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分析
西部教育
作者:師藝
【摘 要】 本文以陝西省A學院為例,分析了學科專業結構與陝西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及互動發展的瓶頸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主要是:降低高校辦學“同質化”現象,增強辦學自主權;加大高校特色學科建設力度,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注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與區域經濟中行業的相關度等。
【關鍵詞】 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陝西區域經濟;互動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取代物質資本成為經濟增長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這使得地方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係越來越密切,區域經濟的發展促使高等教育區域化,高等教育區域化直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然而,陝西省作為典型的“高教大省,經濟小省”,其相對落後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相對發達的高等教育之間相互脫離的狀況日趨嚴重。那麼,陝西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與本省經濟互動發展存在什麼樣的瓶頸問題及如何解決,文章就以A學院為例,對此問題進行以下研究。
一、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研究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在與地方經濟的互動過程中借鑒國外經驗的運行模式並結合其自身特點形成了自己的互動模式,主要表現為三位一體模式、協同式學習模式和職教合作模式,同時,我國也建立了許多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其中,王達萌等(2012)在《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探討》中就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係進行了論述,並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馮士芹(2012)在《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關係研究》從高校和企業兩個角度給出了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對策;華冬萍(2003)指出人才已日趨成為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和充滿活力的可變因素;任少波(2006)等人認為高校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發動機,尤其是承擔區域知識創新重任的研究型大學與都市圈發展存在著密切互動的關係等。
以上學者主要從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的關係和微觀層麵的研究,主要以技術創新和人力資源為出發點;主要在處理問題的角度上和宏觀層麵的研究,不具備很好的實踐操作性,不宜於廣泛推廣使用。而對陝西省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的研究還比較零散、膚淺和單薄,還沒來得及建立自己的學科範疇和理論體係。本文擬從陝西省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現狀出發,針對存在的問題建立相應的路徑,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不僅能有效地促進陝西經濟的發展,而且有利於探索一條實現地方高校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推動“富民強省”和“教育強省”戰略的實施。
二、A學院學科專業結構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現狀分析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陝西省共有普通本科高校42所(不包括高職高專和獨立院校)在全國排第5位,以全國排第16位的經濟總量取得如此成績是很不容易的。而經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不甚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相對發達的高等教育之間必然存在諸多矛盾,下麵以A學院為例,分析A學院學科專業結構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現狀。
1、A學院現有學科專業
A學院現開設文學、工學、藝術學、農學、管理學、經濟學等6大門類;外國語言文學類,工商管理類,新聞傳播學類,音樂與舞蹈學類,中國語言文學類,流管理與工程類,旅遊管理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電氣類,交通運輸類,戲劇與影視學類,經濟與貿易類,林學類等14大學科門類;英語,日語,廣播電視編導,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旅遊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藝術設計,表演,國際經濟與貿易,園林等19個本科專業。
2、A學院學科專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1) 綜合性不強。我國高校現行有12個學科門類,分別是: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以及管理學。而A學院現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農學、法學等6大學科門類,隻占到了全國現行的50%,說明A學院的學科門類還不夠全麵,距離綜合性大學還有一定距離。
(2)部分學科專業結構穩定性差。由於從“金字塔”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如果將A學院現有的學科專業結構描述成“金字塔”圖,不難發現,A學院的6大學科門類中隻有管理學、藝術學和文學的學科專業結構相對比較穩定。工學的專業結構穩定性一般,而經濟學和農學的穩定性非常差,也可以說不存在穩定性,穩定性差直接會導致該學科的發展。
(3)資源共享率低。管理學、工學、藝術學和文學門類下專業較多,且專業間聯係性較強,因此這三類專業間教師和實驗室等資源間的共享率很高。相反,其他三大門類下隻有一個專業,這就導致了教師和實驗室等資源貢獻率低,因而成本投入也就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