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你口中振振有詞,可明白我大明現在的處境?京城空虛之時,卻有強敵壓境!徐大人曾力鑒你,能護我大明兩百年,如今正是時候,若不遷都,你倒是想個法子啊!”有大臣不禁對於謙奚落道。
“法子隻有一個,就是皇上帶軍親臨居庸關,以振軍心,堅決將韃靼大軍攔在居庸關外,為各地趕來的軍馬爭取時間!”於謙毫不閃爍的道。
於謙的話,頓時讓明宣宗眼神一閃,“於愛卿也覺得朕該前往居庸關督戰?”
於謙隨即一拱手,道:“當前僅此一法,還請皇上聽臣之言!”
明宣宗聞言,怔怔的點了點頭,卻沒說話,隨即緩緩在群臣中度步沉吟,顯然還在認真考慮,許久才猛的一轉身,堅定道:“好!朕同意帶軍移駕居庸關……”
徐秋澗和於謙最終鬆了一口氣,同時心中對明宣宗更加欽佩了幾分,他們已將兩種方法的利弊都給明宣宗一一分析了,最終明宣宗選擇了移駕居庸關,這確實是種舍身取義的做法!
“不成?皇上,你不能這麼做,你可知你的做法有多凶險嗎?你是皇帝,你若有個閃失,母後我……誰又來帶領大明?”張太後立刻反對道。
明宣宗看著張太後,許久才溫和道:“母後也說了,朕是皇帝,如今我大明大敵當前,朕更要以身作則,不能臨陣退縮,徐愛卿和於愛卿說的對,隻有保住北京城,我大明才能長久!因為從小朕就聽皇爺爺(明成祖)說過類似的話!”
“可……可你是皇帝,也是……也是我的兒子啊!母後怎麼能忍心看你去送死……”張太後說著聲音開始哽咽了。
徐秋澗和於謙微微一陣沉默,兩人心裏十分明白張太後此時的心情,因為他們也想到了自己的老母。
“哎……常言道,天子無家事!朕可能不是大明朝的全部,但大明朝卻是朕的全部,朕能做的隻有這麼多了!朕心意已決,諸位愛卿不必再多言了……”明宣宗大義稟然道,隨即嚴詞堵住了眾臣的嘴。
徐秋澗微微一愣,明宣宗這句話說的很是精辟,但也很實在,隨即大步來到明宣宗麵前,重重一拱手道:“微臣與皇上同往居庸關,誓死維護陛下周全!”
於謙隨即也走了過來,拱手道:“微臣也願一同前往,誓死追隨陛下!”
“好!有你二人在朕身邊,朕更有底氣了!”明宣宗雙手扶住徐秋澗和於謙的的手,隨即又開口道:“既然事情已經定下來了,就是具體事宜了,居庸關情況危機,朕準備天亮就帶人前去,二位愛卿覺得如何?”
“皇上英明,此時當然是越快越好!”於謙開口道。
明宣宗重重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張太後和一幹朝中大臣,道:“如此,京中事務就交給母後和諸位愛卿了!若上天垂憐,或許我們還有君臣之緣,若天不眷朕,就勞諸位愛卿和母後精心輔佐太子,保我大明永昌……”
張太後和一幹老臣聞言,都不由得流下淚來,“皇上仁德,洪福齊天,必能逢凶化吉!老臣們定當在京城恭候皇上回京!”說著,一幹大臣都跪在了地上。
看著諸臣,明宣宗輕輕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徐秋澗和於謙道:“好了,事不宜遲!出征前,朕還要和皇後話別,你們也趕緊回家,順便跟身邊的親人作個交代吧!一個時辰後,咱們京城外彙合!”
於謙重重點了點頭,徐秋澗則有些無奈,她的親人都還在渠江縣呢!壓根都不知道這件事。若真要交代,身邊有兩個人他還真得有所交代!隨即和於謙先後衝明宣宗一拱手,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