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不可能讓自己的妃子落入賊手,因此找到周皇後:“汝乃國母,理應殉國。”
周皇後也哭著說:“妾跟從你十八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
袁貴妃伺候皇後上路之後,看著崇禎皇帝冷冷地說道:“不用陛下操心,臣妾必不為賊寇所辱,自當追隨皇後於地下!”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
朱由檢又召來十五歲的長平公主,含淚注視良久才歎息一聲:“卿本無罪,奈何降生到帝王家!”
朱由檢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長平公主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了過去。
一旦殺紅了眼,朱由檢再無顧忌。年僅六歲的幺女昭仁公主被叫到身前,同樣一劍刺死。
國破之際叛徒數不勝數,但是宦官之中也有忠烈之人。
近侍王承恩始終不離不棄,九叩首之後,在崇禎皇帝朱由檢對麵上吊身亡。
朱由檢在上吊自殺之前,曾咬破食指血書於衣襟:“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接劉宗敏所部大順軍入城。
從崇禎皇帝朱由檢拒絕談判,到京師被徹底攻破,整個過程不到四個時辰。
大順王李自成從潼關起兵東進,到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自殺,一共隻有三個月時間。大軍所過之處僅僅發生一場血戰,其他的地方簡直就是摧枯拉朽一般。
平時那些在嘴巴裏叫囂“忠君愛國”的文人誌士,根本沒有看見他們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更沒有幫助皇帝和朝廷做出什麼像樣的抵抗就全部投降。
大順軍入北京之初,兵不滿二萬。
因為擔心激發民變,所以李自成縱馬進城之時,在承天門射了一箭,正中“承”字,同時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一律殺無赦!”
於是“有二賊掠緞鋪,立剮於棋盤街。民間大喜,安堵如故。”正因為如此,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
大明朝走到今天,人心向背到了何種程度,已經沒有必要解釋。
正午時分,李自成在劉宗敏、牛金星等文武百官的陪同下,一身與將士同樣的裝束,在夾道群眾的歡呼聲中,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城,經承天門步入內殿,宣布大明朝的崇楨皇帝倒台。
李自成並沒有對崇禎皇帝的人趕盡殺絕,而是下令安撫幼小的皇太子及宮中人。
兩天後,人們在煤山找到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屍體。
麵對這位亡國之君的遺體,李自成下令“禮葬”,派人把他的屍體運到昌平縣明十三陵。並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於田貴妃墓中。
苗三冠簡要說明了中原血戰的經過之後,最後強調:“從占領大同、宣府、昌平開始,大順王李自成、軍師牛金星和宋獻策、權將軍李岩都已經感受到了建州女真韃子的真正威脅,同時知道大明朝的主要敵人是建州女真。”
“這是民族存亡之戰,誰也不敢做曆史的罪人,李自成也不敢。正因為如此,李自成才決定和崇禎皇帝朱由檢議和,然後組建一支精銳部隊北上抗擊建州女真。”
“但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不甘心失敗,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吳三桂的身上。殊不知,這個吳三桂根本就是首鼠兩端。”
隨著苗三冠講述北方發生的事情,熊儲從最開始的震驚,到後來完全是一臉頹然之色:“目前張獻忠進入四川,李自成占據了河南河北,連朱由檢都上吊自殺了,現在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
“我關心的是,北方究竟如何了。女真韃子一直對中原腹地虎視眈眈,現在朝廷已經崩潰,他們會視而不見嗎?你們不在衡陽關注局勢的發展,而是跑到我這裏爭吵不休,究竟所為何事呢?”
彭無影接口說道:“主公明鑒,大順王李自成已經攻破京師,而且崇禎皇帝已經在煤山吊死,大明朝現在已經沒有皇帝。俗話說得好:國不可一日無主。主公乃是建文帝嫡傳血脈,現在就應該趁勢而起登基稱帝,繼承大明朝的國統。”
苗三冠搖搖頭,斬釘截鐵地說道:“不妥,主公現在絕對不能稱帝。太祖皇帝當年的教誨言猶在耳: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萬練看著熊儲,第一次惜言如金:“微臣讚成苗三冠的意見。”
“微臣反對苗三冠和萬練的意見!”侯銘德嗓門不大,但是言辭目標更加明確:“現在形勢危急,主公就應該當仁不讓,立即宣布繼承大統。不然的話,大明朝的軍民必定亂套。”
張毓秀僅僅說了四個字:“微臣附議。”
五個人兩種意見,而且是一張一弛,態度決然相反。
每個人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最後把目光都放到了熊儲身上,而且神情都顯得非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