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生態環境論理與堪輿風水學的沿革之路(五)(1 / 3)

第五節 周朝的卜筮營建都邑

曆史延續到商周時期,人們對擇地而居的選擇不再是單純地順應自然,而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加入了預測吉凶的卜筮術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可以找到大量與卜宅活動有關的卜辭,如卜問在唐土作新邑是否合適、武丁作邑上帝是否充許的卜辭等。通過占筮來擇居,一船稱之為占居。從遺留下來的卜辭來分析,卜筮擇居的主要內容是都邑的選址和營建。

都城的選址和營建對於部落首領和帝王們被看作與國勢之昌盛和衰敗息息相關,都作為頭等大事,往往親自負責此項工程,並親臨現場。

從很多文史資料中,可以找到商周民族經卜筮而營建城邑的事例,其中最為後世堪輿師所推崇的當屬周人遠祖公劉豳之例。

周人部落原處邰地(今陝西武功縣),為避夏人的暴虐,周人的祖先公劉率全部族翻過大峪嶺,選擇了涇河邊的豳地作為定居之地。在《詩經·大雅·公劉》中詳細描述了公劉勘察地形、規劃營宅的各種細節,被認為是卜宅之文的濫觴,公劉也被推崇為堪輿學的一位遠祖。

周滅商後,周成王為了鞏固對商朝東方故地的統治,決議把都城遷到洛邑,於是派大臣前往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察看山川形勢,地理地貌,水土狀況。《尚書·召誥序》:“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太保召公姬在蔧、澗兩河之間周密勘察後又經過周公旦的反複占卜,終在洛河近地營建洛邑。洛邑的營建既有嚴格的勘察相地過程,又經過吉凶的反複卜問,其最終定址也符合後世堪輿中“風水寶地”的標準,洛陽已經幾朝國都,至今福祚綿長,也被後世視為古代早期經典堪輿的典範。

第六節 春秋戰國的法天象地

以先秦至戰國時代,出現了七雄並爭,竟相高以奢麗,楚築章華在先,趙築叢台於後的大興土木的局麵,諸子百家爭鳴,傳統文化中的各種思想理論也在此時期趨於成熟,並為堪輿術的形成作好了理論準備。同時,由於陰陽、五行學說的興起,周易八卦理論為堪輿提供了一套操作性強的推衍和運算的符號係統,使堪輿術有章可循。後世堪輿學一些根本的思想觀念,其源頭都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後世堪輿中的形象派即本於這一時期兵家和縱橫家的形勢論。由此,相地之術由陽宅發展到陰宅,其中也摻雜入更複雜的術數因素,由單純的卜筮轉化為將住宅與吉凶禍福的預測聯係一體。

春秋戰國這一時期,人們對自然地理包括地質、水文、地形地貌等知識了解更為豐富,相地之學也達到更上一層樓的水平。萬世師表的孔子曰:“卜其宅兆而安!之”。墨子的:“就陵阜而居,因丘陵掘穴而處”。孟子的《離婁》等,均為後世遵循。春秋吳國的名相伍子胥在為吳國指導構築闔閭城(今江蘇省蘇州市)時,提出“相土嚐水法天象地”的理論原則。用“其尊卑以天地為法象,其交媾以陰陽相配合”的思想進行實地考察觀察土壤的性狀,考究河泉水源與流域分合,由此選定城址。將吳國的國都闔閭城的結構、位置座向與天象呼應配合,“陰陽調和,四序順理,陰陽以時,寒暑應氣,設陸門八座,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座,以法地之八卦”。八風就是八方之風,隨季節不同而有風向差異。城牆四周,每邊各開二門,東麵為婁、匠二門,西麵為閭、胥二門,南為盤,蛇二門,北麵為齊、平二門。《史記·律書》:“閭、胥風居西方。”向西建此二門以象天門,引入聞風以通天上。吳欲並越,用十二生肖的方位在越國方位正處於蛇上,所以將東南門命名為蛇門。吳的主位正處於龍位,其方向在辰,以龍鎮蛇吳必勝越,龍以盤為穩,西南方因名為盤門。北麵的齊、平二門也有掃平齊國的意思;楚在西北方,也將閭門名破楚門。因此,新建都城目的意欲振興自強,以稱霸中原;以法地之八卦建築的闔閭城(今蘇州市)幾千年來相沿不變,對中國古都文化,留下了極為寶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