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存之源——濁水 汙水 廢水汙染 海嘯 洪水
第一節 論水
《平砂玉尺經》:“陰龍必得陽水來含,陽龍必得陰水來交。陽龍左行而陰水右來,陰龍右行而陽水左來,到堂合襟。衝陽和陰,萬物生化。”一陰一陽,須臾不可分離。
《青囊序》:“山無水不變,水無山不合。一動一靜,一陰一陽。山主人丁,水主財祿。”《水經注箋序》:“夫水在天地間,猶乎世之貨財也,也源名山,流成江河,趨為四海,蘊為雲氣,還雨天下,以浸潤萬物。”《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春秋元命苞》:“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萬物之所由生,元氣水津液也”。
《發微論》:“水則人身之血,故為太柔;火則人身之氣,故為太剛;土則人身之肉,故為少柔;石則人身之骨,故為少剛。合水火土石而為地,猶合精氣骨肉而為人。”《都天寶照經》:“節數多時富貴久,一代風光一節龍。”“風水不外山情水意,若山無情,水無意,則失地理之本旨矣。朝對要有情,如案山近宜低,遠宜高。水要曲折而來,盤桓而去。橫水抱穴為弓,繞抱有情。內明堂不可太闊,太闊近乎曠蕩,曠蕩則不藏風。
又不可太狹,太狹則氣局促。局促則穴不貴顯。總之要合情合理,要適中。”《地理簡明》:“千裏為大郡,二三百裏可為川,百裏隻堪為縣治,下此為鎮市。”“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察其隱隱隆隆之脊,或直或曲,動輒數十裏或數裏,始有水分八字之峽,或有石骨微露蹤跡,或有銀錠來氣之脈,若前麵遇水界截,則審隨龍之水,及諸水聚處為明堂,以求穴向。其結穴處必然氣聚。”《地理或問敘》:“水味以甘甜為上,辛鹹次之,酸苦最下。水本無味,因土而變味。
氣以變土,土以變味。地有氣而後水有味,故鹽池皆龍氣所鍾。其餘州郡之大者,城內必多鹹水。鄉村有鹹水者必多富貴,此亦可以卜地氣矣。”“水色碧,水味甘,水氣香,主上貴;水色白,水味清,水氣溫,主中貴;水色淡,水味辛,水氣烈,主下貴。若水酸澀,發餿,不足論。”《禹貢》:“兩山之間必有一水,兩水之間必有一山。”《山經》:“以水源為定,故大幹龍則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幹龍則以大溪大澗夾送,大枝龍則以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唯田源溝洫夾送而已。觀水源長短而枝幹大小見矣。”
《地學簡明》:“中原平地及湖鄉,行龍入地至難詳,尋得龍來無穴下,茫茫闊遠何相當。此名天平隻看水,水繞彎環是穴中。若還舍水去尋穴,望望皆平無定蹤。龍若逢水穴方止,無水攔斷去不窮。”“地有奇巧有醜拙,巧是穴形美且奇,拙是穴形媸且醜。”
《讀史方輿紀要》:“視中原,居高負險,有建瓴之勢。”“北京青龍水為白河,出密雲,南流至通州城。白虎水為玉河,出玉泉山,經大內,出都城,注通惠河,與白河合。朱雀水為盧溝河,出大同桑幹,入宛平界。玄武水為濕餘,高梁、黃花、鎮川、榆河,俱統京師之北;而東與白河合。”
《水龍錄脈歌》:“地理真傳世罕逢,陰陽之錄最難窮。尋龍捉脈觀山水,岡阜平洋總一同。平洋之地水為龍,四野茫茫豈認蹤?若使明師精妙理,追尋原脈辨雌雄。水龍妙法少人知,慎勿輕傳與俗師。達者悟之明地理,愚人不曉豈能為?元武之水是龍身,定穴君須看得真。水積必然龍有穴,水流氣散不堪陳。大水索回是幹龍,小河支幹攔親蹤。”
《黃妙應博山篇·論砂》:“木砂直而麗,逢金則折,最要水木相扶;火砂尖而銳,遇水易滅,最要木火通明;土星方而厚,見木不育,最要火土相濟;金砂圓而秀,遭火便傷,最要土金相助;水砂動而和,得土失佳,最要金水相生。”
《管子·水地》:“何以知其然也?夫齊之水遒躁而複,故其民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輕果而敢;越之水濁重而淚,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滯而雜,故其民貪戾,罔而好事;齊晉之水枯旱而運,滯而雜,故其民諂諛葆詐,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沉滯而雜,故其民愚戇而好貞,輕疾而易死;宋之水輕勁而清,故其民間易而好正。
是以聖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則人心正,水清則民心易。人心正則欲不汙,民心易則行無邪。是以聖人之治於世也,不人告也,不戶說也,其樞在水。
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而止,正也。
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已獨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
山管人丁水管材,水深處民多富,淺處民多貧;聚處民多稠,散處民多離。”《平洋全書》:“依山者甚多,亦須有水可通舟輯,而後可建,不然隻是堡塞去處。選址於河曲所謂宅居澳納,且以水流三麵環繞纏護為吉,謂之‘金城環抱’,‘金’是五行之金,取象其圓。‘城’則寓水之羅繞兮,故有水城之稱。”《地理知止》論八美八醜中:“一眷,去而回顧;二戀,深聚留戀;三回,回環曲引;四環,繞抱有情;五交,兩水交會;六鎖,灣曲緊密;七織,之玄如織;八結,眾水會瀦。一穿,穿胸破堂;二割,割脈割腳;三牽,天心直出,牽動土牛,四射,小水直來,形如箭射;五反,形如反弓;六直,來去無情;七斜,斜飛而去;八衝,大水衝來。”
《水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產也。”《水龍經》:“大江大河雖有灣抱,其氣曠渺。須於其旁另有支水,作元辰繞抱成胎,則七氣內生,並大水之氣脈皆收攬無餘。大蕩大江收氣厚,涓流點滴不關風,若得亂流如織錦,不分元運也亨通。”
《地理人子須知》:“其味淡,其色渾,其氣腥,不可灌溉,不堪盥洗,不宜炊飲。陽宅飲之,非但此方無有富貴,乃主瘟疫,久而絕滅。味甘如醴,飲之令人壽。其山泉流紅色粘滯。其水可浸鐵為銅者也。以其色類膽汁,又名膽泉。”
《地理或問敘》:“冬、夏二至,晨昏雨後,氣升如蓋。如禽主文,如獸主武,氣異極貴。或如石門,或隱隱如千石倉,或如山鎮,或如樓屋在雲霧中,此異氣也。凡氣霧濃盛者,此吉地也。”“水味以甘甜為上,辛鹹次之,酸苦最下。水本無味,因土而變味。氣以變土,土以變味。地有氣而後水有味,故鹽池皆龍氣所鍾。其餘州郡之大者,城內必多鹹水。鄉村有鹹水者必多富貴,此亦可以卜地氣矣。”“水色碧,水味甘,水氣香,主上貴;水色白,水味清,水氣溫,主中貴;水色淡,水味辛,水氣烈,主下貴。若水酸澀,發餿,不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