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沉思你的首要使命和指導準則,你將在生活中變得冷靜、沉著、自信、積極、富有成果和健康。
八、這沒關係
當你感到憤怒或焦慮時,承認你的感覺可以幫助你冷靜下來並控製住自己的情緒,說一聲:“這沒關係。”例如,如果你為明天將召開的一場會議感到擔心,就對自己說:“我擔心明天的會議……這沒關係。”如果你因別人拆你的台而感到憤怒,就對自己說:“我對喬十分生氣……這沒關係。”
當你使用這一技巧時,表明你意識到了你的情緒並承認經曆這一切沒什麼關係。因為你是人,不是神。接著就會發生一件有趣的事,你的情緒似乎消失了,這是因為你表達了你的感情並把壓力排出了身體,用一種自然而更有控製力的方式驅散了它。
如果你不承認你有情緒,你將被它所控製,情緒將會吞沒你。如果你堅持說“我認為我沒生氣”,這會使得你的情緒更加強烈。不論發生哪一種情形,壓力將在你身上持續更久,並可能對你造成傷害。但如果你采取旁觀者的態度,隻需幾秒鍾,觀察你的感受,承認你的感受並認為這種感覺沒什麼關係,這樣你就能控製住自己和所處的局麵。
九、安排時間進行安靜的思考
你是否常說:“我甚至沒有時間思考問題?”如果這對你來說是個問題,那就安排一些時間來思考吧。如果你享有一間私人辦公室的舒適環境,一種能夠平靜頭腦以便於安靜思考的方式就是關上門,坐下來靠在椅背上,把你的腳放在桌上(或者如果那對你來說更舒服就拉出一個抽屜把腳放在上麵),並放鬆自己,可以把手交叉放在腦後,做幾個深呼吸。如果有窗戶,那就眺望窗外的景色或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讓人開心的事上。這會使你頭腦放鬆,減輕壓力,使你控製住自己的情緒,並有助於你解放自己的創造力。讓你的大腦得到放鬆,這樣它就能更好地為你工作。
如果你沒有一間私人辦公室,那就尋找一個能使你平靜下來的地方(例如,一間空會議室,公司圖書館的閱覽室)。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安排時間散散步並利用它作為你安靜思考的時間。
注意。大多數公司都有非明文規定,禁止職員抽空坐下來放鬆精神,活躍頭腦,認為用這種獨創性的方式解決問題會有危險。有些公司甚至認為是這異端的,懶惰的行為,十分不恰當。一些雇員擔心老板撞見他們在“思考”而不在工作。如果你的公司也是如此,你就不得不躲起來進行安靜的思考。
十、一次隻做一件事
一次隻專心地做一件事,全事心地投入並積極地希望它成功,這樣你的心理上就不會感到精疲力盡。不要讓你的思維轉到別的事情、別的需要或別的想法上去。專心於你已經決定去做的那個重要項目,放棄其他所有的事。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屜中的一個小抽屜。你的工作隻是一次拉開一個抽屜,令人滿意地完成抽屜內的工作,然後將抽屜推回去。不要總想著所有的抽屜,將精力集中於你已經打開的那個抽屜。一旦你把一個抽屜推回去了,就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的每次任務中所需擔負的責任,了解你的極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和失去控製,那你就是在浪費你的效率、健康和快樂。選擇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邊。做得少一點,做得好一點,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樂。
為了減輕責任,減少任務,你也許需要同公司裏的有關人員或家庭成員進行麵對麵的坦率交談和協商。你要有勇氣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會使你更有效率,更健康,更快樂。你、你的公司和你的家庭都會從交談和協商中獲益匪淺。
大多數公司都犯一個嚴重的錯誤,即分配給公司內辛勤工作的管理人員、經理和專業人員遠遠超過他們所能擔負的工作量,更不用說要求他們把工作做好。就像彼得·德瑞克在幾年前指出的那樣,他們分配給人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然後他們感到疑惑:為什麼分配的工作沒有完成,為什麼公司內部缺乏交流,為什麼質量與服務如此這差,為什麼士氣如此之低。職員由於過度工作而變得精疲力盡,既不利於公司,也不利他們自身。不幸的是,隨著種種公司合並,公司精簡,以及對生產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的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了。
為了保證你的效率以及最大限度地做出貢獻,你必須學會如何拒絕那些會耗盡你的生產能力的活動和工作。這兒有一種有效的方法:
當斯蒂芬·科維還是一所大學的“大學關係”係主任時,聘用了一位十分有天賦、非常積極主動、很有創造力的秘書。他在斯蒂芬那兒工作了幾個月後的某一天,斯蒂芬走進他的辦公室,要求他立刻完成幾件急於處理的事。他說:“斯蒂芬,我願意做你要我做的任何事,隻是你該瞧瞧我的情況。”
然後他把斯蒂芬帶到他的牆板旁,在那上麵他列明了他正在從事的20多項工作,並寫明了操作範圍和最後期限,這些都是事先協商好的。他是個訓練有素的人,因此我首先想到了他。有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想讓工作順利完成,那就把它交給一位忙人。”
接著他說到:“斯蒂芬,你現在要我做的事需要花幾天的時間。為了滿足你的要求,你願意推遲或取消哪些原定的項目?”
當然,斯蒂芬不想這麼做。他不願意因為當時特別需要幫助而派他手下最得力的工作人員去做一些並非最適合他的事,就像把榫子插入輪胎中。那些急於想完成的工作是緊迫的,但並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斯蒂芬找到另一位處理急事的管理人員,把這份工作交給了他。
第三節 學會專注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能夠將你身體與心智的能量鍥而不舍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會厭倦的能力……
一、切勿分散力量
《成功雜誌》慶祝創刊100周年時,編輯們節錄了一些早期雜誌中的優秀文章,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篇摘錄文章。作者西奧多·瑞瑟在愛迪生的實驗室外麵,紮營三個禮拜之後,才訪問到這位著名的發明家。以下就是訪談的部分的內容:瑞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
愛迪生:“能夠將你身體與心智的能量鍥而不舍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會厭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嗎?每個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個小時。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問題是,他們做很多很多事,而我隻做一件。假如你們將這些時間運用在一個方向、一個目的上,他們就會成功。”
二、把握現在
大多數人都是略微超前或略微落後,從未準確地活在現在。假如他們正在與人談話,他們可能同時在回想自己剛才說的話、別人剛說過的話,或是他們正想要說的話,甚至在想一些完全不相關的事。
我們可以從表演藝術中學到寶貴的教訓:最好的演員能融入現在。他們會非常專心地聽,即使已經將台詞背得滾瓜爛熟,他們還是會對接下來所說的台詞有全新的感覺。兩個演員演出一幕戲時,他們事實上隻有唯一的一句台詞。因為隻有第一句能顯出他們表演的功力。之後的每一句台詞都隻是針對其他演員所說或所為而作出的反應。
正如這些成功的演員,我們可以學習融入現在。融入現在需要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有兩個要素:一是目標,注意正在發生的事;二是密集度,因為集中所有的力量在單一事件上,也就有了密集度。拿破侖·希爾問有名的馬戲表演者岡瑟·格貝爾·威廉斯給了繼承他事業成為馴獸師的兒子什麼建議,他回答:“我告訴他要在場。”我當時不能確定他的意思是什麼,也許是一個父親告訴兒子一定要出場表演,就像他自己曾經連續表演一萬場次一樣;但其實他另有用意。這位世界知名的馴獸師解釋:“當他在馬戲場中與獅子、老虎、豹在一起時,他絕對不能心不在焉,他的心一定要在馬戲場裏。”誠然,當你的馬戲場中,身邊環繞著危險的動物時,心不在焉是多麼危險的事啊。事實上,心不在焉對任何事業都可能造成災害。
租車專家迪克·比格斯回憶起一次丟臉的分心經驗,現在他已經可以對此一笑置之。但當時可是一點也不好笑。那是在亞特蘭大第二屆的薜塔胡奇10公裏長跑競賽,當年的讚助者為健怡可口可樂公司。為了促銷產品,健怡可口可樂的商標顯著地展示在比賽申請表格、各種媒體、T恤和比賽號碼上。比賽當天早上,大會的榮譽總裁迪克·比格斯站在台上說:“我們很高興有這麼多參賽者,同時特別感謝我們的讚助商健怡百事可樂。”站在比格斯背後的可口可樂代表噓他:“是健怡可口可樂,白癡!”(事實上他用的是比“白癡”更難聽的話)超過1000位的與賽者也盡情嘩然,當時比格斯真是十分羞辱、懊悔。他說:“我知道是可口可樂,但是當時我失了神,就是要命的那一天,我學到了專心比事實更重要。”
1、開發滿意狀態的潛能。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米哈利專精於研究滿溢狀態的行為。所謂滿溢狀態行為是發生在精神高度集中,因心智狀態過於專注而忽略了其他無關的事物。運動員有時會用“在自己的地盤上玩”來形容當他們的表現超出他們的能力,每件事都很順利的時候。米哈利曾經利用類似競賽的挑戰狀況成功地激發出滿溢狀態行為,他說滿溢狀態最可能發生在個人處於能力與任務的難度約略相當的情況下。如果任務太難,人會感覺焦慮不安;如果任務太簡單,他們也會感覺無聊。
拿破侖·希爾向一群聽眾提到滿溢狀態的行為後,來自寶州的木匠師傅保羅·奧延格告訴他他的經驗:幾年前,他參加了一個由國際木匠兄弟會所讚助,在費城舉行的木工比賽時,在好幾個小時的賽程中,他完全投入在他的作品中。奧延格回憶:“當時就隻有我和我的工具而已。”當他完成了後來得到第一名的作品時,才發現身邊聚集了一大群人,他原先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存在。
滿溢狀態行為被列入時間管理技巧的理由是:經曆過這種經驗的人會喪失對時間的知覺,而且在滿溢狀態下,人可以完成大量高難度的工作。貝蒂·愛德華所著的《利用右腦》,描述了可以造成與滿溢狀態或許不相同但類似經驗的技巧,她的方法是根據左腦的機製:語言、分析、符號、理智、數字、邏輯與線型;右腦的機製則由非語言、組合、非理智、直覺與道德的觀念而來。愛德華的書中包括了許多幫助讀者“左右轉”的練習方法,愛德華描述這種經驗:“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經驗。當我工作得很順利時,我就感覺到我與工作就像畫家和他的作品一樣融而為一,我覺得興奮但是鎮定;興高采烈但是自製。不完全是快樂的感覺,比較像是幸福。”2、狂熱與沉迷。
這種時間管理技巧未必適合每個人,你也許很有成就但對沉迷卻不感興趣。我訪問過的一些人為了成功所付出的代價是大多數人不敢領教的,但是不可否認,沉迷於工作、事業或目標的人可以做出很多事,而且通常很有效率。這讓我想到了《煙草路》與《上帝的小樂園》的作者厄斯金·卡德韋爾,他的婚姻三次破裂,而且沒有親近的朋友,就是因為他總是工作至上。富卡也告訴我,回顧過去超過50年輝煌的財富成就,他最大的遺憾是:除了事業外,他竟沒有任何的興趣。
作家艾薩克·愛斯莫夫說他不想度假的原因是,度假會打斷他的寫作。愛斯莫夫時時刻刻都坐在打字機前,熬出一本又一本的書,有好幾年的時間,他每個月都寫出一本書。問他什麼是最難做的事,他回答說:“有人打斷我寫作時,我還是強顏歡笑。”亨利·福特說過:“我有的是時間,因為我從來不離開工作崗位;我不認為人可以離開工作,他應該要朝思暮想,連做夢也是工作。”
認為這些人花費了太多時間與精力投注在他們狂熱的事物上,並因此而感到生氣人有時候會忘記一個事實:對他們來說,這不是犧牲而是樂趣。李·特裏維諾說:“我就是愛這種比賽。”或許,我們不應該為這些沉迷的人感到難過,沉迷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是來自罪惡感,有的則來自無知、天真或沮喪。但是,就像特維諾裏,他們沉迷隻是因為熱愛他們所做的事,而且沉迷豐富了他們所接觸的每一件事。