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德:拮據卻不拿元帥級工資(1 / 1)

朱德:拮據卻不拿元帥級工資

史海拾貝

1950年,我(朱琦的夫人、朱德的兒媳婦趙力平)懷孕了。孩子降生之際,正好是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結束,於是爹爹(朱德)給孫子起名“援朝”。10個月後,援朝被送到爺爺那裏生活。一年後,我們的第二個孩子又出生了。此時,三八線附近已在為停戰而談判,雖然常常是談談打打,但和平前景可瞻,因此爹爹為他取名“和平”。和平剛8個月,也被送進了中南海。

爹爹參加革命早早離家,養家糊口的擔子全落在兄弟們身上,家境困難,無力讓後代接受良好教育。爹爹決定盡自己所能,替每個兄弟家供養一個孩子來北京讀書。過完春節,爹爹幾個兄弟妹妹的兒子、孫子、孫女們,陸陸續續來到北京。在安頓好這些孩子的食宿穿戴之後,康媽媽又按照爹爹的吩咐,為他們一一聯係好入讀的學校或幼兒園。如此一來,十五六個孩子,再加上爹爹和康媽媽老兩口,有將近20人。

當年,在中央最高領導層中,有三家生活比較困難,就是爹爹家、劉少奇家和陳雲家,原因都是家庭成員多,需要接濟的親戚多。中央辦公廳曾設法給予補助,但是爹爹從來沒有去領過。那個時候,任何一層的領導人,除了死工資,就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了。和黨政幹部相比,軍隊幹部的薪金更高,元帥的工資和各種津貼加在一起當時約有700元。爹爹完全可以拿元帥的工資。但他以已經不在軍隊中擔任實際職務為由,堅決不拿元帥的工資。爹爹和康媽媽把住房附近的空地開墾出來,動手種上蔬菜和雜糧,有空就帶領孩子們去勞作。由於精耕細作,菜地總是豐產豐收。有一次竟結出了一個75斤重的特大冬瓜,被送進了中國農業展覽館展覽。

(摘自《家庭生活報》2月21日,趙力平口述、周海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