽媽怎麼說的?”

“她說你父親把更多的錢用在自己趕時髦上,而對你以不露出屁股為準——這是她證詞的原話。她還說你的幾件好衣服都是她給你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