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年作 1625年略作增訂)
一個人如果不浪費光陰,是可以做到少年老成的。然而這種情況難得一見。一般來說,青年就像“前思”,不像“後想”那麼高明,因為不僅在年齡上,而且在思想上,都有青年時代。然而年輕人的發明創造能力比老年人活躍,腦海裏豐富的想象源源而來,仿佛神差鬼使似的。
熱情奔放、欲望強烈、煩惱無窮的人未過中年是成不了氣候的。尤利烏斯·愷撒和塞普提繆斯·塞維魯就是如此。關於後者,有人說過,“他度過的是一個充滿錯誤,甚至充滿瘋狂的青春”。然而他可以說是所有羅馬皇帝中最能幹的一位。不過生性平和的人在年輕時則可以大有作為,奧古斯都·愷撒、佛羅倫薩大公科斯莫、加斯東·德·富瓦等人的情況是眾所周知的。話又說回來,老年人的熱情與活力則是成事的優秀氣質。
年輕人適合發明而不適合判斷,是幹將,不是謀士,適合推行新計劃,而不適合做已成定規的事務。至於老年人的經驗,如果是對他經曆過的事情,就可以進行指導;如果是對新生事物,就會產生誤導。
年輕人的錯誤敗事有餘,而老年人的錯誤充其量隻不過是成事不足。年輕人辦事好大包大攬,貪多嚼不爛,喜歡轟轟烈烈,不喜歡紮紮實實;總想急於求成,不顧方法和步驟;碰上幾條原則,就窮追不舍,貿然搞革新,結果招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一開始就采用極端措施,結果錯上加錯,還死不承認,絕不改正,就像一匹未上籠頭的馬,既不停步,又不回頭。
老年人反對太多,謀算過久,冒險太少,後悔太快,辦事不徹底,見好就收。
毫無疑問,最好是老少結合。這對目前有利,因為任何一方的優點都可以糾正雙方的缺點,也對未來有益,因為老年人幹的時候,年輕人可以學;這對跑外交有好處,因為老年人有權威,年輕人得人心。
然而青年人的道德優勢突出,老年人的政治手腕高明。《聖經》上說:“你們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見異夢。”有個拉比由此推論,青年人比老年人更接近上帝,因為異象是比異夢更清楚的一種啟示。世情如酒,越喝越醉人,老年人在理解能力方麵見長,而不在意誌感情方麵取勝。
的確有一些少年老成的人,但這種早熟隻不過是曇花一現。其中有一種人鋒芒畢露,但很快就會卷刃。修辭學家赫摩吉尼斯就是這樣,他的著作極其精辟,但後來變得十分愚鈍。第二種人有一定天賦,這種天賦能使青春放光,卻不能使老年生輝。如能言善辯隻適合年輕人,不適合老年人,就像圖利評說霍滕修斯那樣:“他跟過去一樣,但卻不很得當。”第三種是一開始調子唱得太高,年齡一大就跟不上去,李維說西庇阿·阿非利加“結尾不敵開頭”,正是這種情況。
解析
一、青年與老年的優缺點比較。
A.青年的特點:
1.容易有不高明的見解,但有活躍的發明創造和想象力。
2.性情暴烈者行動不成熟,但生性平和者卻成熟。
3. 適合發明、實幹、推行新計劃,不適合判斷、忠告,或做“已成定規”的事務。
4.在下述這一類青年中,其錯誤往往是致命的 ——
(a)大包大攬。
(b)考慮目的,忽略手段。
(c)堅持幾項不完善的原則。
(d)貿然革新。
(e)采用極端措施。
(f)死不承認錯誤。
B.老年人的典型缺點:
1.太喜歡表示反對。
2.太害怕冒險。
3.滿足於見好就收。
二、因此,明智的辦法是做事時老少並用,這就能保證 ——
1.眼前效益。
2.未來效益,眼下年輕人向老年人學習。
3.外交成功,因為將權威和得人心相結合。
4.年輕人的道德優勢與老年人的政治優勢相結合。
三、年輕人有時不能兌現諾言 ——
1.在才智不能持久的時候(赫摩吉尼斯)。
2.在具有的天賦隻適合青年,不適合老年的時候(霍滕修斯)。
3.當人們起始目標過於遠大的時候(西庇阿·阿非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