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人事部(分)(2 / 3)

論囚而渭水赤:相傳商鞅曾在渭水邊審決700多名犯人,渭水都被染紅了。

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商君列傳》:“衛鞅內刻刀鋸之刑,外深鈇鉞之誅,步過六尺者有罰,棄灰於道者被刑,一日臨渭而論囚七百餘人,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於天地,畜怨積讎比於丘山,所逃莫之隱,所歸莫之容,身死車裂,滅族無姓,其去霸王之佐亦遠矣。”

明?張岱《夜航船?兵刑部?刑獄?論囚渭赤》:“秦商君性極慘刻,嚐論囚渭水之上,其水盡赤。”

仇深曰切齒,人笑曰解頤。

切齒:咬緊牙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傳》:“樊於期偏袒搤捥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剄。”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切齒,齒相磨切也。爾雅曰:‘治骨曰切’。腐音輔,亦爛也。猶今人事不可忍雲‘腐爛’然,皆奮怒之意也。”

頤:麵頰。

《孫子兵法?九地》:“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

解頤:開顏而笑。

東漢?班固《漢書?匡衡傳》:“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人微笑曰莞爾,掩口笑曰胡盧。大笑曰絕倒,眾笑曰哄堂。

莞爾:微笑。

《楚辭?漁父》:“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父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自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複與言。”

(子魚注:戰國時期楚國有許多關於隱士的傳說,漁父即其中的一位人物。全篇以屈原和漁父的問答為主要內容,漁父在交談中流露出相當多的以宣揚退隱自全為基調的道家思想,而屈原在“舉世皆濁”、“眾人皆醉”的困頓處境中,依然堅持著“獨清”、“獨醒”的處世態度,而且表示“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也不能同流合汙,顯示了純潔高尚的精神品格。)

胡盧:發笑的樣子。捂著嘴笑,指暗笑或竊笑。

《後漢書?應劭傳》:“劭字仲遠。少篤學,博覽多聞。......又刪定律令為《漢儀》,建安元年乃奏之。曰:‘......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絕倒:形容大笑,前仰後合。

《晉書?衛玠傳》:“玠字叔寶......及長,好言玄理。其後多病體羸,母恆禁其語。遇有勝日,親友時請一言,無不谘嗟,以為入微。琅邪王澄(澄字平子)有高名,少所推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倒。故時人為之語曰:‘衛玠談道,平子絕倒。’”(子魚注:“衛玠談道,平子絕倒”之“絕倒”之意為對對方的言論極為佩服。)

哄堂: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

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唐禦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禦史知雜事,謂之雜端。公堂會食,皆絕笑言。惟雜端笑而三院皆笑,謂之哄笑,則不罰。”

(子魚注:笑有四種,哭也有三樣。施耐庵《水滸傳》中說:“凡世上婦人哭有三樣哭: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有聲謂之號。”)

留位待賢,謂之虛左;官僚共署,謂之同寅。

虛左:古代以左為尊,故留出左邊的位置等待賢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異母弟也。是時範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聞之,欲厚遺之。......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同寅:同在一個官署中。

人失信曰爽約,又曰食言;人忘誓曰寒盟,又曰反汗。

爽:過失,差錯。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卷四?促織》:“少間,簾內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

爽約:失約。

食言:不履行諾言;失信。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寒盟:背盟。

反汗:出來的汗又返回去,是說話不算數的意思。

銘心鏤骨,感德難忘;結草銜環,知恩必報。

銘心鏤骨:形容感受極深,永記不忘。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