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選摘國內曆代名勝經典建築,以供廣大愛好者和讀者一讀其奧,悟思其妙,借鑒地理,從中受益,為國爭榮,為民謀福。
一、北京、故宮、紫禁城的風水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她代表著世界東方的文化風貌。古都北京是風水在城建史上的傑出典範。
北京,是舉世聞名的曆史文化名城。它悠久的曆史源自距今70多萬年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琉璃河商周遺址把這座城市的建城史上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曆史上的北京城,從西周的薊丘,到西周末燕滅薊成為燕都,到唐代幽州城、遼代南京城、金代中郜城,2000多年裏城址都在今北京城西南廣安門一帶。
北京城,是元大都奠定的基礎。使北京城享有盛譽,是它那規劃嚴整的城市,輝煌壯麗的宮闕,無處不深深地打上了風水的印記。
北京的風水被曆代堪輿家稱頌,宋代大理學家、易學家、思想家朱熹高度讚頌曰:“冀都是正天地中間,好個大風水。山脈從雲中發來,雲中正高脊處,自脊以西之水則西流入於龍門西河,自脊以東之水則東流入於海。前麵黃河外繞,右畔是華山聳立為虎。自華來至中原為嵩山,是為前案。遂過去為泰山,聳於左,是為龍。淮南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諸山及五嶺又為第三、四重案,正謂此也。”唐代著名風水師楊益讚頌道:“燕山最高,象天市,蓋北幹之正結。其龍發昆侖之中脈,綿亙數千裏……以入中國為燕雲,複東行數百裏起天壽山,乃落平洋,方廣千餘裏。遼東遼西兩枝,黃河前繞,鴨綠後纏,而陰山、恒山、太行山諸山與海中諸島相應,近則灤河、潮河、桑幹河、易水並諸無名小水,夾身數源,界限分明。以地理之法論之,其龍勢之長,垣局之美,千龍大盡,山水大會,帶黃河,天壽,鴨綠纏其後,碣石鑰其門,最是合風水法度。以形勝論,燕薊內跨中原,外控朔漠,真天下都會。形勝甲天下,山帶海,有金湯之同。”故宮平麵圖《金史·梁襄傳》對北京地理形勢的分析中:“燕都地處雄垂。北依山險,南壓區夏,若坐堂隍,俯視庭字。”蒙古貴族巴圖魯曾勸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說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營天下,定都非燕不可(《元史·木華黎傳附巴圖魯傳》)。郝經也勸忽必烈都燕,說燕東控遼東,西連三晉,背負關嶺,瞰臨河朔,南麵以蒞天下。1264年忽必烈遷都燕京。
明代朱棣迂都北京,群臣對北京的形勢又作了一番論證。
北京河山鞏固,水甘土厚,民俗淳樸,物產豐富,誠天府之國,帝王之都也。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裏,山川形勝,誠帝王萬世之都(《太宗實錄》)。《瀆史方輿紀要》說北京是“視中原,居高負險,有建瓴之勢”。
清朝著名易學大師吳長元讚頌道:“北京青龍水為白河,出密雲,南流至通州城。白虎水為玉河,出玉泉山,經大內,出都城,注通惠河,與白河合。朱雀水為盧溝河,出大同桑幹,入宛平界、玄武水為濕餘,高梁、黃花、鎮川、榆河,俱統京師之北;而東與白河合。”“幽燕自昔稱雄,左環滄海,吉擁太行,南襟河濟,北枕居庸。……燕薊內跨中啄,外控朔漠,真天下都會。”“繩直砥平,形騰爽塏。”“虎踞龍盤,形勢雄偉。”“京師前挹九河,後拱萬山,正中表宅,水隨龍下,自辛而庚,環注皇城,繞巽而出,天造地設。”金幼孜《皇都大一統賦》中:“北京實當天下之中,陰陽所和,寒暑弗爽。四方貢賦,道裏適均且沃壤千裏,水有九河滄溟之雄,山有太行罟庸之固。……維此北京,太徂所屬。天造地設,靈鍾秀毓。總交彙於明陽,盡灌輸於海陸。南臨钜野,東瞰滄溟。西有太行山麓,北有居庸之崢嶸。瀉玉泉之逶迤,貫金河而回縈。”明代大學士、易學家李時勉讚頌北京風水,在《北京賦》中:“仿成周之卜洛……右挾太行,左據碣石,背迭險兮重關,麵平原兮廣澤,宗恒嶽其巍巍,鎮醫閭而奕奕,冠九州之形勢,實為天府之國。……於是仰瞻析木,俯測地靈。龜筮兆吉,天人協應。……識景表營,方位既正,高下既平。群力畢舉,百工並興。……其東則潞河通漕,控引江淮。吧電口灤淶,灌注縈回……而蠻商番舶,帆牆隱天,上下不絕而往來。……其百則崇山鬱翠,高挹泰岱。北接居庸,南首河內。奇峰擁關,龍門阻隘。玉泉垂虹,青煙浮黛。”巍巍太行山山脈蜿蜒逶迤。由南向北奔騰而來,城北,浩浩燕山山脈羅列簇擁,拱衛著京師,兩股山脈交會、聚結,形成風水上所謂“龍脈”。森林覆蓋著山巒,山色蒼茫,雲氣鬱積。
就在這青山之中,來自黃土高原的桑幹河與來自蒙古高原的洋河會合為永定河。永定河洶湧澎湃,穿行於深山老林之間,到京西三家店,陡然衝出山穀,在北京小平原的西綠伸展流淌,造就了北京小平原形同蛛網的河水溪流,星羅棋布的湖海、澱泊。山川襟帶之間,北京城溫潤豐饒,土肥人美,遂成天府,這符合風水上要求的“藏風聚氣”,利於生態的最佳風水格局。這是北京城和紫禁城的宏觀環境,即風水上所稱“外局”。
紫禁城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伐,1368年9月占領了大都城。明初把大都改名北平。經元末戰亂和饑疫,大都人口死亡了幾十萬,加上人口逃散,城內居民空疏,為了便於防守,便將北城牆向內收縮五裏至今德勝門、安定門一帶。又為了消滅“王氣”,將元代宮殿全部拆除鏟平。1399年燕王朱棣手握重兵,發動“靖難之役”,於1403年奪得政權,改年號為永樂。為了控製東北和防禦蒙古南侵,改北平為北京,起先實行兩京製度,繼而遷都北京。公元1404年開始了北京城的改建工程,投入了23萬工匠和上百萬民夫和士兵。巨大而珍貴的木料來自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等省。城磚來自山東的臨清。桐油浸泡的“金磚”來自蘇州。明北京城全部由磚砌而成,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北京城是《周易》象數與古都形製的傑出代表。《周易》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易道深刻而又廣泛,奧秘而又精湛,曾經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聖三古。它揭示了自然世界及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規律,形成一個重要的哲學典籍。它作為一種文化思想體係對中國古都的選址、布局和形製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揭示《周易》象數與古都形製的關係,是了解中國城的文化不可缺少的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