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卡內基與焦炭大王費裏克達成協議,雙方投資組建F·C佛裏克焦炭公司,各持一半股份。
同年,卡內基以他自己三家製鐵企業為主體,聯合許多小焦炭公司,成立了卡內基公司。
卡內基兄弟的鋼鐵產量居全美的1/7,正逐步向壟斷型企業邁進。
1890年,卡內基兄弟吞並了狄克仙鋼鐵公司之後,一舉將資金增到2500萬美元,公司名稱也變為卡內基鋼鐵公司。不久之後,又更名為US鋼鐵企業集團。
卡內基的成功則與他善於抓住有利時機休戚相關。
有人把機遇稱為運氣,不管稱謂如何,都有一點是絕對的,善於利用機遇比怨天尤人更為有益。
第三節 你準備好迎接機遇了嗎
今天,我要與別人競爭;今天,我要與我自己競爭;今天,我要多做一些工作;今天,我要打破昨天的紀錄。
一、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
阿穆耳肥料工廠的廠長馬克道厄爾之所以由一個速記者而爬升上來,便是因為他能做非他分內所應做的工作。他最初是在一個懶惰的書記底下做事,那書記總是把事推到手下職員的身上。他覺得馬克道厄爾是一個可以任意驅使的人,某次便叫他替自己編一本阿穆耳先生往歐洲時用的密碼電報書。那個書記的懶惰,使馬克道厄爾擁有了做事的機會。馬克道厄爾不像一般人編電碼一樣,隨意簡單地編幾張紙;而是編成一本小小的書,用打字機很清楚地打出來,然後好好地用膠裝訂著。做好之後,那書記便交給阿穆耳先生。“這大概不是你做的。”阿穆耳先生問。“不……是……”那書記官戰栗地回答。“你叫他到我這裏來。”
馬克道厄到辦公室來了,阿穆耳說:“小夥子,你怎麼把我的電報做成這樣子的呢?”
“我想這樣你用起來方便些。”
過了幾天之後,馬克道厄爾便坐在前麵辦公室的一張寫字台前;再過些時候,他便代替以前那個書記的職位了。
著名的房地產經紀人戴約瑟最初是因為自願替一個同事做一筆生意,於是便升為一個售貨員。事情是這樣的:
14歲的時候,戴約瑟隻是一個聽差的小孩,他覺得要做一個售貨員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這是他極想做的事。有一天下午,芝加哥來了一個大主顧。這天正是7月3日,這位主顧必須於7月5日動身前往歐洲,但他在動身之前需要訂一批貨。這要等到第二天才能辦好,但第二天正是國慶日,當然是放假的日子,不過店家答應第二天有一個店員來照料。
普通訂貨的手續是主顧先把各色貨樣看過,然後選定他所想要的貨。售貨員再把所訂的一卷一卷的貨單拿出來檢查一遍。
但是這次叫一個年輕的店員犧牲假日來取貨,該青年卻推托說他的父親非常愛國,絕不肯叫他把國慶日這樣賣掉了。這當然是一種推托之詞。他真正的原因是想看賽球。
“我告訴那個店員說我願意代替他做,結果我升了。到17歲的時候,我便是一個售貨員了。”如果你的某位同事性情懶惰,你便可以利用這種多做事的機會。這可以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結果。千萬不要一心想比別人還要懶些,或是向他埋怨,像這樣便會讓你的機會跑掉。有許多成功的人都是因為除派定的工作之外還做許多別的事,並因此得到不少經驗;他們做同事的工作,不要報酬,所花的時間在辦公之外,又常常是別人或上級職員不知道的。
大概40年前,在底特律一個春天的傍晚,有一個青年進入底特律與克利夫蘭輪船公司的行李房裏,向一個行李經理愛爾蘭人自告奮勇要求幫忙,以致弄得那個愛爾蘭人莫名其妙。那愛爾蘭人說道:“你說你要幫助我,但是不要錢?”
此時那個青年已經把衣服脫下來,好像老手的樣子,丟在箱子旁邊。
他笑著答說:“我是新來的導遊,我是來看看這條航線的行李是怎樣處理的。”
“但是,夥計!”那個愛爾蘭人更覺得驚訝地說,“現在已過了七點,你休息的時候應是五點半鍾,而公司方麵在上班外的時間是不會給你錢的,無論你把手弄得怎樣髒。”
“噢!那不打緊。”那年輕人說:“現在的事是出在我自己身上的。我現在是想除了與乘客接洽之外,再學一點別的東西,而你這裏就是一種開始學習的好地方。”
“那麼,如果你一定要幫助我,你就來幫我吧!”那愛爾蘭人最後說,“不過我覺得恐怕你是太寂寞了。像這樣好的春天的晚上,大多數的年輕人是想出去玩玩的。”
但是他並不寂寞。這就是他如何得到教育,最後使他升為底特律與克利夫蘭航業公司的總經理的原因。他就是湘茲。
但是你們要注意,這樣做額外的工作,必須是以一種熱忱而有趣的精神去做,而後才有成效的。上述的那些人對於他們的工作是覺得有趣的。如果是以埋怨的態度去做,或是專門想引起同事或上司的注意,博取他們的同情或稱讚,那麼工作就不會有什麼成就。成功的人並不是希望獲得稱讚,而是因工作本身有趣才這麼做的。對待工作的態度比工作本身還重要些。希望你要多做些,但是要帶著笑臉去做。
二、豪斯用競爭方法領導工人
與別人競爭,是一種最好的刺激,可使你做出最好的工作。如果你做工作時,正如像加入什麼比賽一樣,那麼你做時將是又快樂又有成效。
衛斯亭豪斯管理下麵的職員,便是用這種方法。有一次他對一個一向很努力的熟練工人說:“米勒,為什麼我叫你做的一件工作這麼慢才做出來呢?你為什麼不能像赫爾那麼快呢?”
他對赫爾卻這樣說:“赫爾,你為什麼不學米勒的榜樣,像他那樣做事很快呢?”
過了不久,赫爾因為公事出外旅行剛回來,衛斯亭豪斯便留下一張紙條叫他做好一個鑄件,馬上送到鐵道開關及信號製造廠去。
這個條子是星期六寫的,但是星期日早上赫爾便把這件事辦好了。星期日早晨衛斯亭豪斯在製造廠裏看見了赫爾便問:“赫爾,你看見我留下的紙條了嗎?”“看見了。”
“你何時去鑄呢?”
“已經鑄了。”
“啊,什麼時候可以鑄好呢?”
“已經鑄好了。”
“真的嗎?現在在哪裏呢?”
“已經送到製造廠裏去了。”
衛斯亭豪斯聽了無話可講。他看到這種用競爭的方法激勵工人趕快做事的效果如此之好,實在感到很驚奇。而在赫爾方麵,他看見衛斯亭豪斯那種嘉許的態度,自己感覺非常快樂!
三、與自己競爭效率更高
羅斯福是個全身充滿著精力的人,他也是用這種競爭的方法使自己盡力做事,不過他不是等別人來替他安排與他人的競爭,而是時時不斷地與自己來競賽。他把他所做的事都記載下來,然後擬定一個計劃表,規定自己在某時間內做某事。如此,他便按時做各項事。他總是往前進的。通過他的辦公日程表可以看出,從上午九點鍾與夫人在白宮草地上散步起,至晚上招待客人吃飯等為止,整整一天他總是有事做的。當去睡覺的時候,他能完全丟棄心中的一切憂慮思考,放心去睡覺。他每日按時去睡,睡得很熟。
細心計劃自己的工作,這便是羅斯福之所以辦事有力的秘訣。每當一項工作來臨時,他便先計劃需要多少時間,然後安插在他的日程表裏。他既然能夠把重要的事很早地安插在他的辦事程序表裏,所以他每天能夠把許多事在預定的時間之前做完。而那些做事無係統的人,對於一件重要的工作,直到最後一分鍾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來做。至於羅斯福,譬如有人請他演講或寫文章,早在日期未到之前的2~3個月,甚至6個月,他便馬上準備起來了。他這種辦事迅速的態度,使他能自由辦別的事。他雖然辦事很起勁,但卻不是倉皇匆忙的樣子。他總是不浪費時間,不是玩便是工作,兩者都全神貫注地對待。無論你做的事是多是少,都要擬定一種程序表,盡力按著表去做。如果你的工作隻需一小時做完,便在一小時之內完成它,其餘的時間去玩耍。本來隻要一小時的事,而拖延到一天才做完,實在是愚蠢。如果你的事太多,而時間不夠,則選擇最重要的做好,把不重要的刪去,並在事先把不重要的幹脆辭去。
所謂工作過度而吃力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工作過度,而實在是因為設有計劃,沒有係統。那些習慣毫無規定地工作的人,總是這樣想著:“我必須工作,我必須工作,我必須工作。”可是,沒有計劃,你就不能管理工廠裏上千人,不能訓練他們的工業知識,不能叫他們製造汽車、無線電出來。然而有些人卻是這樣沒有頭腦的。如果你不曉得怎樣做,而隻知死力去做,是沒有成效的。如果你每天有計劃,那麼你在每刻鍾之內,都應當曉得做什麼事。
某次有人問菲列得爾菲亞著名的大商人瓦烈梅克:“你如何能做這許多事的呢?”
“任何事不重複做兩次?”
無計劃的人,做事總是打圈圈,做了的事又做一次,自己阻擋自己前進。而且最壞的是,把自己的精力耗費在擔心沒有什麼成就上。
你應當計劃你的工作。在這方麵所花的時間是值得的。如果不計劃,你始終不會成為一個工作有效率的人。工人效率的中心問題是:你對於工作計劃得如何,而不是你工作得如何努力。
最好的競爭,是與你自己的成績競爭。把你每天所做的事,都記載下來。你要今天打破昨天的紀錄。計劃著明天打破今天的紀錄。
如果計劃工作,你就會發現對於普通的工作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好,還有多餘的時間去尋找別的事做。像這樣,你就可以勝過那些沒有預先計劃的同伴們。他們好像蛇一樣地慢慢爬著,而你則有多餘的時間來改進你自己。
伊利鐵路局的局長恩伍說:“有許多人失敗,都是因為把時間浪費了。一個人之所以勝過別的人,是因為一個人能夠節省時間,而別的人浪費時間。你不能夠讓腦子做6個或7個鍾頭的工作。然後叫腦子休息。在24個鍾頭中,凡是醒著的時候都盡力工作,對於身體當然是有害的,但是除了睡覺之外叫你的腦子活動卻是無害的。”
第四節 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一、你的人生由自己決定
從前有一位智者,他以有先知能力而著稱。有一天,兩個年輕男子去找他。這兩個人想愚弄這位智者,於是想出了下麵這個點子:他們中的一個在右手裏藏一隻雛鳥,然後問這位智者:“智慧的人啊,我的右手有一隻小鳥,請你告訴我這隻鳥是死的還是活的?”你想想,如果這位智者說:“鳥是活的”,那麼拿著小鳥的人不經意地將手一握,把小鳥弄死,用這種方式來愚弄智者。如果他說:“鳥是死的”,那麼這個人隻需把手鬆開,小鳥就會振翅一飛。兩個人認為他們萬無一失,因為他們覺得問題隻有這兩種答案。
在他們確信自己的計劃滴水不漏之後,就起程去了智者家,想跟他玩玩這個把戲。他們很快見到了智者,並提出了準備好的問題:“智慧的人啊,你認為我手裏的小鳥是死的還是活的?”其中一人問道。老人久久地看著他們,微笑起來,回答說:“我告訴你,我的朋友,這隻鳥是死是活完全取決於你的手!”這個古老寓言說明了一個真理: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你的人生的好壞也是由你自己決定,你就是作決定的人。
斯坦尼斯洛就是因為作出了決定,才逃出了納粹集中營。
隻因為斯坦尼斯洛是個猶太人,納粹便不由分說地闖入他的家,將他的一家人逮捕並像牲畜般地趕上火車,一路開到了令人不寒而栗的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他從未想到竟然會有一天目睹家人的死亡,他的孩子隻不過去衝了個“淋浴”便失去了蹤影,而衣服卻穿在別的小孩身上,他怎麼受得了這種錐心之痛呢?然而他還是咬著牙熬過了。他知道有一天也得麵對那躲也躲不掉的相同噩夢,隻要在這座集中營多呆一天,就難有活命的可能。因此他作了個“決定”,就是一定得逃走,並且越快越好。雖然此刻還不知怎麼逃,但是他知道不逃是不行的。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他急切地向其他的人問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逃出這個可怕的地方?”可是得到的總是千篇一律的答案:“別傻了,你這不是白費力氣嗎,哪有可能逃出這個地方。還是乖乖地幹活,求老天多多保佑才是!”這些話並沒使他泄氣,他可不是聽天由命的那種人,別人越那麼說就越激發他求生的意誌。他依然時時刻刻心裏想著:“我得怎麼逃呢?總會有辦法的吧?今天我得怎麼做,才能平平安安逃出這個鬼地方呢?”雖然有時所想出來的逃生之道十分荒唐,可是他始終都不氣餒,仍然鍥而不舍地動腦筋。
拿破侖?希爾認為隻要我們求得懇切,我們就必然會得到。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很可能是斯坦尼斯洛長久以來“熱切”探索逃亡這個問題,因而激發出內心潛藏的偉大力量,終於有一天他得到了答案。
這個逃生之道簡直是沒有人能夠想得出來的,就是借助於腐屍的臭味。
這個方法是有可能的,因為在他做工數步之遠便是一堆要抬上車的死屍,裏麵有男有女、有大人也有小孩,都是在毒氣間被毒死的。他們嘴裏的金牙被拔掉了、身上的值錢珠寶被拿走了、連穿的衣服也被剝光了,這一切看在其他人的眼裏可能會興起納粹殘酷、天地不仁之歎,然而對斯坦尼斯洛來說卻興起一個問題:“我得如何利用這個機會脫逃呢?”很快地他便得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