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做自己心情的主宰
孔子也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古今中外,以大德贏得人心而成眾星拱月之勢、成其偉業的領導者,無不為人稱頌。有些領導者過於相信權力地位,認為憑借職權就可以使屬下歸服,其實這隻能是服權,而不是服人,產生的力量也極其脆弱。
學會麵對困境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他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邊喘氣。
愛地巴工作非常勤勞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廣大,隻要與人爭論而生氣的時候,他就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為什麼愛地巴每次生氣都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所有認識他的人,心裏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麼問他,愛地巴都不願意明說。
直到有一天,愛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經太廣大了。他生了氣,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和房子轉,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已經下山了,愛地巴獨自坐在田邊喘氣。
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阿公!您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這附近地區也沒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廣大,您不能再像從前,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了。還有,您可不可以告訴我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三圈的秘密?”
愛地巴終於說出了隱藏在心裏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的時候,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有時間去和人生氣呢?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問道:“阿公!那現在您年老了,又變成了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
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
快樂的定義:
生氣是最容易的事,而忍氣吞聲也並不難。隻有平和心態者才能冷靜地麵對現實,經常生氣的人是逃避現實的懦夫。擁有平和的心態正是涵養性情、磨練誌氣、堅定決心的不二法門。世上惟有平和的心態才是無法攻破的城堡。
勇敢剝去身上的泥土
某一天,上帝宣旨說,如果哪個泥人能夠走過他指定的河流,他就會賜給這個泥人一顆永不消失的金子般的心。
這道旨意下達之後,長時間內沒有泥人敢於冒這個險。過了很多年,終於有一個小泥人站了出來,說他想過河。
“泥人怎麼能過河呢?你不要白日做夢了。”
“你知道肉體一點兒一點兒失去的那種感覺嗎?”
“你將會成為魚蝦的美食,連一根頭發都不會留下……”
盡管很多人都勸阻他,然而,這個小泥人還是決意要過河。他不想一輩子隻做這樣一個小泥人。他想擁有自己的天堂。但是,他也知道,要到天堂,必須先過地獄——就是他將要去經曆的河流。
小泥人來到河邊,猶豫了片刻,便把他的雙腳踏進了水中。
頓時,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籠罩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腳在飛快地溶化著,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遠離自己的身體。
“快回去吧,不然你會被毀滅的!”河水咆哮著說。
小泥人沒有回答,隻是默默地往前挪動。一步,又一步……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的選擇,使他連後悔的資格都不具備了。如果倒退上岸,他就是一個殘缺的泥人;在水中遲疑,隻能夠加快自己的毀滅。而上帝給他的承諾,似乎比死亡還要遙遠。
小泥人以一種讓人無法想像的方式向前挪動著,一厘米,一厘米,又一厘米……魚蝦貪婪地啄著他的身體,鬆軟的泥沙使他每一瞬間都搖搖欲墜。有無數次,他都差一點葬身於波浪之中。小泥人真想躺下來休息一下啊!可他知道,一旦躺下他就會永遠安眠,連痛苦的機會都會失去。他隻能忍受,奇妙的是,每當他覺得自己將要死去的時候,總有什麼東西能夠使他堅持到下一刻。
不知道過了多久——簡直就到了讓他絕望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居然上岸了。他如釋重負,欣喜若狂,正想往草坪上走,又怕自己的衣衫沾汙了天堂的潔淨。他低下頭,開始打量自己,卻吃驚地發現,他已經什麼都沒有了——除了一顆金燦燦的心。而他的眼睛,正長在他的心上。
快樂的定義: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應該像小泥人一樣,隻有勇敢地剝去自己身上的“泥土”,才能令自己身上金子般的智慧展現出來,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超越自己的缺點
曾長期擔任菲律賓外長的羅慕洛穿上鞋時身高隻有1.63米。原先,他與其他人一樣,為自己的身材而自慚形穢。年輕時,也穿過高跟鞋,但這種方法總令他不舒服,精神上的不舒服。他感到自欺欺人,於是便把它扔了。後來,在他的一生中,他的許多成就卻與他的“矮”有關,也就是說,矮倒促使他成功。以至他說出這樣的話:“但願我生生世世都做矮子。”
1935年,大多數的美國人尚不知道羅慕洛為何許人也。那時,他應邀到聖母大學接受榮譽學位,並且發表演講。那天,高大的羅斯福總統也是演講人,事後,他笑吟吟地怪羅慕洛“搶了美國總統的風頭”。更值得回味的是,1945年,聯合國創立會議在舊金山舉行。羅慕洛以無足輕重的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身份,應邀發表演說。講台差不多和他一般高。等大家靜下來,羅慕洛莊嚴地說出一句:“我們就把這個會場當作最後的戰場吧。”這時,全場登時寂然,接著爆發出一陣掌聲。最後,他以“維護尊嚴、言辭和思想比槍炮更有力量……惟一牢不可破的防線是互助互諒的防線”結束演講時,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後來,他分析道:如果大個子說這番話,聽眾可能客客氣氣地鼓一下掌,但菲律賓那時離獨立還有一年,自己又是矮子,由他來說,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從那天起,小小的菲律賓在聯合國中就被各國當作資格十足的國家了。
由這件事,羅慕洛認為矮子比高個子有著天賦的優勢。矮子起初總被人輕視,後來,有了表現,別人就覺得出乎意料,不由得佩服起來,在人們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經他手,就似乎成了石破天驚之舉。
快樂的定義:
縱然存在一些缺點,仍有成功的機會,隻要你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積極努力超越自己的缺點,甚至可以把它轉化為發展自己的機會。
點燃希望之燈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遠行尋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個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村民們絡繹不絕地默默前行。
苦行僧轉過一條巷道,他看見有一團昏黃的燈光從巷道的深處靜靜地照過來。身旁的一位村民說:“瞎子過來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他問身旁的一位村民,“那挑著燈籠的真是一位盲人嗎?”
他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他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綠桃紅的世界萬物,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的,他挑一盞燈籠豈不可笑?
那燈籠漸漸近了,昏黃的燈光漸漸從深巷移遊到了僧人的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問:“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嗎?”那挑燈籠的盲人告訴他:“是的,自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目失明。”
僧人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呢?”盲者說:“現在是黑夜,我聽說在黑夜裏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你是為了給別人照明。”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了自己。”
“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緩緩向僧人說:“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僧人說:“是的,就在剛才,還不留心被兩個人碰了一下。”盲人聽了,深沉地說:“但我就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聽了,頓有所悟。他仰天長歎說:“我天涯海角奔波著找佛,沒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邊,原來佛性就像一盞燈,隻要我點燃了它,即便我看不見佛,但佛卻會看到我的。”
快樂的定義:
為了別人,也為了自己,讓我們都點燃我們自己的生命之燈吧!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莫尼卡·狄更斯二十幾歲時雖然已是有作品出版的作家,可是仍然舉止笨拙,常感自卑。她有點胖,不過並不癡肥,但那已足以使她覺得衣服穿在別人身上總是比較好看。她在赴宴會之前要打扮好幾個小時,可是一走進宴會廳就會感到自己一團糟,總覺得人人都在對她評頭論足,在心裏恥笑她。
有個晚上,莫尼卡忐忑不安地去赴一個不大認識的人的宴會,在門外碰見另一位年輕女士。
“你也是要進去的嗎?”
“大概是吧,”她扮了個鬼臉,“我一直在附近徘徊,想鼓起勇氣進去,可是我很害怕。我總是這樣子的。”
為什麼?莫尼卡在燈光照映的門階上看看她,覺得她很好看,比自己好得多。“我也害怕得很,”莫尼卡坦言,她們都笑了,不再那麼緊張。她們走向前麵人聲嘈雜、情況不可預知的地方。莫尼卡的保護心理油然而生。
“你沒事吧?”她悄悄問道。這是她生平第一次心不在自己而在另一個人身上。這對她自己也有幫助,她們開始和別人談話,莫尼卡開始覺得自己是這群人中的一員,不再是個局外人。
穿上大衣回家時,莫尼卡和她的新朋友談起各自的感受。
“覺得怎麼樣?”
“我覺得比先前好。”莫尼卡說。
“我也如此,因為我們並不孤獨。”
莫尼卡想:這句話說得真對!我以前覺得孤立,認為世界其餘的人都自信十足,可是如今遇到了一個和我同樣自卑的人,迄今為止,我因為讓不安全感吞噬了,根本不會去想別的,現在我得到了另一啟示:會不會有很多人看來意興高昂,談笑風生,但實際上心中也忐忑不安?
莫尼卡有時給撰稿的那家本地報館,有位編輯總似乎粗魯無禮,問他問題,他隻字答複,莫尼卡覺得他的目光永遠不和自己的目光接觸。她總覺得他不喜歡自己,現在,莫尼卡懷疑會不會是他怕自己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報館時,莫尼卡深吸一口氣,對那位編輯說:“你好,安德森先生,見到你真高興!”
以前,她習慣一麵把稿子丟在他桌上,一麵低聲說道:“我想你不會喜歡它。”這一次莫尼卡改口道:“我真希望你喜歡這篇稿,大家都寫得不好的時候,你的工作一定非常吃力。”
“的確吃力。”那位編輯歎了口氣。莫尼卡沒有像往常那樣匆匆離去,她坐了下來。他們互相看看。莫尼卡發現他不是個咄咄逼人的特別編輯,而是個頭發半禿、其貌不揚、頭大肩窄的男人,辦公桌上擺著他妻兒的照片。莫尼卡問起他們,那位編輯露出了微笑,嚴峻而有點悲傷的臉變得柔和起來。莫尼卡感到他們二人都覺得自在了。
後來,莫尼卡的寫作生涯因戰爭而中斷。她去接受護士專業訓練,因感覺到醫院裏的人個個稱職,唯自己不然而心中生畏,她覺得自己手腳笨拙,學得慢,穿上護士服看來仍全無是處,引來許多病人抱怨。“她怎麼會到這兒來的?”莫尼卡猜他們一定會這樣想。
工作繁忙加上疲勞,使莫尼卡不再胡思亂想,也不再繼續發胖。她開始感覺到與大家打成一片的喜悅,她是團隊的一份子,大家需要她。她看到別人忍受痛苦,遭遇不幸,覺得他們的生命比自己的還重要。
“你做得不壞。”護士長有一天對莫尼卡說。莫尼卡暗喜:她原來在稱讚我!他們認為我一切沒問題。莫尼卡忽然驚覺幾星期來根本沒有時間為自己是否稱職而發愁擔憂。
快樂的定義:
不要過分關心別人的想法。如果你過分的關心別人的想法時,如果你太小心翼翼地取悅別人時,如果你對別人的不歡迎過分敏感時,你就會有過度的否定反饋、壓抑以及不良的表現。
智慧改變命運
在一次旅行的路上,沙皇碰到一個貧窮的猶太農夫正在耕種。當他發現這位農夫的頭發是白的,而胡子卻是黑的時,他感到很好奇。
於是沙皇命令農夫:“給我解釋這奇妙的現象,為什麼你的頭發是白的,而胡子卻是黑的?”
“自從我廢除了戒律之後,胡子就不再長了,那麼我的頭發自然就比我的胡子年長很多,所以就先變白了。”猶太人回答。
沙皇帶著敬意叫了起來:“你真聰明!以神的名義答應我,在你沒有見到我一百次以前,絕對不能泄露秘密,不能跟第二個人說。”
於是沙皇又繼續他的旅行。
回來以後,他召集了他所有的大臣,那些聰明人和顧問。
“我有一個困惑已久的問題,看你們誰能回答。”他說。
聰明人叫道:“請說吧,國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