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宜居環境(二十七)(2 / 3)

曹家始祖曹邦彥是太原晉祠花塔村人,明洪武年間舉家遷移到太穀北村,兼以耕作。

到第14代“三”字輩中有個叫曹三喜的獨闖關東做買賣,獲利甚豐,當時所謂“關外七廳“均有曹家的商號。清兵入關,又把生意做到關內,先在太穀設號,向全國輻射。到道光、鹹豐年間,達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鋪麵,達640餘座,資產高達1200萬白銀,雇員有37000人,曹三喜後又跨出國門,東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倫敦,把國內的茶葉、布匹輸往國外,引進日本的鋼鐵,高麗的人參,俄羅斯的金屬製品。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間走出了一條“茶葉之道”,可與曆史上的“絲綢之路”相媲美。惜於光緒甲午、庚子年以後由於戰爭、商業競爭、子孫的驕奢淫逸導致了失敗,終於走完了自己的輝煌曆程。

曹家在極盛之時,在北村相繼建起了一批布局龐大富麗堂皇的宅院,如:五桂堂、懷義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尤以“福”、“祿”、“壽”、“禧”字形建造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幸存下來的“壽”宅院,是曹氏家族中的一個分支堂名,習慣上稱為多福、多壽、多男為內容的“三多堂”。這座宅院以高聳大雅,厚重古樸的特色冠於群院之首。宅院座北朝南,分南北二部分,東西並排三個穿堂大院,連接三座三層17米高的樓房,內套15個小院,現存房舍277間。整個建築雕梁畫棟,龍樓鳳閣鱗次林比,信步廊廡迂回,舉目簷牙高喙,好一座龐大氣派的豪門宅院!樓頂還建有三個亭式重樓,飛閣淩空,是曹家護院家丁巡邏之地,也是主人舉杯邀月之所。建築造形酷似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豬頭像。當清晨霧氣靄靄之時,或黃昏暮色茫茫之際,站在遠處觀賞,三座頂樓和整個建築一起,酷似三頭龐大的“牛”、“羊”、“豬”形。這種追新逐奇的建造意識,給宅院平添了幾分輝煌和神秘。

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館位於北恍村東北角,它原是晉商巨富北恍曹家的一處“壽”字形宅院,外觀雄偉高大,形似城堡,獨立村北,與四周低矮的民房形成鮮明的對照。宅院總占地麵積10638平方米,建築麵積6348平方米,保存著明、清、民國三代的建築群,陳列著無數珍品,是新開發的一處晉商文化旅遊景點。

三多堂建築堪稱中國民宅奇葩,然而三多堂展出的珍寶則是花蕊朵朵了。它陳列有四大項目12個內容,數千件文物工藝。“明清家具展”陳列有400多件明清家具,有世所罕見三多堂博物館的用92塊天然花紋大理石鑲成的“百壽大屏風”,後部有上下各50個“壽”字型和三代帝王師祁藻摘錄古代十七位學者啟導告誡後人的真跡文章。一百個壽字和文章均用陰刻手法刻於其上,又以金粉塗之。有“螺鈿鑲嵌貝殼鏡”,用天然貝殼雕琢上民間吉祥圖案和“福祿壽”三星,當你選擇不同角度時,會呈現出不同色澤。

據傳如果看到紅色則會官運亨通,看到粉色則要走桃花運,而黃色則預示著要發財致富了。又有“寸斤寸金”的“紅木半圓桌”,立體造化的”大理石座鏡”以及數百件明、清家具,有“皇家看故宮,民間看曹家”之說。

瓷器館陳列有近2000件瓷器,從撣瓶、罐,到碟、碗、盤,大大小小,琳琅滿目,其中不乏許多明、清珍品。

令人稱奇的是在“珍寶館”展出的清宮國寶金火車頭鍾,此係法國給清廷的貢品,用黃、白、烏三種金製成,重84.50市斤,上鑲時鍾、晴雨表,上好發條可沿軌道而行進。這件國寶是慈禧太後逃往西安路經北恍向曹家借款的抵押物。另一件珍寶是明代大畫家仇瑛臨摹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卷長7.74米,寬0.45米,上有1643個人物,208頭牲畜,生動逼真,價值連城。同時展出的還有羽毛鏡、商朝白燕古陶、哥窯碎瓷等珍品。

此外,三多堂還展出有清代大書法家趙鐵山的40餘幅書法真跡,形意拳發展史,根雕藝術展,太穀宮燈展以及太穀縣史等展覽。

二十七、中國特色的東方威尼斯城市———蘇州建築格局

蘇州建築格局據世傳文獻最早記載天人相通這一基本思想,將之應用於城市規劃布局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國都今江蘇省蘇州市。

公元前514年,吳國的國王闔閭接受伍子胥的建議:“凡欲安軍治民,興霸成王,從近製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庫。”他們把營建國都作為興國的第一件大事。

伍子胥主持闔閭城(今蘇州)的選址和規劃布局。他提出“相土嚐水、法天象地”的原蘇州建築平麵圖則。用“其尊卑以天地為法象,其交媾以陰陽相配合”的思想進行實地調查,觀察土壤的性狀與肥沃程度,考究河泉水源與流域分合,由此選定城址。將城的結構、位置座向與天象相呼應配合,“陰陽調合、四序順理、兩陽以時、寒暑應氣”,設“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卦”。“八風”就是八方之風,它們隨季節不同而風向差異。將城牆四周,每邊各開二門。

四麵八方都照顧到很符合交通原則。東麵為婁、匠二門,西為閶、胥二門,南為盤、蛇二門,北為齊、平二門。《史記·律書》中說:“閶、闔風居西方。”向西建此二門以象天門,引入聞風以通天上。吳欲並越,用十二生肖的方位在越國方位正處於蛇上,所以將東南門命名為蛇門。吳的主位正處於龍位,其方向在辰,以龍克蛇吳必勝越,龍以盤為穩,西南因名盤門。北麵的“齊”、“平”二門也有掃平齊國的意思。楚在西北,也將閶門名為破楚門。因此,新建都城的目的意欲振興自強,以稱霸中原,其主題思想是非常明確的。

吳國在伍子胥的謀劃之下,終於滅越、破楚、平齊而稱霸海內。但這也違背了中國古代選址布局追求的目標協調與平衡人與環境的關係,也即人與自然環境、人與周圍的社會環境力圖達到和諧共處,互補互助的關係,而是選用“鬥爭”的手段壓奪鄰邦,最終四麵受敵而國亡。但其城市選址布局,深得天時地利,用“法天象地、嚐水相土”的辦法,使城址與城市環境優越、位置良好,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幾千年來一直相沿不變。到宋代,這裏叫做平江城,留下了著名的石刻古地圖。城內城外互相溝通的河道水網,並通達太湖,形成舉世聞名的城內運河體係。河網與街道相交,又形成眾多的橋梁,直到清代還留下310多座城內古橋,對中國古都文化,留下了極為寶貴的遺產。秀麗的蘇州城也成為一個中國特色的“東方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