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摸清家底”再推動改革(1 / 3)

“摸清家底”再推動改革

時政

日前,國資委網站發布《關於做好2013年國資委係統監管企業職工薪酬調查工作的通知》。通知稱,8月15日至10月31日期間,將開展2013年國企、央企職工薪酬調查工作。據了解,此次調查的內容包括企業人工成本、企業職工薪酬信息、工資外收入情況、國家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決策所需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調查內容將首次包括職工工資外收入情況。

從單一工資管理向全麵薪酬管控轉變,到新增“隱性福利收入”調查,直麵國企薪酬領域症結,有專家認為,這輪調查不僅是對國企自身製度的規範,更重要的是對收入分配改革有積極意義。

直麵隱性收入

國企高管和職工每年收入多少?到底有多高?這在很多人眼中,一直是個謎。

事實上,早在2007年,國資委就要求調查2004年到2006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職工工資收入水平、增長情況、與所在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對比分析等有關情況。此後,國資委基本保持每年一次調查國有企業薪酬情況。

盡管以往全國範圍的多次調查結果幾乎都未曾對外公布,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4.67萬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2.87萬元。由此來看,央企的職工平均薪酬較私營企業要高出不少。而從中石油、中石化、中國聯通、中國國航、中國國旅、寶鋼、招商銀行、一汽轎車、大唐和華僑城為首的十家上市央企去年薪酬水平來看,也印證上述結論。根據初略統計,上述十家上市央企去年的平均職工薪酬是16.6萬元,高管平均薪酬高達66.7萬元。

而在不久前,國家審計署公布的針對多家國有企業的2011年度審計報告中,一批隱性福利被曝光:中移動購買2400萬元健身卡當做職工福利,一些央企違規給職工蓋樓發卡;此前的審計中,包括中國核工業集團、南方電網等多家國企違規發獎金、補貼、旅遊費的行為被“大起底”。

正因為國企與當地社會平均薪酬水平之間的差距、國企高管與普通職工薪酬之間的差距、不同國企之間薪酬水平的差距的“失衡”交織在一起,才形成了“國企擠破頭、民企人難留”、“薪酬與崗位掛鉤,與能力脫節”的怪象。

收入的“失衡”,不但影響社會穩定,也不利於國企健康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加強國有企業監管是政府的重要職能,要求央企用改革的辦法和調結構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建設“陽光央企”,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發揮骨幹作用。而這一切,應該首先做到監管信息的公開、透明。

因此,此次國企薪酬的調查是在以往調查的基礎上,新增“工資外收入情況”一項。這意味著,調查內容將涵蓋職工隱性福利收入、補充養老保險費(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各類商業保險等內容。

“此次最大的突破是直麵隱性收入。”中國社科院人口和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防說,真正導致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增大的是某些階層隱性收入的增加,絕大多數的隱性收入被少數人占有。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競爭力部部長許保利則指出,此次調查首次要求國企填報這部分收入內容,體現了國資委對國企薪酬加強精確管控的決心,也有助於摸清長期存在於國企的第三產業等“體外循環”的額外收入情況,以及行業效益、企業效益與職工薪酬之間的關係。

其實收入差距多少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收入的合法化。老百姓不滿意的不是不能容忍高收入,而是利用壟斷與獨裁甚至是權力尋租獲得的非法收入。正如俄羅斯哲學教授利奧尼德·V·尼科諾夫所說,“世界上有關財富不平等的最大醜聞,不是自由經濟社會中富人與窮人間的不平等,而是自由經濟社會的人民與非自由經濟社會的人民在財富上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