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響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因素及對策(1 / 3)

影響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因素及對策

經濟論壇

作者:賈喻傑

【摘 要】 本文從經濟、政策、中小企業發展、教育等因素分析了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對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發展鄉村經濟,拓寬就業空間;政策調整,緩解就業壓力,創造寬鬆的就業環境;推進製度創新,改進就業模式;將中小企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城鄉第三產業;增加對農村人力資本投入,提高勞動者素質。

【關鍵詞】 農村勞動力;就業;影響因素;對策

一、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改革力度的加大、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農民思想的改變,現代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有了一定改善。然而就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拉大,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困難。具體來講,我國目前的農村勞動力現狀如下:

1、我國目前農村勞動力現狀

(1) 年齡結構。我國目前的農村勞動力以20-50歲青壯年為主,比例可占到總量的70%。另外,50歲以上的占到五分之一,而20歲以下的勞動人口僅僅占到3%。因此可知,農村勞動力的年齡結構較合理,可以說在我國農村存在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2)教育結構。農村教育結構是影響農村勞動力質量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在我國約有60%的農村勞動力中為初中教育水平,小學及以下的約占到30%,而高中、大學及以上的僅僅占到不足10%。這組數據充分表明,相比於城市,農村勞動力仍然以小學初中文化為主,教育結構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3)就業分布結構。分析農村主要勞動力的就業走向,可以看出,主要停留在所在村的周邊縣城工作的農民占到農村總勞動力的60%,而能走出外市打工就業的農民僅僅占到40%。其中,外出打工的農民工主要流向廣東等一些較發達、且就業崗位充足的地區。(4)就業方向結構。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方向的發展正在呈現多元化發展的形勢。從事農業與非農業的農民比例約為3:7,其中,在從事非農業的勞動力中,主要以建築行業、製造業以及批發零售業為主,各自約占到40%、20%和30%。

2、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呈現的形勢

分析以上的數據結果,我們不難看出,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呈現的形勢主要可以概括為:

(1)勞動力數量巨大。相比與城市人口數量,農村人口數的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勞動力產生,但由於農村教育結構的不合理,導致教育水平跟不上,因此有很大一部分的勞動力無法向城市轉移。然而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業科技水平的發展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業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在下降。這樣一來,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就被閑置,成為剩餘勞動力,長此以往,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壓力和轉移就更加成為難題。(2)每年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湧入,也給城市的就業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剩餘勞動力的數量巨大,導致城市對新勞動力的接受程度下降,從而造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困難。(3)農村勞動力素質問題。由於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導致農村勞動力的教育水平較為低下,其文化程度、勞動技能、整體素質、就業競爭力和市場適應性相比於城市勞動力差距都很大,而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就業方向。(4)戶籍政策所帶來的問題是農村勞動力就業穩定性差。二元城鄉結構使得農村勞動力在城市無法享受到相同的福利待遇,因此大多數農民工缺乏長期居於城市就業的信心,而農村社會保障體製也同樣不健全,因此土地便成了農民的唯一社會保障和養老保險。於是便導致農村勞動力流動性較大。數據顯示在同一企業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農民工數量僅占到總數量的40%。

二、影響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因素分析

1、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中的經濟結構和經濟規模都是影響就業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方麵。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雖然有一些新興工廠的建立能夠吸納一些農民工就業人群,但是由於生產力的布局不合理,導致這部分人群就業的不穩定性,造成了再一次的失業出現。另外,土地的分配使用和管理體係都不夠完善,造成在農村的農業、非農業的就業環境都不夠理想、不夠穩定,因此就業問題也得不到長久改善。

另外,經濟因素對於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影響還體現在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之上,在經濟發展情況不同的地區,農民進城打工的促成因素以及其從事的行業都存在著巨大差別。例如,在我國相對發達的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所擁有的可經營土地麵積的減少以及其對於土地的依賴性有所下降,並且進城之後所從事的行業領域為較複雜的體力勞動;而在我國的一些欠發達地區,農民進城就業的促成因素則主要是由於家庭成員過多造成家庭人均收入過低、家庭剩餘勞動力過多以及教育醫療等因素的製約,而其進城之後從從事的工作也集中為較為簡單的勞動,並且依然在收入方麵沒有大的改善。

2、政策因素

在二元城鄉結構的背景之下,我國正在努力推進城市化進程。這樣的政策環境給農村勞動力就業帶來了一係列的問題,農村剩餘勞動量每年都在以龐大的數字在增加,而城市化的進程卻腳步緩慢,因此農村戶口和非農戶口之間的轉換仍然是農村勞動力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巨大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