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話暖心(1 / 1)

楊瀾在采訪張海迪時,問她:“如果上帝讓你站起來,你將做些什麼?”張海迪想了想說:“你知道嗎?坐在輪椅上是很難炒菜的,因為所有的廚具都是根據健康人的身高設計的,所以在家裏,我先生不讓我做油炸類的食品,因為油會直接濺到我的臉上。如果我能夠站起來,我希望為我的先生做他最愛吃的油炸食品,我還希望能夠像一個普通的媽媽那樣,到學校去接我的孩子放學,然後拍拍他的肩膀說,咱們回家吧。”

這番回答,親切、平實,讓人感動。細語顯示力量,這無疑是一個例證。生活中,許多感人的話語,總是在不經意間給我們溫暖。

作家劉誠龍曾記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妻子每次拿錢給母親,總是一把零票子,給小孩卻是一張整的。劉先生很納悶,便問個中緣故。妻子告訴他:“女兒愛花錢,5元一張的鈔票,到她手裏,好像不是錢,一眨眼就花光了。要是給她一張一百元的,她就舍不得找零,能用十天半個月。我給她都是大錢。媽呢,她舍不得花錢,一張大票子到了她手上,她總收著不用。給她零錢呢,她就舍得拿去用,買些瓜子、葡萄幹什麼的。你是要讓媽用錢呢,還是讓她把錢藏在枕頭下?”

這番回答,同樣讓人感慨。妻子的解釋貌似微不足道,一個賢媳良母形象卻如在眼前。俗話說,言為心聲。倘若不細心,不真心,又怎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還有一個故事:一對新婚夫婦,在臥室裏掛上了大紅窗簾。可沒過幾天,妻子就將窗簾換上了素雅的米黃色。丈夫不明所以,問妻子:“大紅窗簾烘托出喜慶的氛圍,有什麼不好嗎?”妻子笑笑,說:“不是不好,是要看位置。”丈夫更不解了:“都是窗簾,都掛一個地方,你這不是歪理麼?”“我說的是真的,”妻子解釋說,“我們住進來後,對麵鄰居家的女兒就開始哭鬧,有時還持續到深夜。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那個女孩是個精神病患者,咱家的大紅窗簾就是罪魁禍首,她一旦受到輕微刺激,哪怕是見到令自己躁動的顏色都會特別不安,就會以吵鬧的方式釋放出來……”丈夫頓時恍然大悟,沒想到做心理醫生的妻子如此細心。

其實,隻要用心去感受,那些溫暖的回答就在我們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