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多走些路(1 / 3)

第五章 多走些路

第一節 追尋另一點東西

成功與失敗的差別有時很小,成功不過是比失敗更多點什麼東西:幾個很小的詞,一個可移動的翅膀,一個多轉了四分之一圈的螺釘。

拿破侖·希爾指出,你的失敗也許是因為你需要“另外一點東西”把成功帶給你。

你的成功也許是因為你多走了一些路,找到了別人未找到的另外的一點東西。

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你運用PMA來追尋成功,就會不斷去努力,去尋找“另外一點”東西。隻有那些一受挫折就不尋找“另外一點”東西的人才會失敗。

舉個例子來說,以前有一位作曲家寫了一首歌,卻總是沒有機會發表,喬治·柯漢把它買了下來,再加上“另外一點”東西,結果這“另外一點”卻使柯漢賺了大錢。其實他隻加上三個小小的字:“呀!呀!嗨!”

早在萊特兄弟之前就有許多發明家差點就把飛機研究出來。萊特兄弟所用的原理和其他人完全相同。但是他們卻加上了“另外一點”東西。他們創造出一種新的結合,因此,別人失敗的地方,他們反而成功了。這“另外的一點”其實很簡單,他們把特殊設計的活動翼緣加裝在兩機翼的邊緣上,好使飛行員能夠控製及維持飛機平衡。這些活動翼緣就是今日輔助翼的前身。所有的成功都隻是比失敗多“另外一點東西”那麼,怎樣才能找到,才能抓住這“另外一點東西”呢?這就要求我們多走些路。在以下幾節中將作出說明。

第二節 讓機會盡在你的掌握之中

生命巨流中的黃金時刻轉瞬即逝,除了沙礫之外我們別無所見。天使前來探訪,我們卻當麵不識,失之交臂。

一、抓住機會

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機遇與我們的事業休戚相關,機遇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爾降臨在你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將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樣扼腕歎息,她卻從此杳無音訊,不再複返了。

在商業活動中,時機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決定你是否有所建樹,抓住每一個致富的機會,哪怕那種機會隻有萬分之一。

20世紀的美國人也有一句俗諺:“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從後窗進入的機會”。

你曾在爽朗的秋天,在小溪旁散過步嗎?溪流上有很多隨波逐流的落葉。有的忽忽而過,很快就看不見了,靠近河岸的落葉,卻慢慢地飄蕩著;有的被卷入漩渦裏;有的飄到靜水處,動也不動。人生就像流水,有的在一個地方打轉轉,有的乘著急流往下遊奔馳。你乘著這道流水,也許就在岸邊悠哉悠哉,好幾年才移動那麼一點點,甚至完全靜止不動。

隨波逐流的落葉,隻有聽天由命,是無可奈何的。它的前途,完全由風向與流水片麵決定。然而,你卻可以自己決定前途,不必老呆在靜止不動的靜水處。你可以向流水中央遊去,乘著急流,去尋找大的新機會,你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著急流遊去。

這話說來簡單,實行卻難。誠然,急流處似乎一切都很好,然而,你是不是能夠遊到中心處,就沒有一定的保障了。因此你必將有前途渺茫之感。怎麼辦呢?抑或偏要到這安全的狹小天地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這個遊不遊的問題,是每一個人在一生中總會碰到的,這時候,如果有自信心的人,必將挺身接受考驗,毅然跳進未知的世界中,向中心處遊去。他們知道,隻要肯冒險,必定可學到新的經驗。懦弱的人、怕變化的人,隻好躲在原來的安全地方,眼巴巴望著別人乘著急流往前直奔。

而美國但維爾地方的百貨業巨子約翰·甘布士就是一個敢於冒險,善於冒險,最終乘著急流歡快地往下遊馳去的勇敢者。其實約翰·甘布士的經驗之談極其簡單:

“不放棄任何一個哪怕隻有萬分之一可能的機會。”

有不少聰明人對此是不屑一顧的,其理由是:第一,希望微小的機會,實現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如果去追求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倒不如買一張獎券碰碰運氣;第三,根據以上兩點,隻有傻瓜才會相信萬分之一的機會。

約翰·甘布士的看法卻不同。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車去紐約,但事先沒有訂好了車票,這時恰值聖誕前夕,到紐約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車票很難購到。

甘布士夫人打電話去火車站詢問:是否還可以買到這一次的車票?車站的答複是:全部車票都已售光。不過,假如不怕麻煩的話,可以帶著行李到車站碰碰運氣,看是否有人臨時退票。車站反複強調了一句,這種機會或許隻有萬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趕到車站去,就如同已經買到了車票一樣。

夫人關懷備至地問道:“約翰,要是你到了車站買不到車票怎麼辦呢?”

他不以為然地答道:“那沒有關係,我就好比拿著行李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到了車站,等了許久,退票的人仍然沒有出現,乘客們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湧去了。

但甘布士沒有像別人那樣急於回走,而是耐心地等待著。大約距開車時間還有5分鍾的時候,一個女人匆忙地趕來退票,因為她的女兒病得很嚴重,她被迫改坐以後的車次。甘布士買下那張車票,搭上了去紐約的火車。

到了紐約,他在酒店裏洗過澡,躺在床上給他太太打了一個長途電話。

在電話裏,他輕鬆地說:

“親愛的,我抓住那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了,因為我相信一個不怕吃虧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有一次,但維爾地方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賤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金可以買到100雙襪子了。那時,約翰·甘布士還是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到他這股傻勁,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才!

約翰·甘布士對別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和拋售的貨物,並租了一個很大的貨倉來貯貨。

他妻子勸說他,不要把這些別人廉價拋售的東西購入,因為他們曆年積蓄下來的錢數量有限,而且是準備用作子女教養費的。如果此舉血本無歸,那麼後果便將不堪設想。

對於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士笑過後又安慰她道:“3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甘布士的話似乎根本無法兌現。

過了10多天後,那些工廠賤價拋售也找不到買主了,便把所有存貨用車運走燒掉,以此穩定市場上的物價。

太太看到別人已經在焚燒貨物,不由得焦急萬分,抱怨起甘布士。對於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發。

終於,美國政府采取了緊急行動,穩定了但維爾地方的物價,並且大力支持那裏的廠商複業。

這時,但維爾地方因焚燒的貨物過多,存貨欠缺,物價一天天飛漲。約翰·甘布士馬上把自己庫存的大量貨物拋售出去,一來賺了一大筆錢,二來使市場物價得以穩定,不致暴漲不斷。

在他決定拋售貨物時,他妻子又勸告他暫時不忙把貨物出售,因為物價還在一天一天飛漲。他平靜地說:

“是拋售的時候了,再拖延一段時間,就會後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貨剛剛售完,物價便跌了下來。他的妻子對他的遠見欽佩不已。

後來,甘布士用這筆賺來的錢,開設了5家百貨商店,業務也十分發達。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舉足輕重的商業巨子了,他在一封給青年人的公開信中誠懇地說道:

“親愛的朋友,我認為你們應該重視那萬分之一的機會,因為它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說,這種做法是傻子行徑,比買獎券的希望還渺茫。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因為開獎券是由別人主持,絲毫不由你主觀努力;但這種萬分之一的機會,卻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觀努力去完成。”

不過同時你們也得注意,要想把握這萬分之一的機會,必須備具一些必須的條件:

1、目光長遠。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看見樹葉,就忽略了整片森林。

2、必須鍥而不舍。沒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信心是無濟於事的。

假如這些條件你都具備了,那麼有一天你將成為百萬富翁,隻要你去付諸行動。

要在商業活動中有所作為,僅靠一味的盲目蠻幹是收效甚微的。

投機,看準時機並把握它,將它變成現實的財富,才是成功企業家的明智選擇。

二、機不可失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一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

在商業活動中,如果你能在時機來臨之前就識別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動,那麼,幸運之神就降臨了。商場上的幸運和倒黴往往與利用時機有關,有些人在時機失去之後才頓足扼腕,那麼他便注定隻是一個十足的倒黴蛋。而有些人明白時機稍縱即逝。因而能及時把握,所以,他的一生都仿佛一帆風順,心想事成。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宣告結束。北方工業資產階級戰勝了南方種植園主,但林肯總統被刺身亡。

全美國沉浸在歡樂與悲痛之中,既為統一美國的勝利而歡欣鼓舞,又因失去了一位可敬的總統而無限悲慟。後來的美國鋼鐵巨頭卡內基卻看到了另一麵。

他預料到,戰爭結束之後,經濟複蘇必然降臨,經濟建設對於鋼鐵的需求量便會與日俱增。

於是,他義無反顧地辭去鐵路部門報酬優厚的工作,合並由他主持的兩大鋼鐵公司——都市鋼鐵公司和獨眼巨人鋼鐵公司。創立了聯合製鐵公司。

同時,卡內基讓弟弟湯姆創立匹茲堡火車頭製造公司和經營蘇必略鐵礦。

上天賦予了卡內基絕好的機會。

美國擊敗了墨西哥,奪取了加利福尼亞州,決定在那裏建造一條鐵路,同時,美國規劃修建橫貫大陸的鐵路。幾乎沒有什麼投資比鐵路更加賺錢了。

聯邦政府與議會首先核準聯合太平洋鐵路,再以它所建造的鐵路為中心線,核準另外三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線。

一條是從蘇必略湖,橫穿明尼蘇達,經過位於加拿大國界附近的蒙達拿西南部,再橫過洛基山脈,到達俄勒崗的北太平洋鐵路。

第二條是以密西西比河的北奧爾巴港為起點,橫越過得克薩斯州,經墨西哥邊界城市埃爾帕索到達洛杉磯,再從這裏進入舊金山的南太平洋鐵路。

第三條是由坎薩斯州溯阿色河,再越過科羅拉多河到達聖地亞哥的聖大菲。

但一切遠非如此簡單,縱橫交錯的各種相連的鐵路建設申請紛紛提出,竟達數十條之多,美洲大陸的鐵路革命時代即將來臨。

“美洲大陸現在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需要建造鐵路、火車頭和鋼軌,鋼鐵是一本萬利的”卡內基這麼思索。不久,卡內基向鋼鐵發起進攻。

在聯合製鐵廠裏,矗立起一座22.5米高的熔礦爐,這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熔礦爐,對它的建造,投資者都感到提心吊膽,生怕將本賠進去後根本不能獲利。

但卡內基的努力讓這些擔心成為杞人憂天,他聘請化學專家駐廠,檢驗買進的礦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質,使產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檢測係統化。

在當時,從原料的購入到產品的賣出,往往顯得很混亂,直到結賬時才知道盈虧狀況,完全不存在什麼科學的經營方式。卡內基在經營方式上大力整頓,貫徹了各層次職責分明的高效率的概念,使生產力水平大為提高了。

同時,卡內基買下了英國道茲工程師“兄弟鋼鐵製造”專利,又買下了“焦炭洗滌還原法”的專利。

他這一做法不乏先見之明,否則,卡內基的鋼鐵事業就會在不久的大蕭條中成為犧牲品。

1873年,經濟大蕭條的境況不期而至。

銀行倒閉、證券交易所關門,各地的鐵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斷,現場施工戛然而止,鐵礦山及煤山相繼歇業,匹茲堡的爐火也熄滅了。卡內基斷言:

“隻有在經濟蕭條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鋼鐵廠的建材,工資也相應便宜。其他鋼鐵公司相繼倒閉,向鋼鐵挑戰的東部企業家也已鳴金收兵。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絕不可以失之交臂。”

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卡內基卻反常人之道,打算建造一座鋼鐵製造廠。

他走進股東摩根的辦公室,談出了自己的新打算:

“我計劃進行一個百萬元規模的投資,建貝亞默式5噸轉爐兩座,旋轉爐一座,再加上亞門斯式5噸熔爐兩座……”“那麼,工廠的生產能力會怎樣呢?”摩根問道。

“1875年1月開始工作,鋼軌年產量將達到3萬噸,每噸製造成本大約69萬……”

“現在鋼軌的平均成本大約是110萬元,新設備投資額是100萬元,第一年的收益就相當於成本……”

“比股票投資還贏利”卡內基補充了一句。股東們同意發行公司債券。

工程進度比預定的時間稍為落後。1875年8月6日,卡內收到第一個訂單,2000支鋼軌。熔爐點燃了。

每噸鋼軌的製成勞務費是8.26元,原料40.86元,石灰石和燃料費是6.31元,專利費1.17元,總成本不過才56.6元。這比原先的預計便宜多了。卡內基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