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救災方案(下)(1 / 2)

“大多數難民,隻要記住了哪些東西該遵守,並且知道會有危險,遇見了自然就能立刻上報,官府的處理也要迅速。初期實行,效果肯定不明顯,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這種事就很平常了。管理難民,生活衛生尤為重要,因為聚集的人多,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疫情,大家都不希望看見這種事。”

古人大多都是談疫色變,秦、歸二老點頭認可陳厚顏說的話。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難民集中在一個區域,最怕發生大規模的疫情,控都控製不住,隻能天天看著大片的人死去,那種場麵,誰都不願意看到。如今聽陳厚顏剛才講到的細節,讓懂醫學的人專門編寫一些生活常識教給難民,再配合官府大力宣傳,做到發現一起立刻處理一起,自然能控製難民居住區域內爆發大規模疫情的事。這種大事,沒想到細化之後,處理起來竟然也會如此不會有後遺。

“人太多,就容易出亂子,所以必須要細化。除了教導難民學習自我防治及時上報之外,官府方麵還得麵麵俱到注重細節。所謂的細節,就是任何事,都要具體落實到實處。就好比微小到連難民上茅房,都要開辟出專門的區域,以至於好處理汙穢。更別說風寒感冒衣食住等等。在劃定區域內設立專門的醫館集中管理生病者,有疫情出現立刻設立特別區域進行隔離,派放糧食要有專門的地方和固定的時間,而非隨意隨時任何人都可以。難民飲用的水源要確保幹淨無汙染,被褥衣物要嚴格落實發放到每個難民頭上,做到有人貪汙,有一殺一,以儆效尤的嚴管政策。”

秦、歸二人一旁聽著,不自主地點頭認可。陳厚顏剛才說的這些,都是具體措施,比他們先前想到的,更注重細節!

“生活衛生方麵,大概也就這些,那麼,接下來,就是安置難民的問題了。”

“安置倒也好辦,最好的安置,就是讓工匠修建簡易房屋,隻不過耗時太久,而且根本沒有那麼多錢財支持。大多是搭建露天草棚,讓難民住在一起。”做筆錄的歸老補充道。

陳厚顏點了點頭,心裏念著,所謂的露天草棚,也就是現代的集體宿舍。不過比集體宿舍還要寒磣,在人頭頂上隨便搭著擋雨的茅草,四周連風都擋不了,算是安置了。夏天還好,秋冬天,還不冷死人?

“秦老,你去過北麵的大遼,可曾見過遼人是如何生活在寒冷的草原上?”

旁邊的秦老淡淡道:“遼人多以牛羊皮毛做成穹廬,一來可以方便放牧,二來搭建容易並不費時。難道八百想學遼人給難民搭建那種穹廬?造價方麵就...太過昂貴,不可取。”

遼人的穹廬,多是一戶人集全家多年的財力才能做成,而且,人家的穹廬也是永久性使用,如果給難民搭建穹廬,僅僅解決一時之需,倒也沒必要如此費財費力。

就在秦老剛剛覺得搭建穹廬的想法不可取的時候,陳厚顏那兒已經說出了讓秦老幾乎震驚的話。

“秦老,如果我朝能有造價低過遼人的穹廬至少十倍,而且實用性絕對比穹廬更便捷的東西,不知道秦老會不會用?”

秦之問微不可擦地抖了抖手,那麵的歸期光也頓了頓暫時不做筆錄。

“當真?”二人同時問道。又覺得陳厚顏不像是說胡話的人,心中竟無比著急“八百快快道來!此事關乎國家大計,並非局限於難民!”

陳厚顏麵帶三分苦笑,道:“秦老,不知道府上有沒有木炭?”

“有,我讓秦六給你拿來!”秦老急忙走出書房,不一會兒功夫,就給陳厚顏拿來一截木炭。陳厚顏找來一把小刀,將木炭削成一隻炭筆的模樣,又拿來一張書寫用的白紙。略作思索,炭筆便在白紙上畫出一些圖案,旁邊秦、歸二人一直目睹他作畫,並不完全明白他究竟在畫什麼。

陳厚顏全神貫注畫畫,前世的他,作為一個超級保鏢,要說不熟悉帳篷的構造,那簡直是侮辱保鏢這份職業。

作為現代人居家旅行、殺人放火,必備的帳篷,已經普遍到人手一頂的程度。隨便一個愛旅遊的人,都能夠畫出帳篷的構造原理,更別說陳厚顏這個精通各種野外生存的超級保鏢,畫帳篷簡直跟玩弄槍械一樣熟悉。

陳厚顏在紙上先畫出了帳篷的支架,他相信,以現代的冶煉技術,造出這種最簡單不過的支架輕而易舉。帳篷有複雜有簡單,一般的救災帳篷,適合多人居住的,構造就不那麼複雜。支架畫出來之後,又畫了些分出來支撐的部件,不一會兒功夫,陳厚顏的筆下,儼然出現了一副像房屋骨架那般的圖畫。

很富有立體感的圖畫,秦老和歸老雖然是第一次看見這種作圖方式,但一眼就看出若是按照圖案上那些支架進行搭建,隨便一個普通工匠都會。

“這是用鐵架子搭建起來的形狀,當然,如果怕來不及,先用結實的木架搭建也可以。至於架子外麵,用油布蓋上,將整個架子包裹,前後留出兩個可供人進出的孔門,在油布上也要做出一些類似窗戶一樣透氣的小孔。至於尺寸要多大,則是根據需要,延長支架和油布的尺寸。不知道這種用油布搭在外麵,可擋風雨日照,裏麵空出來像房屋一樣的東西,會不會比遼人的穹廬差!而且,它便於安裝攜帶,等用完了,官府再統一回收,以後那裏有災難,第一時間可以運送過去,這是一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