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學範式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與改進
教育探索
作者:李健
本文為湖北省教育廳2013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獨立學院特色專業建設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索》(編號13g485)研究成果
【摘 要】 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人學範式的建立。人學範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忽視大學生的情感表達和人格獨立、學習和生活的社會環境和生存發展的實際需要等缺失。改進措施:一是引導和培育大學生的情感與人格,二是關心大學生生存發展的實際需要,三是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社會氛圍。
【關鍵詞】 以人為本;人學範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改進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和挑戰。進入新時期,隨著科學發展觀及其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為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正確的理論導向和全新的發展方向。本文從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的人學範式視角出發,探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問題,並從人學範式的理論研究方式嚐試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以人為本與人學範式的建立
進入新世紀後,麵對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需要和存在問題,如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改革開放後的收入差距拉大、經濟的不合理發展等現象,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轉變的需要,提出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長期指導思想和國家的重要戰略理論。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強調的是尊重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旨歸目的,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到第一位,合理統籌各項經濟社會發展。以人為本也為我們當前的各項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策略,具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大學生的個體實際和自身需要出發,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學生,在學生的自覺主動學習中給予其正確的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思想政治教育開始從社會哲學範式向人學範式轉變。張耀燦先生係統地對人學範式進行了闡述,社會哲學範式主要解決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價值問題,著眼於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強調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在這種範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建設和工作開展是隻見整體,而不見個人的。換而言之,這種範式服務了革命戰爭時期鬥爭工作的需要,但忽視了人自身的存在和需要,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人學範式則更多地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個體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從個體的實際狀況出發,給予個體全麵的人格關懷,滿足個體豐富多彩的情感表達和精神需要,在此基礎之上適當進行調整和引導。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人學範式是對社會哲學範式的繼承與超越,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又注重其針對個體的育人價值,並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人學範式已經成為當前學科建設和工作開展的共識理念,這種理念與現代市場經濟越來越強調的尊重和保障個體的獨立地位與發展權利思想相契合的,所以給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帶來了解決自身困境的手段和發展壯大自身的強大武器。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關愛大學生、保護大學生、尊重大學生,滿足大學生精神需求、成為個體生存發展的必需品基礎之上,讓大學生自發主動接受社會主義的價值信仰。
二、人學範式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現狀
人學範式給予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視野和發展空間,也讓我們重新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真空地帶,在市場經濟的進程中,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大行其道,一部分大學生也受到侵蝕而出現信仰缺失和行為失當:一些大學生金錢至上而丟棄誠信道德和做人的基本準則;一些大學生崇尚個人利益絕對至上,甚至忽視和損害集體乃至國際的利益;一些大學生貪圖享樂而喪失勤儉樸素和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麵對這一係列狀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仍不能將其徹底清除。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對個體的足夠關注,不能給個體提供足夠的精神食糧,導致一些腐朽和消極思想趁機侵占大學生的意識世界緊密相關的。從個體關懷角度,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