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與周圍開闊的沼澤濕地和河穀草原上,棲息著種類繁多的禽鳥,成群的野鴨、大雁和天鵝等也時常光顧此地,它們在寧靜的水麵上安閑的遊戈。據說,當野鴨群被驚動時,便會看到它們一隻隻、一批批漸次飛起,翅膀拍打著水麵,十分壯觀。也許是季節的關係,我們沒能看到成群的野鴨,但卻看到碧綠的草地環繞明鏡般的湖水,寧靜秀美,廣袤的沼澤草原上,牛羊在遊閑覓食,白色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帳篷前的地灶上,炊煙嫋嫋,與青山和白雲構成一幅天然的巨型山水畫,令人賞心悅目。
在鴨澤湖西北方臨河的草原高地上,有一處石堆,那就是“敖包”,圖瓦人每年定期在此開展祭祀活動和過“敖包節”,祈求六畜興旺、家人平安。圖瓦人除舉行蒙古族傳統的祭敖包外,還過當地的鄒魯節(入冬節)。他們信仰藏傳佛教,但原始的薩滿教也對他們影響較深,祭天、祭湖、祭山、祭魚、祭火等宗教活動每年都要舉行。
在鴨澤湖北麵2公裏,有一塊草地平台,據說是成吉思汗的“點將台”,旁邊有一個巨大的漂礫石,據說當年成吉思汗就站在巨石上檢閱蒙古雄師。在點將台附近的草原上我們還能看見近百個以鵝卵石堆砌的圓形圖案,可能就是當年成吉思汗大軍駐紮後留下的遺跡。
近幾年在點將台的遺址上,已陸續發掘出做工十分精致的銅質盔甲,還有古代部隊專用的工具箱等文物。在布爾津縣檔案館裏,仍保存有當年烏梁海左翼左旗紮薩克曾經使用過的重約4.5公斤的官印。
臥龍灣
當地稱卡讚湖即鍋底湖,是取其形狀象鍋底而得名,臥龍灣位置處在布爾津縣去喀納斯的途中距縣城140公裏,距喀納斯10公裏。湖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錦、綠草如茵,湖中小島景色秀麗,湖進水處巨石抵中流,激浪拍巨石,玉珠飛濺。湖的泄水口有座木橋飛架東西,站在橋上向北是一平如鏡的臥龍灣向南是奔騰咆哮的喀納斯河。
神仙灣
鴨澤湖南,喀納斯湖河流因受到下遊泥石流及崩塌堆積物的堵塞而變寬,最寬處達700米,是喀納斯河在喀納斯湖景區內最寬的河段,這裏河穀地勢平緩,在河岸地帶形成大片沼澤與草甸。河中有數個小島,傳說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因此這裏被稱為神仙灣。
月亮灣
從臥龍灣沿喀納斯河北上約1公裏,你會在峽穀中看到一藍色月牙形湖灣,那就是月亮灣。月亮灣會隨喀納斯湖水變化而變化,是鑲在喀納斯河的一顆明珠。湖內有嫦娥奔月時留下的一對光腳印。也有傳說這個腳印是當年成吉思汗追擊敵人時留下的。美麗靜謐的月亮灣是喀納斯的標誌景點。
駝頸灣駝頸灣
是進入喀納斯河河穀第一個景點,喀納斯河在這裏形成了一個恰似駝頸的大拐彎。
這裏四周森林密布,主要種有西伯利亞鬆、西伯利亞雲杉、歐洲山楊、疣枝樺以及林下密布的刺薔薇等灌木。是公園內秋色最美的地段之一。
納斯年平均氣溫僅4℃,一月平均氣溫-24℃,真正想領略喀納斯的自然美態,當屬6月的花海和9月的金秋。
6月的喀納斯開始進入春天,青草如茵,山花爛漫,赤芍和柳蘭紅花遍地,金蓮花、鬱金香和水毛莨一片金黃,飛燕草、鳶尾、翠雀花、勿忘我幽藍同輝,高大的防風和野胡蘿卜傘形花朵,像飄在空中的層層白雲,這時的喀納斯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多姿多彩的野花,與藍天白雲,雪峰碧水,木屋叢林,一起構成了喀納斯春天的故事。
一進入9月,喀納斯便進入了純金的時節。天高雲淡,藍天如洗,層林盡染,滿目流金,深綠的山坡上透出一片片黃枝紅葉相間、青山白雪相連的色塊,湖畔的白樺、紅鬆、冷杉等樹木會以金黃、橙紅、黛綠等交叉的色彩,烘托著山頂耀眼的雪色,投映在翡翠石般的喀納斯湖上,光彩奪目,令人沉醉。
五、萬鳥朝鳳的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是國家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
入湖的河流有40餘條,主要有布哈河、巴戈烏蘭河、倒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
蒙語稱“庫庫諾爾”,藏語稱“錯溫布”,意為“青色的海”、“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
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湖長105公裏,寬63公裏,湖麵海拔3196米,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湖四周被四座海拔在3600~5000米間的巍巍高山所環抱,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
青海湖的構造斷陷湖,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係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黃河,是一個外流湖。至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了尕海、耳海,後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
橡皮山由於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幹,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鹹水湖。北魏時青海湖的周長號稱千裏,唐代為400公裏,清乾隆時減為350公裏。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緣約20公裏處有古湖堤遺址;距湖東岸25公裏處的察漢城(建於漢代),原在湖濱。東西兩邊已分別退縮25公裏和20公裏,水位下降約100米。青海湖呈橢圓形,周長300餘公裏。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這裏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麵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麵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麵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麵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裏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節裏,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氣爽,景色十分綺麗。遼闊起伏的千裏草原就象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那五彩繽紛的野花,把綠色的絨毯點綴的如錦似緞,數不盡的牛羊和膘肥體壯的驄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灑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蕩漾。
而寒冷的冬季,當寒流到來的時候,四周群山和草原變得一片枯黃,有時還要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開始結冰,浩瀚碧澄的湖麵,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像一麵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裏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展畜牧業和農業有著良好的條件。早在遙遠的古代,這裏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產地。青海湖一帶所產的馬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為“秦馬”。古代名著《詩經》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馳。以後,隋唐時代,這裏產的馬經過與“烏孫馬”、“血汗馬”交配改良,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它不僅以神駿善馳而馳名,而且以能征慣戰而著稱。
近幾十年來,受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影響,青海湖水位持續下降,流域內生態係統退化加劇。據監測,近50年來,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8米,水麵麵積減少了362.3平方公裏,大致相當於每年減少一個杭州西湖。有專家預測,如果不斷萎縮,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將在200年後完全消失。由於氣候暖幹和全流域生態係統退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的總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天然牧場為了保護青海湖,青海省政府於2008年5月26日宣布,正式啟動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投資近16億元,在10年內最大程度恢複青海湖原生態。
根據規劃,將實施天然草地退牧封育85.47萬公頃;濕地保護27.66萬公頃;重度沙化型退化草地治理9.15萬公頃;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複9.11萬公頃;毒雜草滅治33.86萬公頃;草原鼠蟲害防治130.24萬公頃;沙漠化土地治理3.94萬公頃;生態林建設3.44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