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富豪的奢華莊園(2 / 2)

牟家如此龐大的家業來自於它的開創者牟墨林,外號牟二黑,中國民間第一大地主。鼎盛時期擁有18萬畝土地山巒,5500餘間房屋,年收入倉穀300萬斤,堪稱曆史之最。富則造屋,牟氏家族也不例外。牟氏莊園始建於清雍正年間,莊園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硬山、坡頂、磚木石結構,占地麵積兩萬多平方米,房屋480多間,耗白銀達43萬兩之多。俯視整個莊國,布局為三組六院,各組一至三院不等,均呈四合院結構,房舍多是雕梁畫棟,明柱花窗,氣勢恢弘,蔚為壯觀。牟氏莊園的石牆均平整如鏡,石縫細如線。據說,砌牆時,主人每天會給石匠發一些銅錢和鍋鐵,用之嵌在牆縫間,使牆麵平整。“土豪就是任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此才有了今天眼見的這個北方最大的封建地主莊園和“中國民間小故宮”。

牟氏莊園的農耕文化獨具特色,他們沒有“學而優則仕”而是選擇了歸隱田園。莊園正門上的“耕讀世業、勤儉家風”正是牟氏族人看淡功名、追求寧靜、積攢家業的精神寫照。

郎色林莊園:西藏的“財神之地”

從古到今,每座莊園都有它的一種文化和製度,而在莊園裏的秘密也可能藏過好幾個世紀。西藏的貴族莊園曾經無比的奢華和繁榮,如果它們依然存在的話,也許會像法國塞納河畔的數百座城堡,俄羅斯曠野中的普希金莊園、托爾斯泰莊園一樣,成為極具文物價值的曆史活體。隻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還殘存的數千座大小貴族的莊園,已經在曆史的塵埃中迅速地灰飛煙滅了,絕大部分甚至沒有留下半點蹤跡。而與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遙遙相望的郎色林,有著700年風雨與光陰的郎色林,還破碎但不倒地屹立在寂寞的沙土之上,成了西藏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座莊園。

朗色林莊園又叫“囊色林”,意為“財神之地”。 郎色林莊園是舊社會時紮囊縣境內一個封建大貴族的領地,莊園的領主曾是吐蕃王朝末代讚普朗達瑪的女婿,這位駙馬的官邸叫作朗色林。大約在帕竹萬戶王朝時期,即13世紀的元末時期,朗色林莊園開始建造。莊園處於臨江的袋形穀地中,穀地麵積達6平方公裏,平坦的地形為莊園提供了廣闊的可耕作土地。莊園內的每層樓板都是用傳統的阿嘎土製成的。農奴們要先將取自岡底斯山脈的阿嘎土夯實,沒有了水份,再用桐油來磨,這樣夯磨出來的樓麵不僅像鏡子樣光可照人,而即便是裏麵的木頭腐爛了,也可以像水泥一樣堅硬而不塌陷。而寬及1.5米的牆體上,還采用了白馬草牆,白馬草采自常年積雪的高海拔山頂,將每根大小都均勻的白馬草紮整齊,再刷上紅漆,不僅可以減輕牆體的重量,而且還可以牢牢地吸住遠處射來的箭矢,因此白馬草牆還有一個形象的名字叫“抓箭牆”,隻有在寺廟和貴族人家才能使用。這些不禁讓人聯想起小說《塵埃落定》中所描述的情景。與這雄偉莊園相匹配的,則是莊園主人那代代顯赫的地位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