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注重製訂公司的短期計劃,也關注公司的長期目標。從合並的第一天起,就製訂了嚴格的計劃,包括第一天要幹什麼,第一個月要幹什麼,第二個月要幹什麼,第三個月要幹什麼。我們有很明確的當年計劃、第二年計劃和第三年計劃。這些目標一旦設定就不能隨便更改,而要盡力去實現。例如,所有員工在新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能夠通過電子郵件係統進行溝通,我們通過努力也實現了這一目標。
我們很清楚既定目標和需要完成的任務進展到了什麼階段。每周我和其他高管都會回顧這一周的目標、評價、數據、重要事件和主要決策。
我們在縱向的結構和橫向的流程上都進行了整合,圍繞這些新業務和流程創立了特定的團隊。每個縱向和橫向的業務團隊都有其特定的目標、評估體係和時間表。我們發現有時候最能夠創造價值的環節在於橫向流程,例如產品的供應環節。
每個項目組都負責召開自己的例行管理會議,記錄好日常工作的決定。項目經理會將跨項目組的問題在各組負責人例會上進行溝通,在會議上記錄由誰提供的解決方案。在項目經理之上設置的是部門經理,他們把跨部門的問題在每周例會上提出來,由行政指導委員會的相關人員當場定奪。我們有一條非常明確的指揮鏈,要求在辦事的時候雷厲風行、不許拖拉。如果某個部門做不了某個決定,就要不斷上報,一直到有人拍板為止。如果某個問題上報到了管理委員會,那麼我和其他公司高管就會一起討論決定。我們通常都能達成共識,如果實在無法達成共識,最後就由我來做出決定。
我們成功地進行了行業內最大的整合,同時注重細節、統一的流程和協作,希望提高工作效率並降低出錯率。之所以能完成這項浩繁的工程,全靠兩家公司所有員工的巨大付出。
先進的科技給我們提供了技術支持,幫助我們做出所有的決策,進行交流,把世界各地的員工團結在了一起。我們創立了“電子辦公室”,這是一個能讓每一個團隊和委員會進行溝通的虛擬網絡空間,它把229 000個電子郵箱、232 632個賬戶、220 000台電腦、1 093個工作站和超過7 000個數據庫整合起來,其成就不亞於兩家公司整合的其他任何方麵。
在這樣結構複雜而且瞬息萬變的跨國公司裏,有著各種運營方麵的挑戰,整合是其中的一項,它讓我想起了在大學裏寫的哲學論文。要想提煉出精髓,前提是你要懂得所有的細節。一個優秀的老師可以提綱挈領地把問題講清楚,因為他對所有的細節都了然於胸。一個領導者如果能有效地和員工進行溝通,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那是因為他對員工的實際工作狀況非常熟悉。
兩家公司合並後,我們隻需要一種產品、一個流程、一個計劃,尤其重要的一點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所有的員工都把目光投向自己的領導,以便在合並後盡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一個人內心對一種新的局麵感到無所適從,他不會馬上接受新環境。因此,我們首先要多和員工進行坦誠的交流,告訴員工因為合並會有多少人將丟掉飯碗,告訴他們其中的緣由,還要告訴他們等多久能知道在新公司裏的去留問題。後來,我們還告訴員工我們選人的標準,告訴他們如果丟了新公司的工作,可以得到怎樣的再就業援助。在一個大變革時期,人們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事,除非把最壞的結果告訴他們,否則他們認為一切都有變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