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讓“隱性”收入“顯形”,不僅應當成為規範國企職工收入的重要內容,而且應當成為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摸清家底”才能推進改革
在全國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大背景下,國資委啟動這項調查具有積極和重要意義,有利於增加摸底的透明度,增強公平、公正性。
“摸清家底”最重要的意義便是為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參考,推動收入分配改革。”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遲福林說,近年來,通過多方麵措施,我國行業薪酬差距由4.88倍縮小到4.48倍,企業高管薪酬與社會平均工資的差距也有所縮小,但電力、電信、油氣等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薪酬差距仍然很大,與百姓的期盼仍有較大落差。“應當破除壟斷因素,提升分配規則的透明度。”
並且,由於我國分配模式長期以來一直實行的是“低工資、多補貼、泛福利”,導致分配製度不健全、分配秩序不規範,補貼和福利沒有標準,合理性難以明確判斷,由此滋生了腐敗和隱性收入。
新華社報道援引多位專家觀點稱,此輪調查不僅是對國企自身製度的規範,更重要的是對收入分配改革有積極意義。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國資委此番調查是積極響應國務院收入分配改革意見的舉動,預示著國資委正在抓緊研究國企係統收入分配改革的配套方案和實施細則。
國務院常務會議和黨的十八大報告先後多次提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要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今年年初,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首次公布了10年來中國的基尼係數。2012年中國的基尼係數為0.474,並表示“這反映出收入差距還是比較大”。但是由於統計困難,實際的收入差距可能遠遠大於統計顯示的差距,主要是部分高收入居民的真實收入統計不到,特別是涉及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
收入差距持續擴大不止對社會公平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在宏觀經濟層麵上產生了不良影響。高收入居民的儲蓄傾向遠遠高於中低收入居民,導致了過高的儲蓄率。另一重要原因是醫療、教育負擔過重,社會保障體係不健全,引起強製儲蓄。消費增長與經濟增長不同步,導致了內需不足,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等等一係列結構性問題,也加劇了流動性過剩。
有觀點認為,改革期間,經濟從計劃向市場轉軌,必然在一定時期內帶來收入差距擴大。這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率。實際上包括低收入群體在內的社會公眾,對於技術、管理等人力資本通過正當途徑獲得高收入,是普遍持理解態度的,我們的政策需要保護正當收入。
還有另一方麵的原因導致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即製度缺陷造成的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扭曲。因此,解決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除了需要關注民生,完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還必須加快政府管理體製改革。
誰來對高管薪酬的決策權負責
早在今年4月份,有媒體報道稱,208家上市國企發布的2012年年報披露了192家國企董事長或總經理的年薪,其中年薪超過200萬元的有十多位。更有中集集團總裁以998萬元的薪酬位列榜首。
這些數字相對西方同等企業的高管薪酬可能是小巫見大巫,不過對中國老百姓而言,這毫無疑問屬於天價。若拿國企高管的收入和同級別政府官員的薪酬相比,也有天壤之別。幾年前,衛留成從中海油高管轉任海南省省長,他就坦言兩者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當初還以為是小數點打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